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真相!

2021-02-07 歷史故事講堂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他的兒子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批皇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皇子,使得皇位繼承人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最終低調的雍正成功繼承大統,而對於雍正的皇位是否名正言順,也是這二百多年以來歷史上最大的爭議。



後來甚至有人說雍正的皇位是篡位奪來的,皇位本應該是十四阿哥的,是雍正派人篡改了康熙的遺詔!這個說法最早源自一本名叫《胤禎外傳》的野史,據這本書中記載,雍正在康熙晚年病重時期帶領許多劍客回到京城,他知道了康熙已經留下遺詔的消息就派人去宮中偷出遺詔,把遺詔上原本寫的「傳位十四太子。」中的「十」改為「於」,這樣皇位就成雍正的了。正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卻十分廣泛。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雍正的皇位真的是篡改遺詔才得來的?



那麼真實的情況如何呢?在200多年後的臺北博物館裡,收藏著康熙當年的那份遺詔,關於這份遺詔最大的熱點就是「傳位」二字後面的那個字到底是於還是十。由於這份遺詔這完全是用滿文來寫的,而且滿文當中的這兩個字差別很大,所以這份遺詔的具體內容便是康熙皇帝最真實的意思。根據這份遺詔的記載,雍正皇帝確實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那麼謠言中的''十''和''於''字,這封詔書上並未有。而且只要仔細想想就能找出傳言的漏洞,在清朝時期人們書寫的都是繁體字,繁體字的''於''應該是這個''於'',而且詔書用的是兩種文字,即便是把漢字''十''改成''於'',那麼滿文要怎麼改?所以這根本就說不通。


