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李冰與都江堰」主題研學活動
本站訊 為向青少年講述中華治水故事,傳遞中華治水精神,近日,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主題為「李冰與都江堰」的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講述著名水利人物李冰的治水故事,解讀世界文化遺產及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的科學魅力。 來自杭州市御道學校、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小學等學校的同學參加研學體驗。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小記者詩路文化研學活動
本站訊 為宣傳詩畫浙江、美麗錢塘,講好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人文歷史故事,加強青少年水文化科普教育,12月6日-12日,中國水利博物館聯合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開展錢塘江主題研學活動,300餘名中國藍小記者熱情參與。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
本站訊 5月19日-26日為全國科技活動周,為響應「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主題,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活動周期間積極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走進校園、機關和社區,弘揚水利科學精神,普及水利科學知識。 5月18-20日,中國水利博物館精心設計的「新中國治水成就」展走進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水電社區,展覽生動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在江河治理、水利建設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使社區居民們感受到了水利科技在當代的發展、應用和成效。
-
「升級版」中國水利博物館全新亮相迎客
「水車!我在書本上見到過,但還是第一次見到真的水車。」2月15日,位於杭州市蕭山區的中國水利博物館閉館大半年後重新開館,迎來了開館後的第一撥「客人」——蕭山區寧圍小學的學生們。四年級的項學智這是第二次來中國水利博物館了,「我發現博物館多了好多好玩的寶貝,還可以自己播放視頻看。」
-
當之無愧的「水車之都」,就在黃河沿岸還林立著12座蘭州水車
關於水車,相信很多人對它不是很陌生,它是我國的一種提罐工具,更是蘭州市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工具,而在蘭州,這裡也被譽為水車之都。在我國水車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明朝。1556年的時候,蘭州人就創製了屬於本地的水車,過了400年之後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蘭州水車,又被稱為天車、翻車、老虎車,它是一種利用黃河水流自然衝擊力的水利設施,直到1952年,在黃河兩岸已經有252輪水車林立。因此這樣,蘭州才被譽為水車之都,據說比世界上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的水車多八倍,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真正的水車之都。
-
中牟縣第五初級中學研學旅行,走進九曲黃河
中牟縣第五初級中學開展」研讀黃河」活動有效促進了當代中小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了學生們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黃河博物館合影留念行知塾研學導師帶領同學們研讀黃河漫步於黃河風景名勝區第二站,同學們來到黃河博物館,作為一個以江河為主題的博物館,黃河博物館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清晰地展示了母親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蘭州市開展七大主題活動助力「十一」黃金周
原標題:我市開展七大主題活動助力「十一」黃金周 中國甘肅網10月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針對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本報與市文旅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特推出了涵蓋十項精品內容的蘭州文旅
-
黃河水車悠悠轉,羊皮筏子賽軍艦
起源於明朝提灌工具,為什麼唯獨蘭州市的水車博覽園最出名總的來說,蘭州水車博覽園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其中,蘭州水車以其獨到的構造、精湛的工藝、雄渾粗獷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水車的代表。很多人對於水車的理解很多的時候都是來自於一些景區的展示,而實際上,最早的水車的模型,據文獻記載,水車大約東漢時期出現。不過,真正形成規模的,恐怕莫過於黃河流域,畢竟和水息息相關。水車作為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見證了中國農業文明,為水利研究史提供了見證。蘭州的水車並不是最早的起源,真正有規模的是從明代開始,我們通過蘭州的水車博覽園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痕跡。
-
千名學子主題研學活動太原開營
本報訊(記者任志霞)8月11日上午,「遊山西·讀歷史——千名學子主題研學活動」開營儀式在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舉辦。此次千名學子主題研學活動是由山西文旅集團聯合山西省科教研學旅行綜合實踐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及榆社、清徐、五寨、代縣、祁縣等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率先開展,直到8月底結束。
-
