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揭示一線物流人生存現狀:過半裝卸工想轉行,女卡車司機面臨...

2020-12-20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 5月6日電 5月6日,是中國物流日,由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中國卡車司機調研課題組」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3:物流商·裝卸工·女性卡車司機》(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揭示一線貨運物流人生存現狀。

「中國卡車司機調查」是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於2017年開始立項的自主課題,旨在對中國3000萬卡車司機開展系統、全面的研究。本報告是該課題的第三部研究報告,重點呈現的主題包括物流商、裝卸工和女性卡車司機三者。

《報告》顯示,物流商和裝卸工是卡車司機在日常勞動過程中與之密切互動的兩個群體。包括信息部、物流企業、網際網路物流平臺在內的物流商,深刻影響著卡車司機的生計。裝卸工則在貨物運輸的起點和終點兩端深度介入卡車司機的勞動過程,並藉助於操弄「尋租遊戲」來實現自己在貨場上對卡車司機的支配。女性卡車司機作為卡車司機群體中的職業性別少數,面臨著橫向與縱向的職業性別隔離

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7成擁有固定貨主

《報告》從網點數量和員工數量兩個方面測量企業規模。被調查的100家物流企業中,網點數量均值為3.5個,佔比最大的是1個(24%),其次為2個和3個(各佔12%),10個以上的佔比都很低。企業員工數量上,10人及以下的佔48%,11~45人的佔39%,45人以上的僅有13%。由這些數據可見,被調查的物流企業總體來說規模較小。這其實也是我國物流企業總體狀況的折射。

當問及企業的業務主要通過哪種方式獲得時,68家物流企業的選擇是「固定客戶」,12家企業選擇了「通過信息平臺隨機找」,「通過熟人隨時介紹」的有11家。

在主要客戶為「固定客戶」的68家企業中,79.4%的企業客戶為「一手貨主」,13.2%的企業客戶為「三方」,4.4%的企業客戶為「專線」。也就是說,在物流業也存在類似建築業的層層轉包現象,三方賣貨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這時的三方像極了信息部,即靠賣信息賺取利潤,但是因為利潤越來越薄,層層轉包的現象趨於減少。

裝卸工收入以「地板工資」為基準小幅提升,過半數人想轉行

根據《報告》,裝卸工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工資(含苫車收入),而工資支付以月結為主要形式。在「搬運工」、「叉車司機」和「倉庫管理員」三個亞群中,月薪在2500元及以下的分別佔比為11.7%、10.9%和20.6%。這個薪酬區間的上限大體相當或者略高於經濟最發達省份如上海等地2019年的最低工資標準,可以說是典型的「地板工資」。三者月薪在2500至5000元區間的居多,5000元以上較低。由此可知,大多數裝卸工的工資水平大致上是以「地板工資」為基準向上小幅提升。

大多數裝卸工懷抱轉行願望。如對待「是否準備轉行」問題的回答,明確表示「不準備轉行」和含糊表達「沒想過,不清楚」的人,在「搬運工」中佔比為42.5%,在「叉車司機」中佔比為39.7%,在「倉庫管理員」中佔比為47.4%。這就是說,準備留在裝卸工行業中的人,包括暫時不打算離開的人,在三個亞群中的佔比都不到50.0%,而有超過50.0%的人準備轉行。

女性卡車司機大多兼具養育責任,面臨職業性別隔離

《報告》顯示,在卡車司機群體中,女性卡車司機僅佔4.2%。她們大多是兼具養育責任的中青年女性,平均35歲,86.5%已婚,普遍育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從戶口類型來看,女性卡車司機以農村戶口為主,佔60.8%。相比男性卡車司機79.9%的農村戶口比例,女性卡車司機持有城鎮戶口比例更高。

《報告》指出,我國公路貨運業存在著職業性別隔離,主要體現為性別歧視(水平隔離)和等級化的職業性別分工(垂直隔離)。性別歧視遍布於從考取駕照、入行到找貨、提單、裝卸、運輸、結算的整個職業鏈條。等級化的職業性別分工則表現為男性卡車司機有著較高的職位與薪資,很容易向上流動,女性卡車司機處於低技術、低薪資的位置,且不易向上流動。典型的例子是貨運企業中女性卡車司機被集中於短途運輸,不被允許從事長途運輸。

