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孩子開始上小學了,有沒有比較權威、全面的課外閱讀書單,這樣的話,可以為孩子把要讀的書都準備齊了。
其實,小學階段孩子的課外閱讀,僅靠書單是不夠的,因為:書單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此認知之下,我把自己在小學課外閱讀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分享如下。
01 正確對待書單
每個孩子的閱讀趣味不同,從小積累的閱讀經驗也不一樣,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書單可以一勞永逸。家長首先要學會自我提升,堅持閱讀,平時還要注意收集一些孩子閱讀相關的資訊和書單,或者老師和別的家長推薦的書目,綜合起來,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閱讀。
02 低段孩子要重視陪伴,做好過渡
1——2年級的孩子,如果此前有讀繪本的習慣,一定要繼續堅持,切莫認為孩子已經識字就放棄親子閱讀,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難度較大、文字較多、主題更為深刻的繪本,比如《盤中餐》《開往遠方的列車》《月下看貓頭鷹》《黎明》等,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同時,此階段要做好向文字書過渡的事情,選擇注音類短篇童話或童詩童謠,讓孩子能自己結合拼音完成閱讀,可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對閱讀更有自信。到了2年級下學期,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離開拼音,閱讀文字書了。
我對孩子1、2年級的要求是:讀自己喜歡的書,鄭淵潔、楊紅櫻、湯素蘭、任溶溶等的作品都可以,但必須精讀的書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山胡桃小姐》《小駱駝找媽媽》,這三本書是我選出來的,精讀的要求是勾畫詞句,我會對每章提問,也會給他講解一下文章的寫作手法,讓他從小養成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營養的習慣。
03 中段孩子要提升品味,讀好名著
有的家長常常說,孩子現在只看漫畫,不喜歡看文字書,其實這是3——4年級對閱讀督促不夠造成的。這個階段,孩子們對閱讀基本有了自己的喜好,如果家長只是認為孩子只要看書就好,有可能就會一頭扎進自己感興趣的書中,一發不可收拾。比如有的孩子就只看馬小跳系列,因為好玩,有的孩子就喜歡漫畫,因為輕鬆搞笑。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警覺,為孩子推薦一些必讀書,質量要好,數量不要太多,一學期1-2本就可以了,重點是,這類書自己也要讀,要和孩子形成同步,並適當地與孩子進行討論,培養孩子對書中內容、人物等的質疑能力和習慣。
我給孩子推薦的3——4年級精讀書是:《小王子》《城南舊事》《老人與海》。這3本書都算得上世界級的經典,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水平,當然,前提是:家長自己要對這3部作品有深入的理解。
04 高段孩子時間緊,閱讀要與考試緊密聯繫
5——6年級,孩子的學習慢慢轉向升學目標,所以閱讀課外書的時候會越來越少,除了用一定的時間來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比如《哈利.波特》《三體》,家長要為孩子挑選一些與升學相關的必讀書,如果以前已經讀過的,可以讓孩子再溫習一下,同時,可以找一些整本書閱讀的真題,讓孩子做一下。
我給孩子推薦的5——6年級必讀書,除了上面的那些外,還有《呼蘭河傳》《草房子》《繁星.春水》等。
以上,是我個人對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書單的一些實際做法,同時,推薦你參考2020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一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段,這是教育部第一次對外正式公布課外閱讀書單,可供你參考。
另外,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我是@藍山繪本心讀寫,在我的主頁上對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中小學文學類圖書,有逐本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