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

2021-01-17 禾木報告

導讀:以前農村很多人種,俗稱「九月紅」,越老越好吃,城裡很少有賣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菜園,有些勤快人還會開闢好幾塊菜園,把吃不完的蔬菜運到集市上賣。那時候的蔬菜種子基本上都是上一年自留的種子,尤其是像黃瓜、南瓜、冬瓜、豆角這類蔬菜,非常容易留種子,所以有很多老品種一代一代傳下來。

夏季正是吃豆角的季節,以前在農村,很多人種一種俗稱「九月紅」的豆角,味道特別香,比吃肉還下飯。如今在城裡很少看到有九月紅豆角,基本上都是綠色的長豇豆、四季豆,兒時吃過的九月紅豆角再也沒見過了。

九月紅豆角是夏秋之交特有的蔬菜,它成熟的季節正好是菜園裡各種蔬菜「倒園」的時候,沒什麼菜吃,但它長得特別好,而且還沒什麼蟲害,不像夏季的豇豆到處都是蟲眼。

在我們老家,把九月紅豆角又叫做「地豆角」,它的種植很簡單,不用搭架,種起來非常方便,還可以在玉米、黃豆地裡套種,節省空間。沒菜的時候,去地裡摘一把九月紅,多放點油燜爛,它的顏色會變深,看起來沒那麼好看,但是味道香濃,尤其是用豆米和湯汁拌飯,好吃絕了。

如今偶爾也會在農村的集市上見到有人賣九月紅,有些人看著顏色好看,特意挑嫩的回去炒著吃,殊不知這種豆角越老才越好吃。因為它的外皮偏硬,不像豇豆那麼軟和,清炒不好吃,非得燜得軟爛才香。

而且九月紅豆角的精華在於它的豆米,豆米曬乾之後就是種子,澱粉含量高,帶有甜味,燜熟了非常好吃。夏秋之交天氣比較乾燥,一般降雨量小,晝夜溫差也比較明顯,所以九月紅豆角外皮硬,豆米甜。

不過,九月紅豆角的產量比較低,摘三茬左右就沒了,對現在的蔬菜市場來說,經濟效益太低,逐漸被種植戶們淘汰。如今種的都是產量特別高的豇豆和四季豆,老品種的豆角只有農村才有。

九月紅豆角的種植很分散,村民們利用空地栽培,吃不完的賣一部分,剩下的讓它繼續長老了留種,種子曬乾之後可以拿點出來熬骨頭湯,味道也非常香濃,可謂是真正的農家土貨,城裡買不到的。

