今日翻開老照片,再次被照片中的「牽」字雷到。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7年的3月份,地點無錫梅園開元寺前。當年2月份的時候,我們一行數人到梅園遊玩,便看到這幅廣告牌。彼時的梅園花開正盛,景色煞是好看,一眼見到這一巨幅廣告中的錯別字,便興味索然,深感不妥。沒有想到,三月份梅花已殘,再來到這裡時,愕然發現廣告牌子仍在,於是決定拍照留影,立此存證。
那麼,這個字為什麼會錯呢?
一般在電腦上打字,是不會錯的,除了別字。像這樣電腦字庫中沒有的生造字是不會出現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在利用軟體把這個字打散的時候,是可以把下面的部首「牛」換成「車」的。可是,設計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大概只有設計者本人知道了。
有錯字的廣告牌為什麼樹立那麼長時間不糾正呢?大概是有關人沒有看出來吧?或者是像我這樣的遊客,雖然看出來了也懶得找他們去提醒;也或者是有關人也看出這是一個錯字,抱著「沒什麼大不了的」心理,就任由它存在許久了……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個字確實容易寫錯。在讀小學的孩子,作業中出現這個錯字的不在少數。
每每我都會這樣給他們講,古人在造這個字的時候,是根據人們拉著牛的樣子想出來的,和車沒有關係。只有「牽牛」哪有「牽車」呢?用心的孩子記住了,分心的孩子仍然會錯。
面對分心的孩子,我還會接著給他們講:你知道牽牛鼻子是怎麼一回事兒嗎?因為牛脾氣倔強,不管是用木頭、繩子,還是鼻環,都是為了方便控制它的自由行動,讓它聽命於人。農民伯伯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牛的鼻子裡布滿神經,只要牽住並刺激牛的鼻中隔就可使牛感覺到痛而乖乖聽話,並總結出用一個金屬環穿過鼻中隔並套上繩子就可以牽著牛走的辦法,從此以後,牛就成了人們農業勞作的好幫手了。
俗話所說的「牽牛要牽牛鼻子」意思是說,只要抓住了事物的關鍵點,就能解決主要問題。「不要被別人牽著走」意思是,人要有自己的信念與主張,不要像牛那樣被人牽著鼻子走,否則就會很被動,是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