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是樹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的最好方法

2021-02-19 情商教育張老師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

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尊嚴。更何況是對孩子,最可怕的不是棍棒相加、拳打腳踢,而是父母讓孩子失去面子、失去尊嚴。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最應該精心呵護、絕不可糟蹋的東西。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人受到的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的尊嚴上。」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體驗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

現在有些年輕父母由於自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需求認識得比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孩子。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雖說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做不到。在他們眼裡,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子女必須一切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樣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於完全依附於自己的境地,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一旦孩子的行為與他們的意志相左,或達不到他們的期望與要求,那麼斥罵與棍棒將隨之而下。

對不少父母而言,學會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學就能立即學成,並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它應是建立在正確的認識基礎上,花費百倍心思,萬般工夫,真正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

因此,父母一定要養成尊重孩子的習慣,因為一個孩子受沒受到尊重,有沒有尊嚴,不取決於家庭經濟條件的好壞,而完全在於他們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怎樣的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只有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被教育者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

對於孩子來說,教育者可以是學校裡的老師,也可以是同學、夥伴,從抽象意義來考慮,教育者也可以是書籍、展覽,等等。

但就父母作為教育者而言,其各方面的作用都是最大的。因為父母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特別是在孩子處於幼兒期時,接觸的主要教育者就是父母,而這一時期又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以積極的影響,特別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給孩子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樹立孩子的自尊意識,讓孩子得到尊重,學會尊重,並給予尊重。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就知道平時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了。

飛飛是個典型的厭學孩子,他從厭學到「厭學校」,以至發展到後來動輒與同學「打成一片」的地步,結果成了學校裡人人討厭的「壞孩子」。回到家裡,一塌糊塗的學習更招來父親的暴打。現在,飛飛已麻木到哭也哭不出來的地步了。

尋常的鑰匙打不開不尋常的鎖。對飛飛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更要平等對待,必須用教嬰兒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來感化他。有一次,他狂風暴雨般地把桌子、椅子和書架全移了位,儘管同學們也活潑有餘,但還是被飛飛驚呆了。飛飛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副誰也不怕的表情。老師卻用柔和的聲音對有些憤怒的同學們說:「飛飛發脾氣肯定有他的理由,我們相信他會把桌椅歸位的。現在我們出去玩一下,讓飛飛同學冷靜一下。」

當老師半小時後回來時,發現一切都歸復原位了。三天後,飛飛舊「病」復發,老師卻表揚了他,說:「飛飛有進步,上次移動了桌椅、書架,這次卻只推倒了桌子,大家是不是該給他鼓掌呢?」同學們熱烈鼓掌。飛飛很不好意思,立即就把桌子放好了。飛飛第三次發脾氣,恰好在陽臺上,老師又一次表揚了他:「飛飛怕影響大家學習,而跑到陽臺上發脾氣,這是一大進步。」

在老師一次次給面子、給臺階的過程中,飛飛漸漸地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找回了自尊和自信。飛飛完全變了,在一次晚會上他表演節目:「我要上學校,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我喜歡背書包。」

這就是尊重的力量,也是尊重孩子所帶來的好的結果。無論是老師父母,還是同學夥伴,只要是獲得了外界的尊重與認可,孩子的心裡就開滿了鮮花,也就能夠更好地學習與發展。孩子找到自信,對理想與未來也會充滿憧憬與希望,並能積極地為之奮鬥。

雖然大家都明白尊重他人的道理,可是有些人總是會在分析了一些人的身份、地位的因素後,才來決定自己要不要給予對方尊重。如果父母有這樣的待人處事的評判標準,勢必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孩子,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天,一個乞丐來到了美國一家大的麵包店內。當店員包好一個麵包準備遞給乞丐時,他看到乞丐那髒兮兮的手,很是反感,麵包捏在手裡猶豫了一下。這時,正趕上老闆走過來,看到了這一情景,連忙接過店員手中的麵包,非常有禮貌地遞給那個乞丐並微笑著說:「歡迎您再來光臨。」

