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寶貝,因此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正是因為這種想法,誕生了很多和孩子有關的習俗,比如抓周、開鎖、掛錢等等。在這些習俗中,抓周更是深得父母們的喜愛。
抓周在古代歷史悠久,早在魏晉南北朝就出現了抓周。當孩子們滿一歲時,家裡會先為孩子準備新衣服。如果家裡是男孩,就會拿出弓、矢、紙、筆對男孩進行考驗。如果是女孩,家裡則會為她們準備刀、尺、針、縷這些與手工縫製有關的物品,判斷她們未來淑德的方向。
到了清朝,這套流程更是完善,不管是尋常百姓家還是王公貴族,又或是皇室家族,都對抓周極為重視。
其中皇帝更是會親自舉辦抓周儀式,對孩子進行考評。物品從文房四寶、秤尺算盤、錢物飾品到吃食玩具、鳴鐘古玩依次排列,將選擇權交給孩子,看看孩子會選擇什麼,通過這些去判斷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說起清朝,我們自然會想起一位皇帝。他不僅生擒鰲拜,平三藩、滅沙俄,在他的治理中更是國泰民安,百姓富足,造就了一片乾坤盛世,他就是康熙大帝!而我們接下來的故事也他有著不小的關係。
康熙在位61年,歷史記載他有著30餘位皇子。在這些孩子中,他最喜愛胤礽,因此在剛出生就把他封為太子,而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並不怎麼受到他的喜歡。
等到了胤禛一周歲的時候,康熙同樣也為他準備了抓周儀式。不過,康熙是不看好這個小兒子的,因為抓周裡面有很多吸引小孩的玩意。孩子們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去選擇亮閃閃或者有香氣的。畢竟比起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等到雍正抓周時,他先圍著物品爬了一圈,隨後拿起了毛筆,等候在一側的太監便立刻送來了磨和紙張。
康熙好奇的想看他能寫出什麼來,卻見雍正在紙上呼呼亂畫。
等到她和妃子圍過去一看,頓時驚呆了。因為小雍正寫出來的字居然和他在批閱奏章所寫的「敕」幾乎一樣。
要知道這個字並不是可以隨便寫的,只有九五之尊才有權利寫。他寫出的這個字讓康熙對他的未來產生了一些推測,但是畢竟太子已立,康熙也就沒有在這個事上多想,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最後真的是雍正當上了皇帝!
抓周中孩子的選擇,和未來的仕途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也顯示出了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理,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呢?
到了現在,很多地方依然有習俗讓孩子抓周。那麼,大家小時候有抓過周麼?大家抓的都是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