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已經先後「逼瘋」了上海人和北京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開始習慣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分類也逐漸步入了正軌。
據說在北京某小區,垃圾分類已經用上了「人臉識別」這樣的硬核技術!居民扔垃圾前得先「刷臉」,系統識別後才會自動打開分類投放口,並根據所投垃圾為投放人進行積分。同時小區內還設有垃圾袋自動發放機,居民用手機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領取足夠家庭一個月使用的免費垃圾袋。
為了更好地推動垃圾分類,人們也是費盡了心力!
以上海的垃圾分類為例,四個垃圾桶的標識大概是下面圖中這個樣子的,分別是四個不同的顏色,上面也分別標註著此垃圾桶所應該投放的垃圾類別。
大家可以明顯看到,除了四個顏色,還有上面的文字可以幫助我們來辨別之外,還有四個圖形同樣也能起到提示和辨別的作用。
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應當是可回收物這個標識了。不僅在垃圾桶上,在很多包裝盒或包裝袋上,我們也都能見到,用來告訴大家——這件東西是可回收的。
只是,這個標誌,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拿來用的,尤其是註冊商標!
第29718075號「小黃狗DOG環境守衛者及圖」商標是申請人於2018年3月20日申請的,指定使用在第11類,垃圾處理用熔爐,垃圾焚化爐等商品上。
針對申請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了駁回的決定,申請人表示不服,於是繼續申請了覆審。
不得不說申請人在商標的設計上做得還是很巧妙的,將英文「dog」中的字母「o」替換成了可回收標誌,很好地體現了環保的理念。然而,問題也正出自這個標誌上面。
知識產權局經覆審認為,申請商標中含有可回收物標誌,指定使用在「垃圾處理用熔爐」等商品上易使相關消費者產生誤認,申請商標已屬於《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的標識。申請人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申請商標經過使用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進而具備可註冊性。
因此決定:申請商標予以駁回。
申請商標,通常是從起名與設計環節開始的。經過再三考量得出的心儀商標,蘊含著企業團隊的諸多心血,也蘊含著企業的文化理念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然而,雖然申請人擁有給商標自主起名與設計的權利,要想成功註冊,也要從《商標法》出發,對於商標不予註冊的禁忌,一定要稔熟於心。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高沃智慧財產權專業團隊將為您提供從申請到訴訟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