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皇子抓周時,拿毛筆胡亂寫出一個字,皇帝見後臉色大變

2020-12-23 星辰侃歷史

大家好,因為古代的科技並不發達,古人為了解釋世界,逐漸形成了他們獨特的一種觀念。面對世界上的各種巧合,和他們眼中難以解釋的神奇事件,他們會看作是一種上天的旨意。儘管我們現在不認同這種說法,但卻也不妨當做消遣來看待,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

對歷史比較熟悉的朋友們會發現,在正史的記載裡面,有關一些皇帝或者奇才,他們在一出生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與眾不同。比如他們的母親會在懷孕的時候,做一些很神奇的夢,等到他們出生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異象,就像是天上出現紅光,或者是他們一出生身上就帶著異香。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樣的說法是為了讓人們更加信服這一位皇帝,相信這位皇帝是上天的旨意,因此對皇帝要有絕對的服從。除了這樣的說法,還有一些說法是有關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同樣讓人覺得非常神奇。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抓周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小時候都抓過周,不知道大家抓的都是什麼?

但是歷史上的雍正帝,他在抓周的時候,卻發生這樣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雍正能夠登基為帝,是很出人意料的,一方面他的出身並不算太高,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另一方面,在康熙生前,並沒有太表現出對他的喜愛和重視。但是他卻在這場激烈的鬥爭中,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抓周的時候,如果是男孩子的話,家人一般會在他的身邊放上文房四寶、武器之類的,而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家人就會在她們的身邊放針線,書畫之類的。雖然小孩子最後抓的結果,並不一定就是他以後的人生,但是這習俗更多的是代表著父母對他們的期盼。

儘管雍正在所有的皇子裡面的地位並不是很出眾的,但是他畢竟是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子,在他一周歲生日的時候,場合也是不小的。等到了該抓周的時候,他的周圍放上了很多的東西,比如筆墨、兵器之類的,康熙在他的旁邊期待的看著。

小小的雍正選擇了一支毛筆,怎麼也不鬆手,等到康熙再去看的時候,他竟然在地上胡亂寫了一個字,康熙見到之後,臉色立馬就變了,原來這個小皇子寫的不是別的字,而是一個「敕」字。

