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的湖南考生鍾芳蓉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因為報志願上了熱搜,還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網友在微博都吵翻了天,在考古圈也掀起了一番熱議,各個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館紛紛給女孩送上大禮包,這裡有沒有蹭熱度的我就不知道了哈
今天,作為事件主角之一的北京大學回應了:
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北京大學
8月2日,鍾芳蓉本人也通過微博進行了回應:感謝考古界老師們對我的鼓勵。
對此很多贊成的網友紛紛表示支持,稱有人為生活買單,有人為理想買單;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喜歡的才最重要!
另外還有一些網友提出了一些擔心,就是未來就業的前景,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錢景」,考古專業註定不是大富大貴的行業,窮苦人家的孩子還是要多考慮現實因素(鍾芳蓉本身是留守兒童)。
據鍾芳蓉爸爸講述,鍾芳蓉不到一歲時便由爺爺奶奶帶著,他和孩子媽媽外出打工,每年最多回來兩次。在他的印象裡,女兒從小自律,成績優異,學習上從沒讓家人操過心。「她中考成績也很好,有一些免費的學校讓她去,她也不去,選了她後來讀的高中,因為這個學校學習氛圍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見。」
而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在採訪中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
考古專業真的很窮嗎?
考古真的像網友們擔心的那樣——「考古=窮」嗎?對此,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個行業都有被人誤會的點,說我們是合法盜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擔心我們吃不上飯的也不少。
事實上,考古所和博物館以及文物管理部門等事業單位都是考古專業學生就業的選擇,薪資水平跟當地的普通公務員一樣的,不存在收入過低的問題。
畢業後,深造研究、科研所等都是鍾榮芳可努力前進的方向,現實與理想並不是部分網友所擔心的那樣不可兼得。「考古雖不能讓你暴富,但體面、穩定、自由。」「據我所知,很少有後悔選擇這個行業的。」是不少考古人對於自己職業狀態的描述。孫璐也曾在其個人微博中表示,18年過去了,我依然在考古行裡,不但有飯吃,吃的還挺開心。
考古學專業就業並不低
「我也聽說了這件事,這名考生應該是對歷史、考古很感興趣才選了這個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告訴記者,他認為考古是一種事業,不能僅憑「賺了多少錢」來計算價值,文化傳承同樣也是一種價值。「社會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經濟發展,現階段文化發展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考古就是文化傳承與接力的過程,需要不斷有人來做這個事。」
錢國祥稱,考古學確實是一個冷門的專業,但是就業率並不低,和其他專業一樣,同樣面臨人才競爭大的挑戰。「目前在經濟建設時期,有很多建設活動,考古團隊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需要引進考古人才,但是崗位有限,有新思想的高層次人才才能進入比較大的研究機構。」不過除了國家級研究所和博物館等,畢業生也可以選擇各省、市博物館、研究所等上百家機構就業。
現實和理想並不對立
從現實來看,考古專業的確遠不如金融、人工智慧等專業「熱門」,在就業發展和薪酬回報上,確實也難以「大富大貴」。但是,通過馬王堆帛書、海昏侯墓的竹簡、南海一號的瓷器絲綢,考古人更真實地解讀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還原我們在前進中丟失的記憶,正因為考古,國家的歷史才不斷得到豐富,考古隊員們也不斷從發掘中獲得發現的喜悅。
從個人來看,興趣愛好和理想信念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非世人眼中的「熱門冷門」所能比擬。
對於鍾芳榮本人而言,「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是她對自己選擇考古的態度。而「窮苦家庭的孩子應該選擇現實回報更高的職業」這種觀點則未免顯得過於狹隘,當普通甚至困難家庭的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去追夢、這才是大眾所期望的。
最後恭喜鍾同學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和專業,祝她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