鄭州四中實驗學校錢學森少年先鋒大隊開展「黃河文化公園」研學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通訊員 於珂珂為進一步了解黃河文明,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促進黨建與德育深度融合。10月25日,鄭州四中實驗學校錢學森少年先鋒大隊大隊委學生在德育副校長王玉龍、大隊輔導員於珂珂及黨員老師們的帶領下進行研學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走進黃河風景區,前往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學習黃河歷史文明,感受黃河文化!第一站,炎黃廣場。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炎黃廣場和紀念壇三部分共同組成了一個炎黃景區。
-
普及燈會民俗文化 中國彩燈博物館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
值得關注的是,通氣會上發布了2020年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旅行線路,中國彩燈博物館與青神「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綿竹年畫村一道,被列入非遺技藝研學之旅主題線路;同時在四川精品博物館路線中,中國彩燈博物館也被納入南線精品博物館裡。
-
戴村壩博物館落成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流域新聞 ->黃河
中國水利網站9月16日訊 戴村壩素有「江北都江堰」之美譽,戴村壩博物館經過參戰人員近兩年的努力,於近日落成,不日即將對外開放。 戴村壩博物館由東平縣人民政府投資,由東平縣水利局和河道管理局承建。博物館布展突出了水工文化主題,通過與歷史上著名水利建築的比較,展現「江北都江堰」戴村壩的水利工程價值。通過戴村壩模型、實物展示等方式,讓遊客直觀的了解壩體的結構、功能,和戴村壩的科學價值。還搜集整理了歷代皇帝對戴村壩的評價和有關的傳說故事,讓遊客了解戴村壩建設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建設過程、歷史興衰等內容。
-
平涼市博物館開展「穿越古今 • 奇妙的青銅器」主題寫生——「歡樂在平博·暑期刮刮樂」研學系列活動之二
為落實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充實孩子們的暑期生活,8月19日,平涼市博物館組織平涼市萃英藝術培訓學校開展體驗式研學活動。此次活動以「穿越古今·奇妙的青銅器」為主題,讓孩子們觸摸悠久的中國歷史,走進獨具特色的青銅王國。
-
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中心組集中研學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
本站訊 7月17日,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摘編》。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嶽中明主持學習並強調,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踐行中央「十六字」治水方針,科學謀劃新時代治黃工作,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在黃河水利委員會落地生根。
-
古浪縣博物館開展社教活動——展開研學之旅
9月5日,古浪縣博物館舉辦了「保護文物 人人有責」為主題的研學之旅青少年教育活動及志願者服務活動,感受觸摸文物建築的新感覺,主要包括參觀博物館展廳及基本陳列、了解當地古建築、古遺址。18個家庭的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古浪縣土門鎮,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體會古建築的巍峨氣勢。
-
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開展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聯合荔枝研學機構,開展了以"從這裡出發,走向星辰大海"為主題的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研學活動如期進行當天,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研學活動如期進行,冬日的陣陣寒意也阻擋不了同學們求知的熱情。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消防安全培訓演練
本站訊 為強化職工安全意識,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使用消防器材的實戰能力,6月17日,按照中國水利博物館2020年「安全生產月」工作方案,邀請了消防專業培訓機構教員,組織開展了以「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防線」為主題的消防安全知識講座,並開展了滅火演練,全體職工及物業安保人員參加。
-
站在「萬裡黃河第一觀」青少年研學探究黃河的前世今生
嘉應觀青少年研學導師朱小美告訴未來網記者,為了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黃河歷史和文化,嘉應觀開展了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這堂模擬課程就是讓孩子們了解破壞黃河生態要被法律審判,同時知法懂法、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
"研瓷之韻 習宋之雅"——四川宋瓷博物館開展暑期研學活動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 古語有云:&34;四川宋瓷博物館作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研學教育基地、2019年度四川研學旅行目的地,承載著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及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職能,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研學教育工作的開展。2020年暑假以來,截至8月中旬,四川宋瓷博物館已開展了4場研學教育活動,惠及中小學生200餘名。
-
防洪博物館組織開展水拓畫藝術創新主題研學活動 領略水拓畫的神奇...
□申昕昕 文/圖為了讓青少年領略水拓畫的神奇魅力,體驗新穎創作藝術,近日,防洪博物館組織開展了「水面作花,紙拓成畫」水拓畫藝術創新主題研學活動。本次活動共計130名學生參加。活動開始,研學老師介紹了水拓畫的發展歷史與傳播、色彩基礎知識、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水拓畫的審美與意境表現。隨後,演示了水拓畫的操作流程和實踐方法並指導學生現場創作水拓畫。現場氣氛活躍,參與體驗的學生與老師積極互動,從意境表現、色彩搭配、技術手段等方面,探索如何提升水拓畫的創意、美感及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