乞丐走了,店員不解地問老闆:「您為什麼要親自招呼這樣的人呢?」老闆回答說:「這是起碼的職業道德,也是我們做生意的秘訣。」

一定要給予他人尊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顧及他人的尊嚴。


無論身份的高低貴賤,每一個人的靈魂、人格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輕視、貶低他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要記住也要讓孩子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獲得他人尊重與維護自身尊嚴的權利。關愛每一個人,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給予尊重,才能獲得尊重,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的。

    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關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讓更多的孩子與家庭受益

齙牙兔兒童情商樂園,

國內權威兒童情商訓練機構,

美國SEL社會情緒發展計劃的中國實施基地。

2002年將SEL計劃引入國內,

致力於提高兒童

自信心、獨立性、同理心、責任心、自律、

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解決問題、挫折抵抗九項情商特質。

目前遍布於全國九十多個城市的259個訓練中心,

每年服務於幾十萬個0-15歲少年兒童及家庭。

相關焦點

  • 紅唇烈焰的黃多多告訴父母:孩子的自尊自信,從尊重孩子臭美開始
    而穿著漂亮的裙子,也會讓孩子感知到美,內心更自信。 一、尊重孩子穿裙子、打扮的需求,也是在引導孩子的審美 朋友圈時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把媽媽的化妝品亂塗亂抹,搞得一塌糊塗,讓父母很無語。 二、尊重孩子打扮的需求,也是在幫助孩子珍愛自我,是孩子自尊自信的開始 7月2日,黃磊的大女兒多多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張塗著烈焰紅唇的黑白照
  •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年和童年時期的自尊心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引導,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最終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 孩子缺乏自尊,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今天咘媽為大家分享什麼是「低自尊」,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
  • 孩子的自尊是需要維護和成全的,真正富有的教育是善解人意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肯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所有的場合中都能夠遊刃有餘,得到所有人的成全。,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孩子從內心裡也是希望他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希望得到更多好心人的肯定。
  • 從大學生辱罵外賣員事件談「尊重」:尊重他人,自尊自愛
    ,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都離不開尊重。父母、師長對孩子的尊重,能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和自信;同學之間彼此尊重,能讓他們學會如何良好的與他人溝通相處。孩子道德素質的高低,不是三兩句話說了算的,而是需要從學習生活中的小事開始做起。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朋友說,我不是非要孩子跟別人計較,只是我發現孩子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缺乏自尊,總是受傷,總有「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的感覺,完全是一個「受氣包」的樣子。朋友對此非常苦惱。她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她也一再地跟孩子講,要學會自尊自信,但是毫無用處,對此,她一籌莫展。
  • 孩子是「受氣包」?運用這3個方法,家長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信
    朋友說,我不是非要孩子跟別人計較,只是我發現孩子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缺乏自尊,總是受傷,總有「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的感覺,完全是一個「受氣包」的樣子。 朋友對此非常苦惱。她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她也一再地跟孩子講,要學會自尊自信,但是毫無用處,對此,她一籌莫展。
  • 培養孩子自信 要給足孩子「面子」
    不少家長都羨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其實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想要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表揚孩子點滴進步。
  • 厭學、逃學、輟學的孩子,那種對自信、自尊的需求,轉到哪去了?
    厭學、逃學、輟學的孩子,那種對自信、自尊的需求,轉到哪裡去了? 轉向談戀愛、轉向網遊、轉向動漫、轉向電視。 轉向一切可能給他關心、愛、尊重、成就感的地方。 他在想盡一切辦法自我補償。這是孩子在掙扎,他還想要這些美好的東西。
