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勇:脫貧後 丹寨旅遊的廣告詞變了

2020-12-11 瀟湘晨報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文/彭典 張鴻傑 視頻/吳蔚)「幾年前,丹寨打出的廣告詞是『遊丹寨就是扶貧』;現在丹寨脫貧了,我們的廣告詞變成了『歡迎來丹寨度假』!」12月7日,在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聊起丹寨縣的變化,貴州省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丹寨曾經是國家貧困縣。近年來,丹寨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88萬人。

2016年以來,丹寨縣連續四年在全省黨政扶貧成效考核中都獲得好成績;2018年順利實現「減貧摘帽」;2019年順利完成貧困人口清零任務,撕下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丹寨縣有7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把丹寨的生態和民族文化兩個寶貝用好,讓民族文化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袁尚勇介紹道。

在袁尚勇看來,發展旅遊業,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同時還能帶動經濟發展。未來,丹寨將繼續加大對旅遊的宣傳、策劃,創建一流的旅遊品牌。

「歡迎大家到雲上丹寨、非遺之鄉、康養福地來度假旅遊。」袁尚勇向廣大朋友發出邀請。

一審:曹軼

二審:李蓓

三審:王幸韜

【來源:多彩貴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丹寨:萬眾一心攻堡壘 眾志成城譜新篇
    據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介紹,丹寨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043戶1.3萬人,貧困群眾第一次走出大山,徹底改變了生產生活條件。著力為搬遷群眾開展烹飪、電工、家政、農村電商等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下好針,走好線,換來了丹寨縣脫貧的新畫卷。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雲上丹寨,非遺之鄉」,貴州丹寨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丹寨,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過去,這裡是貴州有名的貧困縣,近年來,這裡興起了體驗遊、研學遊、村寨遊等非遺旅遊新模式,而萬達集團2014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在全國首創「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扶貧模式,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基金,建設旅遊小鎮、
  • 全省人大外事僑務工作座談會在丹寨縣召開 袁周出席並講話
    11月17日,全省人大外事僑務工作座談會在丹寨縣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考察調研外商在丹寨投資的企業,總結交流各地人大外事僑務工作,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袁周出席會議並講話。座談會現場省人大外事僑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裴主持會議,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湯越強作交流發言,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尚勇致辭
  • 現實裡的「伯樂」:萬達扶貧丹寨,緣分未盡,還在繼續……
    回到另一方面來說,萬達也是丹寨的伯樂,曾經,丹寨是個貴州省很貧困的縣,萬達集團決定到貴州省參與脫貧攻堅,萬達的工作人員對貴州的數個貧困縣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丹寨位於黔東南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縣。
  • 丹寨:社保兜底守底線 解決就業扶持產業促脫貧
    網絡媒體「走轉改」 脫貧攻堅看貴州丹寨:社保兜底守底線解決就業扶持產業促脫貧脫貧人物:蒙阿貓蒙奶奶全名蒙阿貓,翻過年就滿80歲了,是丹寨縣卡拉村的村民。丹寨縣扶貧辦主任李白認為,要想讓貧困戶脫貧,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解決就業和產業的問題。近年來,通過雨露計劃產業化技能培訓、陽光計劃培訓等多方面、多方式對農民進行培訓,全縣先後開展畜禽養殖、蔬菜、乾果經濟林、中藥材等與產業項目相關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500餘期,培訓農民3.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6萬餘份。
  • 丹寨,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這個夏天首選的度假勝地
    環丹寨東湖而建的丹寨萬達小鎮度假區,擁有旅遊小鎮、萬達錦華溫泉度假酒店、特色客棧、會議中心、環湖跑道、丹調圖書館、大型演藝、山水遊樂等項目,是集旅遊、度假、文化、休閒、會議、拓展於一體的國內一流度假區。
  • 貴州丹寨:非遺之鄉的文旅融合之路
    「雲上丹寨,非遺之鄉」名副其實。貴州省丹寨縣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近年來,這裡興起了體驗遊、研學遊等非遺旅遊新模式,「看風景」與「玩非遺」「品文化」相結合,備受遊客青睞,助推了丹寨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貴州丹寨:「90後」女青年的蠟染夢
    來源:新華網5月2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張義蘋(中)與員工交流蠟畫繪製工藝。今年25歲的張義蘋是一位有著蠟染創業夢的苗族女青年。1993年,張義蘋出生在有著「蠟染之鄉」美稱的貴州省丹寨縣。為了傳承蠟染技藝,傳播蠟染文化,2014年,在外打工的張義蘋回到家鄉丹寨縣揚武鎮,成立了蠟染手工合作社,開始了蠟染創業之路。 2016年,她在縣文化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蠟染公司,以「公司+合作社+手工藝人」的模式,研發家居、服飾等系列蠟染新產品,拓寬銷售渠道。
  • 丹寨縣卡拉村四大產業夯實脫貧攻堅