過去人們煮稀飯,也會加點九月紅豆角,這叫菜稀飯,一般用嫩的煮,早上煮一大鍋,中午可以吃冷稀飯,配點榨菜、涼菜就能吃一大碗。

讀者朋友們,在你們家鄉有這種紫紅色的豆角嗎?喜歡吃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長在樹上的蔬菜,越吃越上癮,農村山上很多,想吃隨便擼
    長在樹上的蔬菜,越吃越上癮,農村山上很多,想吃隨便擼春分以後,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大街上穿棉服的越來越少了,春季一到,好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很多水果蔬菜在春天都會慢慢的上市,很多的野菜,野果子可以上山摘一點了。
  • 曾是「百菜之王」,卻一度淪為野菜,如今農村有人種,城裡難買到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能夠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蔬菜也越發豐富多樣,但即便如此,也有那麼一些蔬菜,是不管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尤其是應季蔬菜,不僅要有購買的渠道,還得是時節限定,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情況感到費解,但這一類蔬菜受到產量的限制,哪怕是農村種地的農民們都不會刻意去種它
  • 農村「別墅」越蓋越多,卻很多都是大門緊鎖無人住,到底啥原因?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農村「別墅」越蓋越多,卻很多都是大門緊鎖無人住,到底啥原因?社會在不斷地向前快速發展。就連農村這些年,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農村整體形象也比起以前來說,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農村人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 廣西農村過年才會做的美味,40年堅持一種做法,口味城裡買不到
    廣西農村過年才會做的美味,40年堅持一種做法,口味城裡買不到。隨著一年一度春節的到來,很多農村人也開始在製作各種傳統小吃,即使是過了這麼多年,但是繼承這種小吃的人還是不在少數,而且多加上的各種配菜也非常備受到所有人的嚮往,這種傳統小吃如今只有在廣西農村才會看得到,而且在製作和品嘗到的口感也一直都不變,流傳至今已經有數百年,一樣是用手工所做,所用的磨具也保留到現在,這種小吃就是米餅了。
  • 果實長在「泥土」裡,卻香甜如蜜,如今農村不多,城裡一斤賣70元
    歡迎來到「農民愛花草」,這裡每天都會分享一些養花的小方法,小知識,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今日導讀:長泥土裡的野果,香甜如蜜,農村孩子常吃,城裡一斤賣70元>春天是吃野菜的好時候,也是一些野花野草的生長旺季,以前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每年春夏秋三季,最喜歡到田野裡、山林裡去嬉戲玩鬧,隨便找一些野花野果子,特別是一些80後的孩子,能採摘到好吃的野果子,真的是太開心了。
  • 農村的五個老物件,千萬不要扔,會越放越值錢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尤其是近幾十年的發展十分迅速,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樓房,生活不比以前,所以家裡面有些老物件可能覺得以後用不到了,就可能隨便亂扔或者是低價處理掉。雖然這些老物件在以前可能特別常見,但是如今都是物以稀為貴,所以有些發展落後的農村,還保留的那些古老的物件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因為那些東西早就不再生產了。
  • 學會這個「小竅門」,紅薯越放越甜越好吃!
    學會這個「小竅門」,紅薯越放越甜越好吃!時間過得真的是非常快,我們的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了,現在相信很多人也都已經重新的返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去。雖然說現在冬季已經結束了,已經到了立春的時節,但是溫度卻沒有隨著春天的到來回升反而又迎來了一輪的冷空氣,「倒春寒」也是非常明顯的。最近這幾天也是返程的高峰期,很多地區也都出現了降雪的天氣,這幾天也是非常寒冷。
  • 農村5種草,是「下火」藥草,如今越挖越少,遇到請珍惜!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田地山野中存有各種各樣的野草,這些野草既能當野菜食用還能當藥草入藥,所以城裡很多老人,喜歡在節假日下鄉去挖野菜和草藥。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農村的5種「下火」藥草,農民挖到都當寶,可惜現在被越挖越少,所以在山野中遇到這些草請珍惜!
  • 以前農村天天有人做豆腐,為何現在農村裡面很少人做豆腐呢?
    以前農村天天有人做豆腐,為何現在農村裡面很少人做豆腐呢?其實做豆腐呢,在農村這邊還是經常能夠看得到的,但是我們來說一說具體的,總體而言很少人做豆腐了,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4點:1、賣豆腐不掙錢。對於賣豆腐來說,賺錢的利潤非常少。再加上一個成本也比較高,所以現在很多人不做豆腐,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畢竟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時候,其他事情能夠掙得利潤都比做到副高的情況之下,很多人都會放棄做利潤比較低的行業,賣豆腐確實不賺錢。
  • 一種長在農村的黑果子,90元一斤,種一棵就收不完,現在沒人種
    一種長在農村的黑果子,90元一斤,種一棵就收不完,現在沒人種今年的水果可以說是大豐收了,最近上市的水果可以說也是特別的多,而且價格都比較便宜,因為各地水果都出現的滯銷的情況,很多水果都被低價賤賣了,傷了多少果農的心。
  • 俗稱「太歲草」,若它出現在您家房頂,那是福報,千萬別拔掉
