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筆書法,有沒有技巧,有哪些技巧可借鑑?這是不少初學者提出的疑問。還有一些人認為,學毛筆沒有必要墨守成規,寫出自己的筆畫特徵即可。不過,從歷史上看,凡是在書法上有偉大成就的書法家,大都有過嚴格的學習訓練,臨摹過各類書法大家的碑帖。所以才能博採眾長,獨樹一幟。今天,夢筆生輝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書法學習傳承下來的三種基本技巧。
第一種技巧:執筆如執槍。凡是經過嚴格訓練過的狙擊手都知道,正確的執槍和瞄準姿勢是準確擊中目標的前提。那麼練習書法也一樣,要寫出高水平的書法藝術作品,必須要掌握執筆的基本要領。目前,傳統的書法教學都推崇「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另一側,藉助手腕發力,通過拇指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協調用力,左右上下,向幾個不同方向推送回收,或提按挑鉤,最終形成字體的筆畫;學習書法一定要經常練習執筆向不同方向提頓、推送、旋轉筆尖(即筆鋒)畫出點、豎、橫、折、鉤、提、挑等基礎筆畫的技巧。要學會用大筆(鬥筆)懸肘寫大字,學會用中筆懸腕或枕腕寫中楷或行書字體,學會枕腕寫小楷。
第二種技巧:諳熟筆法。 學習書法,它與繪畫都是通過不同線條勾勒主體特徵的藝術,同屬於線條造型藝術。筆法就是如何通過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技巧,在紙面上創作出字體的筆畫來。比如提按。就是指筆鋒按下去,然後用方筆或圓筆書寫,用回鋒收筆或藏鋒收筆,是重按筆鋒還是輕收筆鋒,達到筆畫的粗細來呢?這裡面有一定的技巧。筆鋒用力則筆畫粗,筆鋒提起來筆畫就細。這與拿刀砍東西一個道理,用力砍,刀印就深,相反,則刀印就淺。
書法的書寫流程,大致可以分為落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落筆有「露鋒」法,用圓筆或方筆順鋒而下到紙面,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還有「藏鋒」法,就是逆鋒落筆到紙面,比如,寫橫畫,欲左先右,寫豎畫,欲上先下,使筆鋒藏在線條中。在書寫的實際操作中,行筆用得最多的是「中鋒用筆」,就是讓筆的鋒尖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為了書寫出筆畫的一些頓挫輪廓,有時候需要在行筆當中頓筆、停筆再提筆行筆。收筆的方法有「露鋒」收筆,有「藏鋒」收筆。我在之前的文章已專門提到過,請大家注意關注。
第三種技巧:給筆畫搭好架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字體間架結構的熟練把握問題。這是寫成一個字體的最後一道「關」。如果之前的筆畫都寫好了,但是筆畫的架子沒搭好,太空虛或太緊湊,都展現不出結構的穩固性和美觀。這如同建築設計一樣,要懂得柱子與牆體,橫梁之間的布局方法一樣。所以,我們也把字體的間架結構叫做「結體」或「結字」。練習書法,字體的間架結構比筆畫重要。懂得結體,就會在書寫筆畫的時候,掌握筆畫的筆勢,比如,寫橫畫的時候,是長橫還是中橫,是細腰橫還是尖橫或平橫。寫撇的時候,是豎撇還是直撇,都要弄清楚;寫豎的時候,是垂露豎還是懸針豎,也要注意區別。
一般情況下,能熟練掌握以上三種技巧,對於學好楷書字體會大有幫助,尤其是要學會結體和筆勢 技巧。如果把本該是垂露豎的字體寫成懸針豎,就失去了美觀,顯得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