    近年來,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積極發展鳥籠製作、農家樂、花卉、果蔬種植等產業,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礎。 鳥籠產業。採取「村兩委+公司+『十戶一體』+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城郊優勢,積極組建果蔬合作社、科技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組織,由村幹帶頭發展脫貧產業,完成藍莓種植土地流轉200餘畝,在基地就業群眾100餘人次,帶動貧困戶就業50餘人次。
  • 丹寨縣「小」漿果結出「大」產業
    丹寨縣雅灰鄉奪鳥村支書潘成忠指著108畝藍莓基地自行的說。  藍莓採摘後,將運送到縣城貴州茅臺(集團)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用作藍莓系列產品加工。  藍莓,這個小小的漿果,在丹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精深加工,目前已成為丹寨縣的「一縣一業」主導產業。
  • 「貴人黔行」中國鳥籠文化之鄉 丹寨卡拉村的旅遊致富經
    位於丹寨縣城東北部的卡拉民族村寨,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這裡編制鳥籠的歷史悠久,據說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卡拉民族村寨作為民族文化重點保護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也因生產鳥籠而久負盛名,以精緻、獨特的鳥籠工藝品著稱於世,有著「中國鳥籠文化之鄉」的美名。
  • 旅遊廣告詞:一聲最動人的邀約
    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挖掘自己的特色,重視旅遊傳播,關注旅遊形象的塑造,催生了許多讓人過目難忘的旅遊廣告詞。優秀的旅遊廣告詞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代言,是對一座城市最凝練的展現,對遊客而言,則是最動人的邀約,吸引著人們去了解、走近和感受一座城市。
  • 打好金融組合拳 跑出脫貧加速度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農業銀行丹寨支行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積極推廣「惠農e貸」業務,全力支持鄉村致富帶頭人發展產業,有效化解他們「擔保難、貸款難、貸款貴」等系列問題,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役。11月19日,走進丹寨縣龍泉鎮馬寨村扶貧茶園,滿山遍野的茶樹,綠意蔥蘢、茶香瀰漫,仿如天然氧吧。
  • 濱江與丹寨:三年,「微笑是最好的回報」
    這3年,也恰是杭州濱江跟貴州丹寨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全面深化的3年。  3年之間,兩地領導每年數次互訪、商議年度計劃,濱江在「真金白銀」的援助之外,更推動了兩地幹部、教師、醫生隊伍的深度交融,理念實操並重,真正授人以漁,從「人才基建」上助力丹寨脫貧。  正是在此背景下,濱江幹部徐建剛和同事們來到了這裡。
  • 2020年度丹寨扶貧茶園認領正式啟動
    每人每年4900元認領1畝扶貧茶園(或490元認領一壟),就能給丹寨貧困茶農送去一筆脫貧的資助,更能為自己預約一份來自春天的好茶葉。這4900元認領費用,將有1300元直接用於幫扶貧困茶農,其他用於承包茶園費用和各種茶園生產支出。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切切家鄉情丨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康...
    我叫康其軍,現任貴州黔東南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丹寨人。參加工作20餘年我都在揚武鎮度過,時代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得以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偉大的事業中,幾多耕耘、幾多艱辛,收穫滿滿,看到家鄉一天天發展變化、看到老百姓生活一天天變好,我深深體會到是脫貧攻堅改變了這裡千百年來的面貌,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 萬達集團公益慈善突出創新 丹寨包縣扶貧大學生創業落地
    萬達集團公益慈善突出創新 丹寨包縣扶貧大學生創業落地 2015-01-17 17:39:34責任編輯:陳鴻燕   中新網1月17日電 2014年萬達集團在企業經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萬達公益慈善也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不含丹寨扶貧
  • 「天眼早新聞 10月18日」中國丹寨非遺周和黔東南州第十一屆旅發...
    2020年10月18日農曆九月初二現在是《天眼早新聞》時間每天幾分鐘早知天下事★ 激活非遺助推脫貧攻堅!中國丹寨非遺周和黔東南州第十一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在丹寨舉行10月17日,記者從中國丹寨非遺周、黔東南州第十一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媒體見面會上獲悉,10月17日至25日,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將在丹寨萬達小鎮舉行。
  • 傳承千年的「幾何圖形」,解密丹寨文化
    丹寨縣,地處貴州省黔東南州西部,全縣總人口17.8萬,其中苗族佔總人口的78%,是苗族原生文化的集聚地。縣內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6.8%,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苗族節日眾多,苗族原生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苗族賈理、苗族錦雞舞、古法造紙等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縣」。
  • 「我的脫貧故事」我成了社區產業基地務工隊的小組長|丹寨縣揚武鎮...
    我叫羅小惠,是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揚武鎮金湖社區居民。我們家原是揚武鎮爭光村黃泥坡寨的人,一直以來,我們家由於我兩個孩子還小,家裡老人又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怎麼好,所以就沒有外出務工,家裡的經濟條件一直不怎麼好。   在老家,家裡的生活來源只靠幾畝田地勉強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