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2020-09-15 中國青年網

孩子上了初一,媽媽想放手,可放手後的孩子狀況不斷,讓媽媽擔憂和害怕。「愛你我要怎麼做?」也許正是媽媽心中最大的困惑。心理聊吧收到的這則傾訴,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到底該怎麼做?聽聽心理專家的分析。

孩子成長路上一步一個坑

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周圍人都勸我放手,說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雞地護在身下就養廢了。今年小升初,就將孩子學籍轉到離家幾裡遠的實驗中學。假期幾次領他去熟悉校園環境和行走路線,還買了一支千元的電話手錶方便聯繫。

暑假裡有一天,走得匆忙,忘記把家裡Wifi的電源線拔下來藏起來。到了辦公室,就收到孩子看電視、吃零食、玩手機的自拍照。真是明晃晃地氣人啊。

軍訓第一天,他不停地給我們發語音、表情包來表達他的情緒變化,害得我的心也跟著跌宕起伏,不得安寧。

第二天,他忘帶水瓶,渴得不行,頻頻發語音詢問解決辦法。他爸給他出各種主意都被他哭唧唧否決。直到下午他匯報說跟同學借到水瓶,喝到水了,我胸口卡著的那口氣才算忽忽悠悠地喘了出去。

第三天,正趕上颱風天,學校臨時通知半天課,雨衣被壓在書包最底下,來不及翻出來,被澆得像水鴨子似的。他到了家,才發現忘帶鑰匙,抱著幾十斤大書包,吭哧吭哧爬上樓,蜷縮在陰暗的樓梯間,等他爸請假冒雨趕回家給他開門。

想想那畫面,多麼悽涼可憐。可是賴誰?做爸媽的一天天嘴皮都磨破了,衣食住行沒有一處不讓大人操心的,說了多少遍晚上寫完作業就收拾好書包。紙巾、洗手液、口罩、零錢、鑰匙、眼鏡都要放在書包固定位置,用完立即放回原位。可人家膽子小可脾氣大啊,聽煩了就梗著脖子喊「不用你管」,我能怎麼辦?

跟同事朋友親戚訴了一圈養孩子的苦,沒換來一句感同身受的安慰,倒是挑起了她們的傾訴神經,接收了大量的吐槽信息:上幼兒園的不適應,一天哭五場;上小學一年級的,去廁所不敢舉手,憋得臉通紅渾身冒汗;上八年級的,一對一補課英語還沒及格;上高三的,一考試就上火牙疼,臉腫得老高;大學畢業的,四處應聘考試,至今都沒收到滿意的結果;工作五年的,孤苦伶仃,對象影兒沒一個;結婚三年的,檢查也做了,藥也吃了,一直要不來孩子;辭職在家哄孩子的,被磨得要得抑鬱症的……

原來孩子的人生路上步步都是坎,家長再未雨綢繆運籌帷幄也不能為他規避所有風險和動蕩,而只要身為人母似乎就沒有退休的機會。 恆恆媽

孩子,你可以慢慢來

仲海慧(南京文樞初級中學心理老師):讀媽媽的全文,能感受媽媽對孩子一份深深的愛。可「愛你我要怎麼做?」也許正是媽媽心中最大的困惑。這裡,我想引用龍應臺先生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我們做媽媽的也可以「穩穩等」。我們給自己,給孩子一份等待的信心。

一、媽媽首先要自己穩定,再穩定地陪伴孩子。

對於剛剛放手的孩子,如同蹣跚學步的小孩,出現狀況是正常的現象。媽媽的情緒如果因為孩子出現波動,對自己首先保持一個察覺,問問自己:我擔心的到底是什麼?是孩子離不開我還是我離不開孩子?當對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有了察覺,及時做出調整,保持了自己「定海神針」的穩定狀態,就不會被孩子帶入和影響,孩子也會慢慢地進入自己的軌道。

對於剛上初一的孩子,媽媽對孩子出現問題有心理準備,出現狀況保持冷靜,啟發孩子積極思考,點讚和誇獎他肯動腦筋的行為,鼓勵他依靠自己解決,逐步學會自立自強。比如:「孩子軍訓第三天,帶了雨衣壓在書包底,來不及翻出來,最後澆成水鴨子。」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何下次不被雨淋:家門鑰匙放書包、雨衣放書包外側方便拿、睡前查看第二天天氣預報等等都會是孩子獲取生活經驗的好方法。總之,即使是「坑」,也可以看作是獲得經驗的橋梁。孩子正是在一個個「坑」中找到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的快樂。

