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邦,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他作為西漢開國皇帝做出的許多偉大成就,廢除了秦朝一系列苛刻的法律,最終成功打敗了項羽,贏得了楚漢之爭,為了緩和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等。但是,劉邦也是充滿豪情的英雄,他製作的大風歌確實暴露了他的豪情,至今仍是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的詩詞。
劉邦寫這首詩是公元前196年,根據《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上的記載
「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上變,固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
淮南王英布當年開始叛亂。軍隊多次被英布擊敗後,劉邦親自上戰場,終於打敗了英布的叛軍。劉邦從鋒線回到長安前,他在自己的家鄉沛縣住了幾天。沛縣,劉備宴請自己的朋友和老師近十天。劉邦喝酒後,利用興頭一邊擊築,一邊唱著這首大風歌。
v在這首詩創作的幾年前,新建的漢帝國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茶、韓王信、陳豨的叛亂,現在英布的叛亂平定了,但北方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的叛逆實力在等待機會,整個國家都在搖晃。劉邦此時回到故鄉,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換來現在的榮華,各方面的勢力又想把他自己做的帝國推到深淵,劉邦在唱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有著悲傷悲涼掩蓋的豪氣
《大風歌》的內容是這樣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隻有三句七律成為劉邦一生中創作的詩中最典型的詩。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風吹得很大,天上的雲也隨著大風一起湧來。我最終威武地統一了整個世界,衣錦還鄉。而我又要怎麼得到勇士地幫助,來鎮守我統一的天下啊!
這首《大風歌》看起來不整齊,也不講究平坦,這首看起來像雜詩的詩用23個字完全表現了劉邦懷著天下的豪情,吟唱完整首詩就可以感覺到劉邦與旁人不一般的氣勢。
整首詩的第一句可以說是永恆的名句,這句話是明顯的雙關句。指風起雲湧的魄力景象,指劉邦統一天下所遭受的苦難和經驗幾乎都是自己喪命的戰爭,恢復弘的感情淡薄。
整首詩的最後筆鋒,完全表現了劉邦保護江山的困難,他想得到保護天下的人才和勇士,但是找不到,還是未知數,這裡表現出劉邦和前文完全不同的憂慮。
劉邦唱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西漢萬人以上的皇帝,在項羽的角力中他是勝利者,但是在擔心自己國家的存亡的時候,失去了皇帝的風格,讓這首詩歌隨著他的擊築聲傳遍了歷史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