    此物俗稱「太歲草」,若長在你家房上,那是福報,千萬別盲目拔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水果是常見的食物,吃水果,對於城裡孩子來說最平常不過了。而在以前的農村,水果在鄉下孩子的眼裡卻是稀罕物,不過這難不倒農村娃,各種野果是最美味的零食,比如有一種植物,味道酸甜可口,人稱「酸腳丫」,好吃好看用處多,若您家房上有,請珍惜。說到野果,對於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來說是熟悉的,而圖中這種叫「酸腳丫」的東西,可能認識的就比較少了,更別說是拿它當水果來吃。
  • 家裡有這種床單的別丟,放著越住越富裕,有錢人以前都鋪過
    導讀:家裡有這種床單的別丟,放著越住越富裕,有錢人以前都鋪過文|(怪我把你暫時陪伴)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閱讀由小冷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家裡有這種床單的別丟,放著越住越富裕,有錢人以前都鋪過), 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隨著生活的提高,現在的人對生活越來越挑剔,不管是家裡的電器設備還是沙發,床,床單,被子只要用的不舒服,還是看著不舒服,都會買新的替換掉。但是很多東西其實越老越值錢,就像家裡那種傳統的床單。
  • 很多農民養殖生豬,為何農村集市賣的豬肉,還比城裡要貴一些?
    很多的農村都是養殖生豬的,農民家裡養幾頭豬放著過年吃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養得多的話更是可以賣錢。在農村養豬可以解決泔水的問題,養豬基本不需要太多的成本,這對於農民來說很划算。很多農民養殖生豬,為何農村集市賣的豬肉,還比城裡要貴一些?
  • 俗稱「野地瓜」,以前農村娃經常吃,現在市場上80元一斤,超好吃
    我國土地遼闊,繁衍了許多野生植物,有些植物可能大家都見過,但由於氣候和地域的關係,可能很少見,例如一些野生水果,可能只在南方生長而不是北方,說到野生水果,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覺,以前這個農村不賣零食。因為野地瓜的分布很多,所以有被稱為「地果」的地方,也有被稱為「地瓜泡」的地方,也有被稱為「地琵琶」的地方。其實它的學名是「滿地青」,到成熟為止果實的香味很濃,入口開始味道很甜,在我們農村,從前的秋天村裡的孩子們去採這樣的水果作為零食吃,現在長大了,現在農村的孩子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像這樣去採水果的人很少。
  • 過去用它製作味精,如今很少有人種,做成粉條20元1斤
    導讀:過去用它製作味精,如今很少有人種,做成粉條20元1斤以前在農村常見到一種叫做「美人蕉」的植物,葉片十分寬大,開的花非常鮮豔漂亮,小時候經常把它的花心抽下來吸一吸,裡面有甜絲絲的花蜜。現在不缺糧食了,做味精大多使用小麥澱粉、玉米澱粉,所以蕉芋澱粉又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做粉條。很多種類的澱粉都能製作粉條,例如紅薯澱粉、土豆澱粉都是比較好的材料,其實這蕉芋澱粉也很不錯,它的品質好,顏色似水晶,久煮不爛,是廣西、雲南等地的知名山貨土特產。
  • 原來牛肉不是越老越香,好吃的小公牛竟然在恆都!
    你知道小公牛要餵養多久才好吃嗎?牛肉不是越嫩越好吃,也不是越老越好吃,而是兩三歲的小公牛最好吃。為什麼偏偏這個年齡段的小公牛肉最好吃呢?這裡面可有講究了。因為公牛的成長周期都是有規律的,在小公牛兩三歲以前,公牛屬於幼齡期,這時公牛生長速度非常快,牛肉蛋白質不夠豐富,因為牛吃的營養都用在長肌肉上了,所以這個年齡段的牛肉肉質不是很好,口感也不怎麼佳。
  • 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坐標:江浙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我國南方盛產竹,南方的冬天,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冬筍,尤以江浙為甚。因為「冬筍與其搭配食物中無論葷素,皆可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冬筍做菜,其色澤清爽淡雅,其味道清馥芬芳;嫩、雅、淳、脆、香、甘、爽,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冬筍吃法有很多,葷素皆可搭配。由於冬筍含天冬醯胺,配合肉類烹飪更加鮮美。
  • 農村俗稱「玉米菜」,過去是牲畜的飼料,殊不知對便秘有好處
    農村俗稱「玉米菜」,過去是牲畜的飼料,殊不知對便秘有好處農村野生植株數量眾多,但是經常見到的莫過於路邊的一些野草,在農村四處都分布著各種野草,無孔不入,就連巖石縫裡也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野草在以前經常被用來餵牲畜,一些對農作物有害的的野草,經常就被砍除回去給牲畜當飼料了。其實它們也有不少價值珍貴,只是了解的人比較少,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野草,它以前也經常作為牲畜的飼料,如今在城市裡都有很多人爭相購買。這種野草在農村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現在不少人會自己種植,被稱為「玉米菜」。
  • 它是農村最苦的魚,俗稱「屎晃皮」,過去沒人要,如今受青睞
    它是農村最苦的魚,俗稱「屎晃皮」,過去沒人要,如今受城裡人青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離開農村到城裡生活工作,不過對於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家鄉的每一座山,每條一河,曾經生活過的村落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回憶。
  • 農村常見的養豬菜,這樣餵出來的豬肉才好吃,在城裡吃不到
    80、90年代的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而且一次養好幾頭,小時候我家裡最多的時候連續養了4頭豬。養這麼多豬主要是為了賣豬賺錢,供我和哥哥讀書。那時候餵豬不像現在用很多飼料,北方靠玉米,小麥,高粱,我們南方主要就是用稻穀煮熟後餵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