二、媽媽對自己和孩子都要保持足夠的信心。

「原先在家裡藏Wifi,後來忘了藏Wifi」,孩子「明晃晃氣人」,這份看似對孩子的了解,也隱藏了對孩子的不信任,是信心不足的表現。很多時候,想什麼就會朝著想像的樣子發展。相反,讓你美好的東西,也總會為你引來更多美好。

所以,我們帶著對自己和孩子足夠的信任,一點點地去發現和肯定,欣賞孩子成長中的小變化,運用小步子、搭臺階的方式,激發孩子內在積極性。

三、媽媽敢於讓孩子去試錯,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

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放手,就像「斷奶」的孩子,媽媽的割捨成全了孩子的獨立。

如同《千與千尋》裡的「坊寶寶「,即使外面有「危險」和「細菌」,孩子只有離開了過度的愛和保護,才有機會擺脫幼兒期,開始他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成長。

所以媽媽不妨試著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嘗試解決問題,在一次次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成長。比如,軍訓第二天孩子沒帶水瓶,習慣性地求助之後並沒有解決問題,但孩子最終靠自己借到水瓶喝到水。所以媽媽可以放下顧慮,放手孩子,讓孩子去「試錯」,「錯誤」也是成長的機會,成長就是朝著正確的方向改變,媽媽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堅守一份愛的祝福和期待。

