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不及10%
可是早期結直腸癌生存率卻高達70%~90%
這一早一晚直接關係著患者能活多久!
不管是歐美經驗還是日本模式
有效的早期篩查和幹預治療
可使結直腸癌發生率明顯下降
尤其是早期篩查、定期檢查
是簡單而有效的腸癌預防方法
我國腸癌發現多是中晚期,呈上升態勢
中國的腸癌發病有幾個特點,一是有地域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沿海地區要比中西部地區發病率高,可能與精細飲食、過多攝入高蛋白食物以及生活方式有關。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
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其中,大家相對熟悉的是大便潛血檢查和腸鏡檢查,可是在日常體檢中大便潛血卻是「棄檢」率最高的一個項目。大便潛血主要查消化道有無出血,如果是陽性,提示需要進行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診,如果是陰性可以明年再複查,所以大便潛血檢查實用、安全又便宜,不應該被放棄。在日本有的公廁中就特意配有大便潛血試紙,方便大家隨時篩查。
至於腸鏡也沒有大家想像的恐怖,目前都是「無痛」腸鏡篩查,可以發現腸道早期微小病灶、息肉等,關鍵是提早篩查。建議45歲後即便沒有任何不舒服,也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是高危患者則可以提前到40歲,檢查結果沒有問題,可以間隔3~5年再做一次腸鏡;如果發現有息肉,切除後則要每年都做一次腸鏡檢查。對於以下5類腸癌的高危人群,則越早篩查越好:
1、有腸癌病史者,尤其是父母等直系親屬
2、有家族性息肉病,尤其是父母等直系親屬
3、患有腸癌癌前疾病,比如炎性腸病、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
4、長期慢性便秘、慢性腹瀉或是腹痛、便血,以及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下降
5、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愛吃紅肉、菸酒嗜好或是長期久坐、肥胖等
以上都屬於腸癌高危人群,篩查宜早不宜晚,同時要在醫生指導下,定期按規定時間到醫院再次檢查,以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從早篩管到治療,診療一體化
在國內,上海的結直腸癌早期篩查走在了前列,早在2012年上海市政府就將社區大便隱血測試列為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幾年一直以社區衛生服務為中心,對轄區內45~74歲的居民進行腸癌早期篩查。
瑞金醫院也參與了上海市的大腸癌及社區篩查項目,並提出了「早篩到早診」的過渡,以及一體化診療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建議更多二級、三級醫院參與到篩查中,為患者提供專業的指導建議,讓患者知道如果查出問題需要到哪裡治療,接受什麼樣的治療。
瑞金醫院北部院區為配合今年上海市嘉定區衛健委開展的嘉定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專門成立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診療中心,為參與大腸癌篩查民眾提供專業優質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滿足患者方便、快速、專業等多方面的醫療需求。
如果初篩大便隱血陽性,這個時候要結合患者的家族史狀態,復篩腸鏡檢查,可是有的患者覺得自己沒有不適,再加上對腸鏡恐懼,即便陽性也不做複查,結果把一個能治好的早期癌,硬生生地拖到了中晚期。這個情況只能說完成了早篩,但沒有早治,兩者之間的距離應再縮短點。初篩大便隱血陽性陽性後,應馬上要告訴患者轉定點醫院做腸鏡,不要拖,通過腸鏡結果再判斷病人的病情進展到什麼程度,一般腸癌發病要5~10年,在此之前完全有機會阻斷,比如腸鏡下發現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都要及時切,這樣才達到早篩、早診、早治目標。
目前,腸鏡檢查發現早期腫瘤,還是以手術為主;如果是中晚期則要優化治療階段,比如MDT多學科綜合治療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由外科、放射科、化療科、消化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醫院,一同商定最後的治療方案:到底是先輔助化療等腫瘤縮小後再手術?還是先手術再化療?具體要治多少個療程?這是一套從篩查到治療的完整體系,以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提高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生活方式
腸癌生存期的提升,不僅要靠醫生會治,還要患者自己會管。尤其在飲食上減少脂肪與紅肉攝入,儘量少吃煎烤後的棕色肉類,少吃油炸、醃燻、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戒菸控酒,可多吃新鮮蔬果,控制好自己的體重。
同時要了解腸癌常見症狀、基本的防治方法等健康教育和意識,提高早篩、早診、早治療效。另外一定要遵醫囑,配合醫生按療程、按病情規範治療,不要症狀緩解了就不去檢查複診、複查,以防復發。
參考資料:
① Chen 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CA CANCER J CLIN 2016;66:115–132.
本文專家:趙 任
簡 介:瑞金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對胃腸道腫瘤的外科治療,尤其在腹腔鏡結直腸腫瘤外科治療和綜合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
周四上午(瑞金總院)
周三上午(北部院區)
(本文來源:生命時報)
2020
瑞金醫院服務號
原標題:《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