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水果也是菜,農村不少人種,鮮食受喜愛,卻因「綠色」賣不動

2020-12-22 十年農耕

雖說現在生活的便利性提高了,想吃菜、肉、魚什麼的,在菜市場基本都能買到,但在農村很多人家都還是習慣性的會在自家院子或是田裡騰出一小塊菜地,這種一般被叫做是自留地,農戶們會在上面種一些方便打理的蔬菜,比如蔥、姜、蒜、黃瓜、絲瓜等等,最少不了的肯定還是受人喜愛的西紅柿了,因為很受市場歡迎,西紅柿的種類可不少,紅皮的、黃皮的或者五顏六色的,樣子不同、口感也不相同。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西紅柿,見過或者吃過它的人並不多,因為它是來自東北地區的品種,南方很少見,它被當地人叫做是賊不偷西紅柿,也被稱作青蘋果番茄,既是水果也是菜,吃法與普通西紅柿差別不大,之所以叫做賊不偷還是因為這種西紅柿的特別,我們都知道一般的西紅柿未成熟前都是綠色的,但成熟後會從內而外的逐漸變成紅色或者黃色。

賊不偷就不是這樣的,這種西紅柿沒有成熟的時候是綠色,成熟之後同樣也是綠色,想要判斷它是否成熟,唯一的辦法就是親自上手去捏,果皮比較軟滑的就是成熟了,硬的自然就是沒熟,也是因為只靠看沒有辦法分辨,農戶們就認為想偷菜的賊都會覺得它沒熟而放過它,所以才叫做賊不偷。

相比起來,賊不偷西紅柿還是挺好種植的,它全年都可以生長,屬於是中熟品種,或許是因為出生於北方,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都很強,生命力旺盛,但果子不算特別大,平均一個可以有150克左右重,平時也不需要怎麼管理,對水肥要求不高,在東北農村不少人種,相比如今市面上大量因為改良而失去原有風味的西紅柿來說,賊不偷西紅柿很難得的還保持著原初的味道,直接的體現在人們會拿它當水果吃。

這種西紅柿的風味很獨特,一口咬下去還有些許甘甜,汁水充沛、又面又沙、清甜可口,算是蔬菜生產中都比較少見的奇特品種,鮮食最引人喜愛,就和聖女果一樣,像是村裡的小孩子都是直接摘下來,擦擦表面就吃的,不過在產量方面賊不偷西紅柿不佔優勢,所以以前很少會有人把它拉到市面上賣,即使偶爾有賣的,價格也比普通的西紅柿貴上兩到三倍。

最近幾年因為不少人號召要還原西紅柿的風味,像是賊不偷西紅柿一類的「古早」品種都被人扒出來重新種植了。儘管如今市場上常見的西紅柿,在存儲和運輸上很讓果農放心,但很多消費者卻時常懷念以前那種又面又沙、帶著甜味的西紅柿品種。因此近年來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復古品種,深得消費者喜愛。

而賊不偷西紅柿的個頭和普通的西紅柿差不多大,卻因「綠色」賣不動,一方面是因為賊不偷西紅柿的知名度太低,很多人看到果皮是綠色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西紅柿還沒熟,吃了可能會中毒或者拉肚子。

另一方面是因為定價比一般的西紅柿要高,很多人覺得不放心,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想,畢竟敢拿出來賣,商家也是要負責任的,要知道賊不偷西紅柿的口感是真的很不錯,保準喜歡這口的人一口下去就會愛上,如果能在生活中遇到賣的,可一定要買來嘗一嘗啊!