相關焦點

  • 雍正一周歲時抓周,握著毛筆胡亂寫了一個字,康熙看到後臉色突變!
    每當孩子一周歲時,父母都會讓給孩子抓周,其實就是看一歲的小孩會抓什麼,以此來判斷孩子的未來。雖說沒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表達是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祝福,也是有一定意義存在的! 說到清朝的皇帝,就會想到康熙,他在為長達61年,據記載其皇子也有著三十有餘,不過在這些孩子中,他最喜愛的就是胤礽,甚至剛出生就被封為太子,不過康熙的寵愛,也助長了胤礽驕縱的性格,最終被囚禁! 最終康熙的下一任皇帝是四皇子胤禛,即雍正皇帝。雖說剛開始胤禛並不受康熙的喜愛,不過他能成為皇帝就好像是冥冥之中註定一樣!
  • 皇子滿周歲抓周,選了毛筆隨意亂畫了幾筆,康熙看後瞬間臉色大變
    哪怕是在清朝的時候,抓周這一習俗依然存在,而且連滿清的皇帝家中,誕生了新的皇子皇女時,有時候也會舉行這個「抓周」儀式。胤禛於1678年底出生,今年已經滿一周歲了,他的母親是康熙帝的德妃烏雅氏(後被追尊為皇后),很受康熙帝的寵愛,所以康熙帝對胤禛也極為重視,儘管日理萬機,依然趕來親自主持這次抓周儀式。
  • 胤禛抓周時,抓過一隻毛筆胡亂寫一個字,康熙看後臉色大變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絕大多數家長都有希望子女長大後能出人頭地的望子成龍的心。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就已經出現了抓周的習俗。所謂抓周,是指新生兒石頭的時候,在他面前放上筆、墨水、紙、硯臺、算盤、鑄幣、書等各種東西,讓他抓住。
  • 雍正一歲抓周,抓到毛筆亂畫幾筆,康熙臉色大變,歷史的暗示
    古代明君不少,而在清朝皇帝之中,康熙也算得上是明君了,不光是在位期間將鰲拜殺掉,收復臺灣,還勵精圖治,對於百姓那也是相當關心,社會發展穩定,也為盛世局面的出現開了一個不錯的頭。正是因為這份喜愛,所以在出生後不久,胤礽就被封做太子,他和康熙的關係最好,從小胤礽就被康熙帶在自己的身邊。可以說在當時,人們都相信未來清朝一定是由這位小皇子來接班了,不過事情總是沒有那麼順利。胤礽最後被康熙廢掉,並且被康熙囚禁起來,可以說是鬱鬱而終,而皇位也到了胤禛的手裡,胤禛就是未來的雍正。
  • 胤禛抓周儀式上,拿著毛筆胡亂畫下一字,竟預示著九子奪嫡的成功
    孫皓最後成為吳國皇帝雖然是自身成長奮進的結果,但兒時的傳言卻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美好的象徵。而反觀紅樓夢中賈寶玉,賈寶玉抓周的時候就是抓的胭脂,事實上賈寶玉的一生也確實與紅顏糾纏。在清朝歷史上,九子奪嫡影響深遠,而其中的主角就是康熙及九個兒子,而這一切則可以從抓周說起。相傳在胤禛剛剛滿周歲時,康熙心血來潮為兒子抓周,面前擺著書、珠寶、毛筆等物件。
  • 胤禛抓周儀式上,拿著毛筆胡亂畫了幾下,康熙帝為何臉色驟變?
    胤禛抓周儀式上,拿著毛筆胡亂畫了幾下,康熙帝為何臉色驟變? 據說當初胤禛的抓周儀式上,他拿起的是一支筆,康熙很開心,因為筆這東西代表著什麼呢,有才啊,會成為才子啊等等,誰知胤禛拿起筆就在紙上畫了起來,等康熙明白過來,細看發現這筆劃,竟然成了一個字,什麼字?「敕」。康熙因此大驚。
  • 康熙看完雍正抓周,為何臉色突變?原因是他寫了這個字!
    正是因為這種想法,誕生了很多和孩子有關的習俗,比如抓周、開鎖、掛錢等等。在這些習俗中,抓周更是深得父母們的喜愛。抓周在古代歷史悠久,早在魏晉南北朝就出現了抓周。當孩子們滿一歲時,家裡會先為孩子準備新衣服。如果家裡是男孩,就會拿出弓、矢、紙、筆對男孩進行考驗。如果是女孩,家裡則會為她們準備刀、尺、針、縷這些與手工縫製有關的物品,判斷她們未來淑德的方向。
  • 雍正皇帝抓周儀式,拿毛筆亂畫,康熙為何驚駭不已?康熙想太多?
    一直到我們今天,小孩滿周歲都會舉行這樣儀式,當然還會添加電腦,圖書,錢財等抓周物品種類,記錄孩子的每一刻的瞬間,給予我們的心理慰藉,因為不知道是否準確,也沒有所謂科學道理。作為皇子胤禛周歲,康熙皇帝為表重視,也是需要到場去參與見證整個過程,也有所期盼這個皇子究竟將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物。
  • 外甥調皮隨手放下的東西,被寶寶抓周抓到,看到後全家人不寒而慄
    在特定的一天,一家人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將生活中代表各種職業的物品:如毛筆,刀具、鍋鏟等等東西放在地上,然後看著寶寶拿起哪個東西,就意味著孩子將來會從事哪種職業。雖然這是一種習俗,不具有真正的現實的含義,也不一定真的就決定了孩子將來的職業,但也包含了長輩對小寶寶滿滿的祝福和對孩子未來的期望。不過,孩子抓周到底應該怎麼過?
  • 皇帝是怎樣培養起來的——清朝的皇子教育
    胤礽年幼時是由聖祖親自加以訓誨,「告以祖宗典型,守成當若何、用兵當若何,又教之以經史,凡往古成敗、人心向背,事事指示精詳」(《清聖祖實錄》卷234),這在清朝可謂鮮見。胤礽稍長後,聖祖曾先後簡派張英、熊賜履、李光地等為其授讀,並命老成翰林時相隨從。
