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古鎮位於福州市永泰縣的西南部,大樟溪緩緩地從古鎮邊流過,滋養了兩岸的青山,也滋潤著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嵩口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時的這裡是永泰西南地區政治、文化和重要交通樞紐中心,水路的便捷成就了古鎮的繁華。許多有錢的富商在鎮子或周邊花費巨資建造自己的宅院,以古鎮為中心現在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多達上百座。
萬安城堡
沿溪而行幾百米,一座形似與長城的土樓立於眼前。不同於福建地區著名的圓形土樓,這座土樓是長方形的。土樓名為萬安堡,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走入城堡之內,土牆厚約一丈左右,用河卵石砌築,牆體用精土夯實。
城堡內宅高院深,皆為土木結構,上百間房屋分為三層沿著寨牆有序地分布,城牆之上留有巡查所用的跑馬道,整座城堡具有很強的防禦措施。城牆上布滿了內寬外窄的哨眼,現在多被改為房間的窗戶。城堡中間是一個偌大的天井,採光和通風效果極佳。現在這裡成為居民晾曬衣服,孩童遊玩的天然場所。天井的中央有一口鹹豐年間的水井,現在依然可以飲用,淨水甘甜清冽。
尋古厝
走出城堡,不多遠便來到了古鎮內部。因為非熱門的旅遊景點,且不是節假日期間,這裡遊人甚少,主要街市也是冷冷清清,只有當地的原住民。在這裡你可以隨意走進一家大門敞開的古民居內,居民對於外人的造訪並不會引起多大的注意。依舊在三三兩兩地聊著家常,做著手中的活計。呈現出當地人的生活形態,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每座民居皆有雕刻精美的古門花窗,頭頂上懸掛著古老的匾額。柱礎上的石雕、屋頂的泥塑、彩繪,展示前輩工匠精湛的技藝,古老的工法與裝飾美得令人驚豔。
這裡南宋愛國詞人張元幹的故鄉,其留存下來的詞大約有四百多首,代表作《賀新郎》有時間大家可以拜讀一下,這裡是張元幹的出生地。張元幹故居名為半月居,原是土屋。明朝時其子孫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建築,就是現在的半月居。飛簷翹角,保存完好的弧形牆是故居的一大特色。
逛鶴形路
有名的鶴形路如圖片所示,半邊牆壁鋪滿當地的巨型鵝卵石,上面是土黃色的泥牆,彎彎曲曲,活靈活現,很有特色。牆面上也爬滿了綠植。
鶴形路前往龍口祖厝的重要通道,取得是仙鶴長壽吉祥的寓意。入口處為仙鶴的嘴部,彎彎曲曲的小路象徵的仙鶴的脖子,牆壁下方的鵝卵石是仙鶴所吃的米,寓意著家鄉的人們五穀豐登,不愁吃喝。
古韻不散
在嵩口,有著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原住民依舊生活在古鎮裡,不像江南的古鎮將原住民遷出,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氣息。當地政府也結合古鎮的旅遊資源,一批新生代的手工藝人也在嵩口古鎮開啟了文創集市,當地特產、文藝手工作品等等在集市上成了古鎮另一道風景線。不知大家有沒有到過嵩口古鎮,關於這個古鎮你有哪些故事,歡迎評論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