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家長是絞盡腦汁,全力以赴,目的都是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如何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助其更加優秀,更具完人的追求。
在家庭教育中,都在追求教育的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對教育的感悟,更在尋求家庭教育的真諦。面對我們目前家庭教育的嚴重問題與不足,有必要深入思考,不斷總結和反思,更有必要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及其水平,所以,在培養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順利健康成人,就必須注重孩子的尊重和恥辱觀念的建立,植入孩子心靈當中,方可以實現對孩子良好的教育,讓孩子有長足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樹立孩子尊重和恥辱觀念中的看似簡單,好像無非就是對孩子該表揚則表揚,該批評則批評,對孩子好的則推從鼓勵,對孩子不好的則阻止否定。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並非如此輕鬆,這當中有值得好好學習和體驗的教育思想,更要從孩子內心深處去激發和奠定思想情感基礎,夯實孩子未來發展的思想意識及其認知的積澱。所以,樹立孩子尊重和恥辱意識不是表面的一些肯定或否定就可以做到的,是必須教育直擊到孩子靈魂裡,才是真正實現了教育的目的。
有鑑於此,本文就如何讓孩子從小具備尊重和恥辱的觀念來談幾點方法建議:
方法一、對孩子的讚賞和惱怒,家長必須要有鮮明的態度,使孩子從小就知道好與錯的區別。
其實孩子很小就知道且非常在乎家長的稱讚和表揚,同樣也對來自家長的憤怒和批評有真切的感受,為此,作為家長必須充分利用好這個槓桿原理,只是家長必須要明確的態度,切不可模稜兩可,含糊不清,要讓孩子明顯感覺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同時要求家長之間保持高度的教育統一性,家長不要意見不統一,否則孩子就無所適從,或者孩子有選擇性的聽從,這樣,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注重這個觀念的植入,使孩子便有傾向好的選擇,拋棄壞的行為,其實,在骨子裡就是在介入尊重和恥辱的意識觀念建構。
方法二、對孩子獲得獎勵和給予羞辱時,家長必須要有明確的立場,使孩子從小就清楚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孩子得到獎勵肯定是快樂且愉悅的事情,打心裡高興,開心,我們家長就要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表現良好之時,體現的獎勵不是簡單的獎勵,而是通過適當的獎勵讓孩子建立心裡的尊重感,反之,當孩子行為錯誤之時,就要給孩子及時的批評和否定,家長就要表現出來對其冷淡和輕視,啟迪孩子內心的羞恥感,這樣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獎勵或者對其不滿,這是家長在面對如此情況下教育的本質所在,為此,便會讓孩子種下榮譽的愛惜和羞恥的唾棄的健康成長的種子。
方法三、對孩子教育時家長這個教育群體的教育觀念高度一致,行動絕對統一,讓孩子從小明白犯錯的代價。
我們家庭教育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父母與爺爺奶奶輩教育的不一致,使教育大打折扣,而且,讓教育形同虛設,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其教育的副作用還巨大。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德行和思想出現一些問題時,尤其面對孩子言行不良時,家長們必須高度統一教育尺度,對孩子一致性原則是關鍵,只要該對孩子冷淡,就要所有人都冷淡,並且,還要保持到底,一直要到孩子自己主動請求原諒,下定決心改正錯誤且有行動,確實未來能夠避免再犯的情況下,才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態度。所以,在教育當中,保持教育者的一致性是必須的原則問題,同樣,通過這些教育的方式,目的是讓孩子認識謙虛,良好的行為是無價之寶,反之,錯誤的舉動是必須克服掉的,是讓人厭惡的。
方法四、對孩子懲罰的堅持且入心和表揚的精當且恰切,讓孩子從小明了什麼是賞罰分明。
我們家庭教育中過多的是溺愛,教育完全是混亂且無序,孩子便是太上皇,整個就是放縱且放任的缺少教養的人,難堪大用。同時,也有家庭太過嚴厲,懲罰成為常態,使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懼當中,同樣未來難以成才。所以,當我們家庭教育中的懲罰一定是必須且偶爾為之,即使如此,同樣是必須讓孩子徹底彌補過失,用行動證明改正自己缺點,使懲罰入心於孩子的心靈,端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增強自己的自律性,渴望並追求美德和榮譽,期望得到更多人們的尊重。當表揚孩子時,家長的表揚重在表揚孩子做事的態度,做事的努力,做事的過程,表揚要精細化,表揚要落到具體細節上且語言的得當上,同時,表揚時可以在公開場合,大加讚賞,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人們的讚揚和欣賞,進而,對孩子建立尊重感和恥辱感的心理基礎更加堅實。
總而言之,愛憎分明,是非明確,榮譽與恥辱紮根心底,讓孩子從小能為其言行的分清好壞,對優劣具有清晰的界線,一心向善,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尊重和恥辱的強烈意識。進而在家庭教育中,有我們許多的領域和方法去學習和借鑑,更需要我們深入的領會和思考,更多的回到孩子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理性與情感結合,從孩子長遠考慮,從孩子德性與品格上下足下夠功夫,為把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而倍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