女性卡車司機通過「去性別化」工作實踐打破職業性別隔離。「去性別化」來自女性卡車司機的家庭關係、勞動過程,也來自她們的性別策略與工作實踐中積累的職業性別認知。(工人日報記者 杜鑫)

相關焦點

  • 不開卡車做什麼:轉行之後的卡友,他們現在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可否認,能吃苦,是成為一名卡車司機的基本條件之一,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而卡車司機這個職業本身的特點,也早就已經決定了它並不是通常人們心中的理想職業。十五年前,開卡車能夠發家致富;現在,開卡車多半只能養家餬口。
  • 卡車行業有哪些讓人頭痛的「潛規則」?司機如何應對?來了解一下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其實對於卡車行業而言,也有不少讓人頭痛的「潛規則」,雖然有些並不是啥大問題。對於卡車行業的潛規則,司機們早已見怪不怪,從剛開始找貨源到收到錢,司機們就像是取經一樣,一路上要經過層層的剝削,哪怕是到了最後一公裡,也是潛規則無數,讓司機們苦不堪言。
  • 物流輕卡新選擇,江鈴順達小卡跟車報告
    江鈴順達小卡車主嶽瑞傑 能正常工作、生活,這對於江鈴順達小卡車主嶽瑞傑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宅在家裡的這幾個月,可把他急壞了,「公司上上下下那麼多人需要吃飯
  • 聚焦後疫情時代零售業生存現狀 逾四成店員感受到職業危機
    近日,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聯合旗下51米多多在「51店員節」活動期間,對2019全年與2020年1-4月的零售業(店員)基本生存狀況進行回顧,並攜手知名企業探討零售業發展趨勢。現狀:零售業店員收入與市場大環境相關對2019全年零售業(店員)基本生存狀況的回顧顯示,相較於3年前,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的零售業店員底薪差距進一步拉大。
  • B2司機年薪7萬直接轉行跑滴滴
    【卡車之家 原創】上月底的時候,為了評測貨車寶導航軟體,遂跟了卡友王師傅的車。王師傅是一名B2照駕駛員,在上海一家小物流公司開車。跟車路上,我們談及大車司機的收入,就感覺王師傅的待遇算是比較悲催的,只是不好意思開口。
  • 卡車司機復工調查報告:自僱司機收入普降,高速免費憂喜參半
    本文源自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中國卡車司機調查」課題組《卡車司機復工情況調查報告》(預印本),澎湃新聞經授權網絡首發,本文也將於中國集刊網發布,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中國集刊網(https://www.jikan.com.cn/)。
  • 中國石化在廣東建成824座「司機之家」 日均服務卡車司機20萬人次
    常年往返在廣東、四川、貴州等地的卡車司機王興國用手比劃著狼狽的場景。根據2018年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發布的報告,全國卡車司機群體達到3000萬人。作為物流和貿易產業鏈「最後一公裡」,卡車司機普遍面臨吃飯難、洗澡難、洗衣難、休息難等問題,他們的生存狀況一直不為外界所知。
  • 調查報告|疫情下的卡車司機:逆行者、堅守者和忍耐者
    截至3月4日24時,全國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八萬餘例。疫情的蔓延不僅威脅著全國民眾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而且深刻影響著各行業的生產與發展、各崗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公路運輸業及貨運卡車司機群體更是深受影響。
  • 《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發布:網易雲音樂入駐音樂人超 20 萬
    11月6日,網易雲音樂發布《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2020)》。《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原創音樂取得重大發展,已漸與主流商業音樂並駕齊驅。音樂人生存現狀有較明顯改善,同時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中,網易雲音樂入駐音樂人超20萬,較4年前增長10倍。
  • 女司機的卡車情結
    據2020年5月6日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3》顯示,總數約3000萬的卡車司機群體中,女性卡車司機僅佔4.2%,超過百萬,但不為人知。她們平均35歲,普遍已婚、有子女。2019年,卡車司機調查報導課題組成員、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員馬丹曾花了大半年尋找和訪談女性卡車司機,尋訪之難,讓她感慨女性卡車司機竟是如此「稀缺」。