  • 清朝,皇子與大臣有機會給皇帝戴綠帽子嗎?
    尷尬的清朝在我國幾千年歷史上,清王朝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王朝。因為特殊之處在於,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王朝。為此,在清朝被推翻以後,有好事的文人,針對清朝的血統問題,編造了一系列的傳說(堪稱當代辮子戲的鼻祖),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乾隆是海寧陳家的孩子,清朝在雍正之後就已經等同滅亡了,乾隆以後,清朝皇帝血統都是漢人;慈禧太后是漢人的孩子,被葉赫那拉家族冒認為養女送入宮中……此外,近年來,很多清朝題材的影視中,有過皇族子弟或者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的細節
  • 末代皇帝溥儀帶夫人同遊故宮,迎面走來一白髮老頭,溥儀一看臉色...
    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溥儀三歲登基,六歲的時候趕上了革命,結果莫名其妙的被退位。民國十三年,溥儀又被日本人扶持,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滿洲國。解放之後溥儀又被抓了起來,被判為是戰犯關了起來。直到出獄之前,溥儀的人生都是掌握在別人的決定和掌握之中的。
  • 小皇子寫了一個字,皇帝看後對宮女說:趕快燒掉,絕不許外傳
    李治雖然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但他是嫡皇子,身份自然是其他庶出的皇子不能比的,三歲就被封為晉王,五歲開始讀書,自幼聰明過人的他,深得父母的寵愛,未滿十歲就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古人相信所謂的天命,但凡是能當上皇帝的人,要麼出生時天降異象,要麼是小時候有些不尋常的事情發生,李治也不例外。
  • 清朝皇帝說滿語還是漢語
    這在末代皇帝溥儀身上似乎得到了證實。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說道:「我的學業成績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許多年,只學了一個字,這就是每當滿族大臣……跪在地上用滿族語說了照例一句請安的話之後,我必須回答的那個:『伊立(起來)!』」
  • 《皇帝成長計劃2》皇子出生異象說明 皇子出生異象是什麼意思
    導 讀 在皇帝成長計劃2手遊中皇子出生異象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清朝書生握毛筆 咋像握鋼筆?
    N海都見習記 者喻蘭 文/圖 海都訊「清朝書生,怎麼會像現代人握鋼筆一樣握毛筆呢?」上周末,晉江的謝先生到泉州參觀閩臺緣博物館時,被一尊塑像的握筆姿勢搞糊塗了。是塑像犯了常識性錯誤,還是我們對古人超前的執筆方式孤陋寡聞了?
  • 清朝完美皇子養成術
    為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大多數清朝皇帝實行了完美皇子養成術。這種養成術的殘暴程度,負責任地講,一般人受不了,受得了的不是一般人。清朝皇子不好當。他們從虛歲六歲開始,就進入上書房學習。畢業時間有長也有短,一切都看緣分,悲催的要熬到三十歲,相當於現代人讀到博士後的年齡。
  • 抓周習俗:小孩滿周歲時,為啥要辦抓周禮?抓周有哪些講究呢?
    85版《濟公》中有這麼一個片段,濟公周歲的時候,父母請來德高望重的高僧,為孩子作法祈福,作法完畢後給孩子抓周測預卜。在抓周的過程中,孩子哭鬧不已,不要印章、不要寶劍、不要元寶、也不要毛筆,最後抓起一串佛珠,孩子呵呵的笑了起來。長大後,這個抓佛珠的小孩,選擇出家當和尚,之後便成了靈隱寺中的濟癲。
  • 抓周被驗證的名人:徐志摩抓竹蜻蜓,張愛玲抓金錠,其他人抓這些
    當一個家族的命根子被放在一個可以預言其一生的人手裡時,誰會不緊張呢。此時最不安的是徐母,她不自主地看了徐父一眼,眼神裡似乎有一絲後悔把孩子交給和尚的意思。而徐父的神情也有些緊張,他和夫人一樣,怕聽見一些不好的評判。良久後,志恢和尚猛地睜開眼。他看了看周圍,見大家都極其凝重時才知道自己的舉動有點像賣關子。
  • 一周歲孩子「抓周」,沒成想是這種選擇,長輩:不算,方向沒放對
    特別講究的家庭會舉行盛大的周歲宴,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吃飯聊天,還要給孩子舉行「抓周」儀式,看看孩子未來的職業傾向。 抓周的傳統由來已久,很多朋友認為,孩子抓周時選擇的物品能夠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很多大人在內心裡是這樣想的:孩子啊!你要選書、毛筆、錢。因為這些物品代表未來前途,大人們會心花怒放,不用為孩子的未來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