但也就是這漏洞百出的傳言,反而被廣泛的流傳開來。而之所以會有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這可能與雍正在位期間的雷厲風行的手段有關,多少文人墨客、封疆大吏死在他手中,對於他的一些行為,就連他的繼任者乾隆都頗有些不滿,所以,自然就會有一些有關雍正的流言蜚語傳播開來了。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坊間多傳雍正得位不正,說他曾篡改康熙遺詔,那真相到底如何呢?
    說到雍正皇帝,很多人的心裡都存有這樣的質疑:雍正到底是通過篡改康熙的傳位遺詔來當上皇帝的呢?還是康熙的傳位遺詔上本身就是寫著要傳位於雍正呢?畢竟雍正在歷史上並不那麼招他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和父親康熙待見,縱使他個人的能力再怎麼強悍,按理來說,也不該有機會成為皇帝。
  • 雍正加筆篡改「康熙傳位遺詔」?《中國檔案珍品展》揭開歷史真相
    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雍正加筆篡改「康熙傳位遺詔」,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早在明朝,中國人就繪製出了包括非洲在內的「世界地圖」……來自全國30餘家檔案館的200餘件珍貴檔案,將千年歷史抽絲剝繭,從多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這場名為《中國檔案珍品展》宛如一本歷史書,課本裡見過的很多人名都在展品中出現。
  • 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然而後世甚至是歷史上的那個時候,許多人仍然對於雍正繼位提出了質疑,不光是因為儘管帝心難測,但康熙確實對於十四王爺愛新覺羅·胤禵尤為看重,不光是日常的喜愛,甚至對於未來的一切都替他做好了打算,更加是因為康熙遺言和康熙遺詔帶來的曖昧使得紛爭一直不斷。
  • 康熙花十年時間寫下遺詔 是在敲打誰不要窺伺皇位?
    康熙之崩與雍正之繼位,是清代歷史上的懸案之一。實際上,在雍正在位的十數年間,一直都有人對其繼位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因此後來雍正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大義覺迷錄》,來闡述自己皇位的正當性。雍正繼承皇位之所以存在疑問,並不是像許多野史小說記載的那樣,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把「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於四阿哥」,而是康熙臨死前,根本沒有留下一份令人信服的傳位遺詔。根據《清實錄》的描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忽感不豫,病逝於暢春園。康熙駕崩後,隆科多頒布大行皇帝遺詔,立皇四子為皇太子。
  • 雍正皇帝篡位之謎揭開了?十四爺後人:雍正篡位的證據找到了!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事件差點釀成一場流血的宮廷政變,太子黨、八爺黨、四爺黨、十四爺黨一齊上陣,為爭奪皇位鬥的不亦樂乎,當然最終的贏家是四皇子胤禛,關於胤禛即位的合法性一直以來被人詬病,康熙駕崩之前究竟將皇位傳給了誰我們不得而知
  • 康熙遺詔,到底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上,69歲的康熙皇帝病逝在暢春園。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說法:「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暢春園。甲午,上大漸,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這是官方的說法。看人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引起了後世的猜疑。
  • 康熙心目中真正的繼承人究竟是誰?雍正是矯旨篡位的嗎?
    康熙8歲登基,執政61年,在古代能活到69歲已經算是高齡了。看起來他在61年11月21日到南苑打獵,而隔了二十幾天後的11月13日就駕崩,死得十分突然,像是被人暗害一樣,但其實,在此之前他便長期患有重感冒,加之年紀大了引起併發症突然死亡也合情合理。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在清朝時期的諸位皇帝中,最偉大的要數千古一帝康熙。在康熙執政時期,中華民族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得出康熙在治理國家方面是非常有能耐的。
  • 康熙在遺詔中自我評價,就事論事用詞謹慎,此舉不愧為千古一帝
    康熙的自我評價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冬,康熙帝得了一場大病,他自己認為可能無法康復,鑑於以往帝王大多以死為忌,清醒之際不留下遺囑,而彌留之際又不省人事,不能親自頒布遺詔,往往使得子孫與權臣私自篡寫,難以正肅朝綱。所以,康熙帝趁自己在健朗之時,親手撰寫遺詔,認真總結了生平。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皇帝的遺詔公布後,遺詔到底寫了什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停地哭,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秘密。實際上,關於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說法很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足為信。據專家們結合大量的史料,研究發現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吃丹藥,中毒而死。因為這是宮中的醜聞,所以一直是秘而不宣,官方一直說雍正是病故的。雍正的遺詔公布,乾隆皇帝不停地哭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 溥儀無意中發現乾隆珍藏的密詔,才揭開「八爺黨」死亡真相!
    從古至今,皇位的更替大多伴隨著流血與殺戮,帝王之位,是每一個有希望染指的皇子夢寐以求的,每一代的皇子為了皇位都會經歷殘酷的鬥爭,甚至付出死亡的代價。在康熙後期,九子奪嫡,更是兇險萬分,最終本來身處弱勢的四爺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在雍正帝位穩固後,他最大的競爭隊長八爺黨卻相繼去世,關於八爺黨去世的原因,後世眾說紛紜。
  • 《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八阿哥有苦難言,雖然越來越恭謹——這一點與《雍正王朝》演的也是截然相反,八阿哥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與雍正抗衡的力量,他只能這樣選擇,只能任雍正宰割。 其實,如果拋開九子奪嫡這件事來看,八阿哥的人品和能力也都是不錯的,他為人低調謙虛,甚有治事之材,在朝野眾臣中的聲望也不全是浪得虛名,就是當年康熙皇帝本人,也對他頗有期待。
  • 盤點雍正兩大歷史之謎
    20年代中,明清史前輩孟森先生首先發表了《清初三大疑案考實》26,其中《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一文,不承認雍正(清世宗胤稹)預於奪嫡之列,而奪嫡者乃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禎與皇太子胤礽諸人之事,與其無關,是將雍正超然置身局外人之列,認為「康熙諸子奪嫡為清代一大案,因將世宗之嗣位與雍正間之戮諸弟,張皇年羹堯及隆科多罪案,皆意其並為一事,遂墜入五裡霧中,莫能了其實狀
  • 易中天:九子奪嫡,雍正繼位之謎
    因為康熙的這一決定,不是康熙親口宣布的,而是隆科多宣布的。據雍正自己回憶,康熙病重之際,他因代祀南郊,在齋所齋戒。奉召到暢春園後,康熙也只和他談了病情,沒談繼位一事。直到康熙「龍馭上賓」後,隆科多才向他口述皇考遺詔雍正因為並無思想準備,竟然聞之驚慟,昏僕於地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1722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同年四皇子胤禛登上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與之相比,雍正在位時間可謂太短,只有13年。
  • 故宮修繕時在太和殿天花板發現一物,竟意外揭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2005年3月15日,《故宮總體保護規劃大綱》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覆,故宮迎來了自1911年後第一次整體大修。這次修繕包括了故宮整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當修繕到故宮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時,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 九子奪嫡:康熙心目中的接班人到底是誰?其實,他早就給出了答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時任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康熙近臣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命皇四子胤禛承繼康熙皇權,登基為帝。而那份能夠直接證明皇四子胤禛「繼位合法性」的《康熙遺詔》卻在康熙皇帝駕崩數日以後,才被雍正皇帝頒昭天下。
  • 清廷紅人隆科多是雍正親舅舅,雍正繼位後2年,為何除掉他?
    康熙帝駕崩時,隆科多是唯一陪伴其左右並承領遺命的大臣,並由他宣讀了康熙帝遺詔,因此,許多清代筆記將其描述為篡改遺詔以協助雍正帝繼位的謀劃者。隆科多劇照隆科多什麼人物?他的姑媽為順治帝的孝康章皇后(即康熙的生母),姐姐又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此外佟氏家族還有多人官至高位,當時有「佟半朝」之稱。隆科多是雍正的親舅舅,生在這樣的家庭,註定了他一生位居極品,成為康熙、雍正兩朝的關鍵性人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任一等侍衛,先後歷任鑾儀衛鑾儀使、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正藍旗蒙古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