  • 輕卡要賣30萬 香港司機偏愛自動檔卡車
    【卡車之家 原創】5月18日卡車之家廣州站的編輯走訪了香港的商用車市場,並與當地的經銷商做了不少交流。對於香港的商用車市場,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香港司機對於自動檔變速箱的喜愛,香港的絕大多數卡車都採用了AMT變速箱,即使輕卡也不例外,不過在售價方面也會高出內地非常多,一款輕卡的底盤車都要30多萬港幣(100港幣可兌換85人民幣)。
  • 當卡車司機消失,你會發現除卡車司機以外,別的行業沒存在的意義
    真實的卡車司機我們不難發現,對於一個圈外人來說,卡車司機的形象在他們心中,其實並沒有我們開頭描繪的那樣光輝偉岸,「暴發富」「沒文化」是他們給出的固有印象。○ 圖丨卡車司機登車但真實的卡車司機真的沒那麼簡單。
  • 卡車司機上初中的兒子寫的作文火遍全網!《我的爸爸是開卡車的》
    近來,一位卡車司機上初中的兒子寫的一篇作文火遍全網!好比當年曹操的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看了這篇作文,你肯定也會驚呼:要當好卡車司機,還得有個這樣的好兒子啊!卡車司機作文題目《我的爸爸是開卡車的》我爸爸原來在老家小鎮上開車
  • 中國物流設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物流設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針對當前物流設備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物流設備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中國物流設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物流設備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香港卡車司機的代駕,在內地開港車的「騎師」一族生活方式揭秘
    在珠三角很容易見到進口卡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香港過來裝卸貨的車,我們稱之為中港車,簡稱「港車」,這些車每天都往返香港和大陸裝卸貨。由於港車幾乎都是進口卡車品牌,多多少少都會做一些裝飾,因此在路上比較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車是香港過來的。其實港車也沒那麼神秘,開車的都是普通司機,而且近年多了很多大陸司機,所以不要以為開港車的就是香港人。
  • 致敬最勤奮的90後物流人!快遞員卡車司機或技術員中層經理人!
    張來振現在負責蘇寧物流在北京地區的運力保障工作,保障每一位用戶都能體驗到蘇寧物流有速度更有溫度的交付。滿幫平臺卡車司機 徐士永人物素描:年 齡:28歲入職時間:2015年工作崗位:滿幫平臺註冊司機服務線路:
  • 虛擬團結、相對弱勢與性別隔離:針對中國卡車司機的一組調研|專訪
    「中國卡車司機調研課題組」的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調查樣本中約有25%的卡車司機堅持在疫情期間跑車,他們和肖師傅一樣遭遇了「吃飯難」「落腳難」等問題。「流浪高速」的故事讓公眾看到了中國卡車司機這一群體在特殊時期的辛酸和孤獨,但3000萬司機師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依舊被掩蓋在物流蓬勃發展的光芒下,鮮有機會進入主流敘事。
  • 聽聽卡車司機怎麼說
    10月21日清晨,鄭州的天空還飄著小雨,秋風吹的人瑟瑟發抖。家在焦作博愛縣的49歲大貨車司機趙雲龍,把貨車停在某物流公司外等著拉貨,他時而抬頭從觀後鏡看看車身,時而趴在方向盤上,小憩一下。登上趙雲龍的駕駛室,一股汗臭味撲鼻而來,車座中間位空地上,雜亂的放著暖水瓶,方便麵,八寶粥。
  • 通過平臺經營性租賃模式 卡車司機祁愛明的夢想實現了
    祁愛明老家在東北,多年前來寧夏安家創業,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他從事物流貨運司機行業,起早貪黑忙忙碌碌,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然而,一次投資出現了意外,祁愛明遭受了較大的損失,原本想買一輛大貨車的願望落空,他又不得不面臨二次創業的境地。
  • 90後本科生為啥要當物流裝卸工?背後都是技術活
    數十輛大貨車停靠在貨臺,司機師傅們已經在駕駛室內等待著發車提醒。這時,姬帥帥和他的同事們出現了,四人一組,動作嫻熟地拿著「手機」,掃描面單,用叉車牽引,傳輸帶傳送,在指揮人員的調度下,很快,一輛承載28噸貨物的15米6掛車,就被這個四人裝卸小組卸完了。姬帥帥是一名年輕的90後小哥哥,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