相關焦點

  • 既是水果也是菜,引入國內就被熱炒,四季開花結果,卻一斤賣9元
    提到四大名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過要說起四本著作中國民認知度更高的,那肯定是西遊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這本小說中,描繪的這個神鬼誌異的奇幻世界格外吸引人的緣故,但要是提起西遊記中最有名的植物,不少人應該都會想到傳說中千年才能夠結果,模樣如同嬰孩一樣的人參果。
  • 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
    導讀: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菜園,有些勤快人還會開闢好幾塊菜園,把吃不完的蔬菜運到集市上賣。夏季正是吃豆角的季節,以前在農村,很多人種一種俗稱「九月紅」的豆角,味道特別香,比吃肉還下飯。如今在城裡很少看到有九月紅豆角,基本上都是綠色的長豇豆、四季豆,兒時吃過的九月紅豆角再也沒見過了。九月紅豆角是夏秋之交特有的蔬菜,它成熟的季節正好是菜園裡各種蔬菜「倒園」的時候,沒什麼菜吃,但它長得特別好,而且還沒什麼蟲害,不像夏季的豇豆到處都是蟲眼。
  • 有個好聽的名字,既是水果又是蔬菜,大量種植後卻經常賣不動
    導讀:有個好聽的名字,即是水果又是蔬菜,大量種植後卻經常賣不動給農產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名字聽著好聽,頓時就乾淨到高大上,從而取得不錯的銷量,這樣的起名字的方式確實捧紅了不少農產品,有一種原產於南美的菊科植物,原本相貌平平銷量也是一般,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之後,卻迅速的大火起來
  • 農民種的水果賣不動,海外水果卻大把進口,什麼原因?
    原因就是種的水果賣不動,像是最近網上消息顯示的湖北宜昌的砂糖桔就遭到了"冷遇",80萬斤桔子滯銷,農民苦不堪言。相信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也早就了解了為什麼砂糖桔今年的行情會這麼慘,但其實每年這種情況都會在農民種植的水果品種中發生。原因無非就是供不應求。
  • 硬得像石頭,常用來醃酸菜,既是菜也是藥材,菜市場很難見到
    導讀:硬得像石頭,常用來醃酸菜,既是菜也是藥材,菜市場很難見到現在農業技術發達,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農民種植蔬菜的時候也多了很多選擇,以前一些老品種的蔬菜倒是很少有人種了。新鮮的刀豆有一股豆類的青澀味道,不能直接入菜,不然吃了之後身體會感覺不舒服,處理方法類似於四季豆,先煮熟了之後瀝乾,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烹飪。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在外工作天天都是吃快餐外賣,偶爾回家做飯都是以簡單快捷為主,刀豆這種需要慢慢處理的食材不受歡迎也是正常。
  • 一種長在農村的黑果子,90元一斤,種一棵就收不完,現在沒人種
    一種長在農村的黑果子,90元一斤,種一棵就收不完,現在沒人種今年的水果可以說是大豐收了,最近上市的水果可以說也是特別的多,而且價格都比較便宜,因為各地水果都出現的滯銷的情況,很多水果都被低價賤賣了,傷了多少果農的心。
  • 把小孩子饞哭的水果,十萬斤積壓賣不動,果農心急如焚
    隨著新年的臨近,農村的集市越來越熱鬧,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趕集的情景。集市上,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我最喜歡的就是各種零食。那時候,大多數家庭都不太富裕,平時都沒什麼零食可以吃,只有過年的時候,大人才會買些零食給孩子解解饞。
  • 農村耕地無人種,資源荒廢的背後有何隱情,農民:我們種不動了
    但是如今農村的耕地資源還是存在著荒廢的情況,很多地區的耕地在缺少青壯年勞動力之後就沒人種了。但農村耕地資源的浪費不僅僅是因為青壯年勞動力的缺失這一個原因,還有很多因素一起造成的,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解一下,為什麼隨著國家扶持力度的加強,農民反而不想種地了,而農村耕地荒廢的背後又有何隱情呢,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農村的這種水果,有一股「雞屎」味,但卻是美容養顏的最佳水果
    水果是人們生活常見的食品了,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愛吃水果的,不過有些水果卻因味道難聞,或者味道苦澀,或者外形奇異而讓許多人不喜愛,在我們農村,有這樣一種水果,味道像「雞屎」味,曾被人嫌棄,被農民稱為「雞屎果」,它就是番石榴,又名芭樂、拔子、雞矢果、雞屎拔、黃肚子。
  • 含鈣量是水果之最,市場常賣20元一斤,卻被農民認為是種植騙局