  • 智慧父母課堂|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人前不教子(維護孩子的自尊,才能贏得他們的愛和尊重。)意思是說,教育孩子,要當面指出他的錯誤,讓他感到羞恥,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而妻子犯錯了,則需要給她留一定的顏面,最好在背後悄悄地告訴她。仔細琢磨,枕邊教妻有道理,但堂前教子並不可取,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也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2自信源於自尊自尊最初源自於外界對他不要批評、嘲笑孩子「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如何有效地樹立孩子尊重和恥辱的觀念
    在樹立孩子尊重和恥辱觀念中的看似簡單,好像無非就是對孩子該表揚則表揚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並非如此輕鬆,這當中有值得好好學習和體驗的教育思想,更要從孩子內心深處去激發和奠定思想情感基礎,夯實孩子未來發展的思想意識及其認知的積澱。所以,樹立孩子尊重和恥辱意識不是表面的一些肯定或否定就可以做到的,是必須教育直擊到孩子靈魂裡,才是真正實現了教育的目的。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長大之後就非了,得想個辦法樹立他的自信心!讚賞孩子自信源於自尊自尊最初源自於外界對他/她的尊重,想必現在很多家長都是90/80後,我們似乎都有一樣的童年經歷,那便是「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
  • 孩子的自尊來自父母的鼓勵讚美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強調自信,其實沒有自尊的孩子,是很難有自信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基本的需求中,自尊赫然在列,而且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基礎。自尊是一個人賦予自己的價值,是他對自己的愛和尊重自尊是一種積極的自我關注,有兩個層次:1. 高自尊:明顯地表現出協調性,他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一種積極的自我認識。他們很自信,並不為別人的批評而感到抑鬱。他們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都善於表達,他們一般在學習和社交上都是很成功的。有的調查認為,自尊較高的人他們的智力也較高,也能證實自己的能力。
  •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在寶寶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就逐漸加強,自尊心也會隨之萌芽。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尊心表現形式也不同。自尊,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
  • 《恰如其分的自尊》:如何把孩子送進名校?家庭教育先望子成人
    自尊的三大支柱自尊由三大「成分」構成:自信、自我觀和自愛。三者適當組合才能讓人擁有恰如其分的自尊。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行動。自信從哪裡來?主要來源於我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學校教育模式。自信要通過言傳,更要通過身教。
  •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然而媽媽不僅沒有上前安慰孩子,反而生氣地拂袖而去,丟孩子一個人在原地哭泣。媽媽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連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前安慰小女孩。看到這一幕,真的好想抱抱這個被罵的孩子。小小年紀,因為輸掉一場比賽就要遭受媽媽的當眾訓斥與羞辱。那一刻,誰也不知道,這個自尊心受創的孩子,心裡藏起了多少無助、焦慮和委屈.
  •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很多家長在和親友閒聊時,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糗事講給親友聽,甚至會當著孩子面來討論孩子的事情,看著孩子發急的臉色內心卻非常愉悅。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感受不到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會受到影響!自尊對孩子有何重要性?1. 自尊能讓孩子懂得自愛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尊的話,他們不會重視維護自己的權益。即使自己被他人欺負時,他們也不會在意,反而還會反思自己是不是那裡做錯了,才惹得他人不開心。
  • 你不尊重別人,憑什麼讓別人尊重你!讓孩子明白尊重的兩面性
    /可馨育兒人在和他人進行交往的時候,都希望被他人所尊重,這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心理需要。同樣,孩子也是有這樣的心理需求的。有位著名的哲學家曾經說過:「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層次的動力,是想被人承認、想受人尊重的欲望。」
  • 孩子膽小懦弱沒自信?不要焦慮,三招教你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文/阿凱媽媽人生路上坎坷曲折,即便父母有再多的不舍和不放心,孩子總要自己去學會成長。擁有自信,無疑是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一步,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多的底氣和力量。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心理學:自尊的3個意義,3個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方法!
    自尊的本質是自我意識,簡單說是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自尊不同於自信,它比自信更複雜。如果說自尊是一個體系,那麼自信則是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展開自尊的含義,包含三個層面。1、自尊是一個人內心的自我鏡像;在你心中,你對自己最真實的看法2、自尊是以物資作為介質實現;自尊只有在與他人互動時,通過具體事物的作為評價的媒介3、自尊水平取決於自我價值實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