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9 08:15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通訊員 虞蕭逍 楊小虎 潘知傑 記者 丁施昊
縉雲中學有個班,今年高考47人的分數超過650分,這些同學可以報考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等名校。
這個班級為什麼這麼牛?
記者走進縉雲中學,探尋這個牛氣沖天班級背後的故事。
班級合影
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學校
這是縉雲中學高三(1)班,由選修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生組成,英語老師劉志清擔任班主任。
學生們說,他們最感謝的就是班主任,正是劉老師的悉心教導讓他們贏在起跑線,跑得更高更遠。
而劉志清老師說,其實並沒有什麼秘訣,學習沒有捷徑,都是靠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路以來學校的重視、學生的追隨、家長的支持,共同成就了與眾不同的高三(1)班。
在他眼裡,班裡學生是一群「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皮孩子。
高三(1)班
「有一段時間要是不管著,他們的學習狀態立馬掉幾個檔次。」劉志清說,他比較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整體學習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們能夠在良好的環境裡靜心學習。
應育峰:686分 ,清華大學已錄取
應育峰:「我們就是抓緊平時每一分鐘學習,劉老師讓我們葆有一種向上衝的勁頭,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踏實地去落實,這可能是我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最大原因吧。」
丁宇:695分 ,北京大學預錄取
丁宇:「他平時會提醒我們各種事情,每天要做的、做不好的,會及時警醒我們,一旦我們成績下滑了,他就會找我們談心、找原因。」
能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劉志清幾乎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生身上。
「除了備課、上課的時間之外,我會觀察思考,看著學生有沒有出現一些思想的波動,班裡有哪些問題,再想想要怎麼去解決,怎麼去做」。
|
劉志清
從早上的6點不到,到晚上的11點多,劉志清的一天基本上都在和學生打交道,一天三分之二時間都在學校裡度過。
至今為止,劉志清已經帶了4屆學生,十二年如一日,他是如何保持工作熱情的?
劉老師笑了笑說,「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是看看學生學得怎麼樣了,好像這種東西根深蒂固。」對於他來說,讓孩子們高中三年學有所得是天然的使命。
這個大集體互幫互助
丁宇說,他覺得高三(1)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家能夠互幫互助,真正成為一個「大集體」。
「我感覺集體對於學習成長有很大幫助,每個人都有向上衝的意識,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讓我們處在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奮鬥的氛圍中。」 他說。
這一點也是劉志清希望看到的。他努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經常開展集體談話、小組談話,並開創了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互助模式,讓學生接受「是一個班級在前進,而不是一位同學在前進」的團隊理念。
高三(1)班
在這個班集體,大家將學習經驗相互分享。大家的理解是,不僅僅是跟班內的同學競爭,而是在跟全省的同學在競爭,不會為了個人的得失計較太多。打雞血般的互幫互助讓學生們得以共同進步。
讓學生保持信念感
劉志清老師還認為, 「保持信念感很重要」。他覺得,學生都有基本的學習能力。如果方向對了、態度也好,「往上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他常常鼓勵學生,給他們正確的引導。
高乾博:697分,北京大學預錄取
高乾博:「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劉志清老師會給我們很多的信任。平時不會有過多插手,但是他會引導我們一路向前,而且在我們開小差的時候也會及時指出我們的問題。」
藍雨霏:697分
藍雨霏:「劉老師就是我們的定心劑。我有段時間心靜不下來,他能第一時間發現我的問題,開導我,非常感恩這三年有他的陪伴。」
劉志清與學生們在一起
除此之外,劉志清老師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課餘時間帶領學生參加一系列放鬆減壓的團體拓展活動,讓學生們放鬆身心、舒緩壓力。
花開花落,時光荏苒,學生們一屆又一屆的從劉志清的教育生涯中走入又離去,他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走到了不惑之年,唯一不變的,還是當年邁入三尺講臺上那份教書育人的激情和對待學生的熱情。
劉志清
「對於未來,希望他們能夠保持這種勤懇踏實的態度,因為未來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不可能陪著他們走一輩子,所以也希望他們以後走得更踏實,也走得更美好。」劉志清說。
15617673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