    導讀:含鈣量是水果之最,市場常賣20元一斤,卻被農民認為是種植騙局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大多在兒時那會吃過不少野果,主要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水果種類不像現在這麼豐富,而且那個時候農村生活條件也差,農村的朋友們為了解饞,只能吃野果了
  • 菠蘿咕嚕肉,既是水果也是菜,酸甜可口是孩子們的最愛!
    菠蘿咕嚕肉,既是水果也是菜,酸甜可口是孩子們的最愛!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各種新鮮水嫩蔬菜水果都紛紛出現,所有水果中我最愛吃的除了草莓和西瓜之外,就屬菠蘿了。而且菠蘿不但是水果,由菠蘿製作的菜也是非常好吃的。
  • 曾是「百菜之王」,卻一度淪為野菜,如今農村有人種,城裡難買到
    因為有著冬寒菜這麼一個名字,所以許多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誤認為冬寒菜是冬天才產出的蔬菜,但事實上,在春季也是能吃到冬寒菜的,冬寒菜不僅營養豐富,在口感方面還十分突出,它自帶有一種特別的黏膠質,煮熟之後的口感和油脂十分相似,因此在古代物資不充足的情況下,備受人們追捧。
  • 農村棉花幾塊一斤掙著種,十幾塊一斤沒人種?
    小時候在農村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棉花,特別是棉花開的時候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在農村能看到棉花的幾乎了了無幾,以前的棉花賣幾塊錢一斤,而現在十幾塊一斤都沒人種了,這是為什麼呢?
  • 果實似豆子,種子有毒,既是水果也是菜,如今大量種植致富
    最近農村地區陸續結束春耕了,農民對於今年自己所選擇的作物都十分有信心。村裡有人選擇繼續種植柚子,也有人改種蔬菜,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一些比較有前景的中藥材。原本單一的種植因多年來柚子行情不好,逐漸發展成多樣化種植。
  • 明水鮮食玉米天貓正宗原產地揭牌
    明水鮮食玉米天貓正宗原產地揭牌暨綏化「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正式啟動。這既是該縣推動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整體結構優化升級的又一具體舉措,也標誌著「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開啟了新的徵程、消費扶貧活動進入了新的階段。  省扶貧辦、省品牌戰略促進會,以及市直相關部門領導,天貓生鮮產業帶、小康龍江農業科技公司等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 這種農村的植物既是蔬菜也是藥草,卻是廣東人的最愛!
    如果經常在廣東等南方生活的人應該知道豆瓣菜,廣東人特別是喜歡拿這種菜煲湯。豆瓣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別名西洋菜、水芥菜、水田芥。原產於歐洲,在歐洲、非洲、北美及亞洲均有分布。19世紀,由葡萄牙引入中國,在珠江一帶作蔬菜栽培,因此廣東人喜歡吃它!
  • 30萬斤上市賣不動,產地積壓,種植戶很著急,吃貨:等10元3斤
    農產品價格低了,消費者高興,但是果農的損失就比較大,種植水果平時不僅要花相當多的精力來管理,到了豐收的時候才能獲得滿意的產量,另外種苗和肥料的成本也很大,如果種植的水果發生滯銷,賣不上價就會產生較大的損失。
  • 既是水果又是菜,1斤1元,水嫩又便宜,炒肉絲清爽下飯不油膩
    周末兩天天氣難得大好,起了早床去圖書館,順便去菜場轉轉,菜場門口遇到賣地瓜的,很大一車,好多人買,湊去看了一下,還比較新鮮,五毛錢一斤,比菜場賣的便宜,撿了幾個回家,地瓜水嫩多汁,也比較清熱,冬季當水果吃補水去燥很好,特別是吃完火鍋來幾塊地瓜,真的是很舒服,算是眼下最親民的蔬果了。
  • 長得像「紅薯」,名字卻很仙,既是水果也是菜,為何大家都喜歡?
    有一次和朋友逛街時,路過一個攤位的時候,朋友指著一個長得像」紅薯「的東西問老闆:「這個紅薯看上去很不錯嘛,晶瑩剔透的,怎麼賣啊?」旁邊的人聽了後哈哈笑,說道:「這不是紅薯,這是雪蓮果呢」,朋友羞得滿臉通紅,躲到我的身後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果「嘗新記」
    比如,這兩年上海市場對鮮食水果玉米十分青睞,對海南傳統的甜玉米品種已經『不感冒』。」蘇飛燕說,前年,她在瓊海市大路鎮的基地試種100多畝鮮食水果玉米,從一開始的不敢種,到如今已經「忙不過來」。  目前,鮮食水果玉米的價格是10元/根,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的甜玉米。東方市玉米種植戶張平麗回憶,去年甜玉米收購價最低時才0.2元/斤,目前稍微回暖,達到1.5元/斤至2.3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