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逃學、輟學的孩子,那種對自信、自尊的需求,轉到哪裡去了?
轉向談戀愛、轉向網遊、轉向動漫、轉向電視。
轉向一切可能給他關心、愛、尊重、成就感的地方。
他在想盡一切辦法自我補償。這是孩子在掙扎,他還想要這些美好的東西。
但是很多人怎麼幹預孩子厭學?送去戒網、收手機、嚴格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然後,果不其然,越來越厭學了。
為啥?因為這些毛病,對他來說是功能性的,是有價值的,如果這些也沒有了,他就真的陷入無回應之地——絕境了。
為什麼近年來,青少年自殘自殺的案例這麼多,因為他不相信任何人能理解他,能幫他。
我們要看到這些問題的背後,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對他有所幫助。否則他根本不在乎你怎麼想,你想要什麼。
我們都渴望母慈子孝的美好局面,都希望孩子前程似錦。但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能給你什麼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
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
反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總是針對他不好的行為,打壓他,羞辱他,那麼他所有的缺點都會因為你的聚焦而被放大,他敏感的心,就會對這些美好的東西,關閉上。
他可能窮其一生,都很難再燃起對自己的信心。
如此一來,他就要帶著童年的枷鎖,過一生。
天閃塑學能培優技術,培育塑造天才學習狀態,實現名校夢想,提升家庭和諧,共享美好生活",以引導家長、輔助教師、用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導孩子健康成長為目標,提供實用有效的技術訓練師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產品,開發學生潛能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