相信成長永遠在發生,這份成長在孩子,也在家長,與時俱進,更新迭代。(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睿)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親子育兒: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孩子上了初一,媽媽想放手,可放手後的孩子狀況不斷,讓媽媽擔憂和害怕。「愛你我要怎麼做?」
  • 想放手卻不敢,我們該如何愛孩子?
    來源:揚子晚報孩子上了初一,媽媽想放手,可放手後的孩子狀況不斷,讓媽媽擔憂和害怕。「愛你我要怎麼做?」也許正是媽媽心中最大的困惑。心理聊吧收到的這則傾訴,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到底該怎麼做?聽聽心理專家的分析。孩子成長路上一步一個坑孩子以前在我任教的學校就讀,周圍人都勸我放手,說孩子再被我像老母雞地護在身下就養廢了。
  • 打破育兒認知誤區,給孩子不焦慮的愛
    當了父母之後是開心的,但是很多父母也開始焦慮,隨著孩子的長大,當父母的變得越來越焦慮。而這日復一日的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那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掌握育兒的尺度,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我們不再焦慮呢?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第四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格不健全。父母的人格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孩子受到了打擊和傷害,不敢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父母如果人格不健全,必然會反噬到孩子的身上。比如,在本書中的案例裡,有位強迫症的父親,每天要求孩子必須按照他列出的順序完成作業,不容絲毫偏差。
  • 放手孩子,又怕孩子控制不住
    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吐糟孩子的「自控力」:孩子不上學,一分鐘不盯,他就拿手機玩遊戲;指望孩子自控,簡直是白日做夢;孩子哪裡有什麼自控力,還不是靠我們家長管著......其實,隨著科學育兒理念的普及,對於孩子是否接觸電子產品等方面,都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孩子管到滴水不漏,願意嘗試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希望他們能自由成長。
  • 讓孩子變成「超人」的第一步,放手不必追!
    01被包辦的孩子永遠不會快樂 父母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我可以再好一點,再好一點,總是希望在孩子問題嚴重化之前,進行修正。但是,我們是不是有時候有點「矯枉過正」了呢?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很多家長覺得愛就是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讓孩子受苦,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家裡有好吃的都給孩子吃,當然,父母的愛都是真心的,但卻與愛背道而馳。作為父母,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獲得對這個世界的體驗,讓他們去體驗成長的樂趣、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這些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養成、幸福感受等綜合能力。
  • 《愛與放手》:高質量培養孩子,共築家庭美滿的智慧書籍!
    《愛與放手》這本書是我近來尤為喜歡的育兒書籍,注重高質量陪伴孩子,父母不僅能夠一路呵護孩子的性成長,還能為自己消解養育焦慮,提高教育能力,甚至還可以重獲療愈自己,修復創傷的機會。《愛與放手》一書著重講述性教育,讓孩子們從父母身邊學習如何正確看待兩性關係,以及成人後的性交往處理模式。
  • 孩子考48,到底該不該管教?既不批評也不表揚
    因為閨蜜原本屬於「虎媽型」的寶媽,但是因為最近學校方面一直推崇「解放父母」,還有育兒界的「無為而治」的科學育兒方法讓她感覺到自己對孩子確實有些過於嚴厲。所以就改換了原本的育兒方式,準備「放養」孩子。結果孩子這一段時間成績直線式的下滑,讓她再也不敢不管孩子,否則不知道孩子成績會低落到什麼樣子。
  • 「親子育兒」如何有效地安排親子閱讀時間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安排親子閱讀時間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由於工作的繁忙,對於孩子的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都有心無力,然而斷斷續續的閱讀時間並不能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就該「自主閱讀」了,媽媽該放手就放手
    導讀: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就該「自主閱讀」了,媽媽該放手就放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就該「自主閱讀」了,媽媽該放手就放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想換媽媽?!育兒道路千萬條,千萬別走這一條
    孩子語出驚人,讓很多大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看著孩子梨花帶雨的樣子,網友們心疼地表示,「媽媽到底有多嚴格?學習成績難道比孩子快樂成長還重要嗎?」,走對的育兒之路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在維護親子關係時,我們不能「用力過猛」,更不能「唯我獨尊」,走對的育兒之路,需要這樣做——路,需要這樣做——01 放棄不合理期望
  • 有一種愛叫「放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孩子中考開始,就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優異的成績,將離開溫暖的家庭到更遠的地方求學,而高考,更是拓展了這種離開的距離。此時,父母親即使有萬般不舍,也只能學會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學會長大。如果,家長不捨得,孩子就學不會斷奶,不敢放手,所有的問題家長解決,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學習中我們不敢對孩子放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有效解決
    1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正是現實中孩子和我們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真實寫照。孩子討厭我們控制他們,不給他們自由。我們也想還自由給他們,讓他們自己負責自己人生,但是卻不敢放手。因為我們曾放過手,只是那種失控狀態(不寫作業,沒完沒了的看電視,看手機,打遊戲。)讓我們感到害怕。2為什麼我們一放手他們就失控那?
  • 放手不撒手,培養孩子責任心,家長真正需要增加的是信任感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放手不等於放手不管很多時候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覺性,往往會將很多事情的決定權教給孩子,實際上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未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適當的放手有助於孩子形成更好的自理能力,但是放手不等於放手不管。要分清楚這其中的區別,不然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今後後悔想要管教的時候為時已晚。尤其是對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放手不是撒手。
  • 父母管孩子時,老人不該插手|殊不知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以前媽媽不讓我喊罵孩子,現在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總是不能容忍孩子和我頂嘴。我和她辯論過,讓她每天從弟弟那兒回來後該吃吃,該睡睡,其他的啥也別管。可她說她控制不住,是因為心疼我,想讓孩子更體貼我,才想和我一起管教她的。可是因為這個事兒我心裡特別煩躁,我覺得媽媽打亂了我的生活。
  • 孩子,我該如何愛你?| 貝貝贊早教攜手早幼教公社全國大型育兒講座
    卻又束手無策;寶貝突然開始叛逆不聽話,父母沒招直瞪眼;寶貝在家裡很活躍,出了門卻很膽小,怎麼辦;孩子和我們的想法不一致,該如何解決才能做到雙方平衡;只照顧了孩子生理上的正常,忽略了心理上的滋養;和祖輩教育理念方法有衝突,應該如何和諧處理;愛孩子,但是卻不知道到底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 不稀罕爸爸的孩子說「我喜歡爸爸」:媽媽越放手,孩子越自信
    我說:難道你不喜歡我嗎?女兒:我也喜歡媽媽,媽媽有點兇猛的,但我也喜歡你。好吧,原來我是兇猛的老虎。爸爸能給予孩子不同方式的陪伴,作為媽媽,我們要懂得放手,讓爸爸多陪伴孩子。相信孩子能收穫不同的感受和愛。
  • 這個星座的女孩是敢愛敢恨的,不管愛的多深,都能說放手就放手!
    星座是個神奇的東西,在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的出生月日就已經註定了我們是什麼星座,星座一共分為十二個,每個星座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有些人是不相信星座的,感覺這是不科學的,他們認為知識憑藉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就能判斷出自己的性格和一切其他的東西是不可信的,但是仍有大多數人是相信的,小編認為有些東西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 孩子不聽話、親子矛盾衝突不斷?育兒心理師,教你重塑親子關係
    《高情商養育》是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老師十幾年教育諮詢和育兒經驗的總結,她從親子關係的核心矛盾入手,告訴家長該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如何關照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徐婧英老師將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博採各家之長,融會貫通,卻用非常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文字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