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黃河水車主題研學活動
為傳播悠久黃河文化,了解黃河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7月30日,中國水利博物館組織開展了黃河水車主題研學活動。杭州市蕭山區盈豐街道美哉社區40多名青少年和家長一起走進博物館,探索黃河水車這一古老而偉大的提水灌溉工具,感受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小記者詩路文化研學活動
本站訊 為宣傳詩畫浙江、美麗錢塘,講好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人文歷史故事,加強青少年水文化科普教育,12月6日-12日,中國水利博物館聯合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開展錢塘江主題研學活動,300餘名中國藍小記者熱情參與。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
本站訊 5月19日-26日為全國科技活動周,為響應「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主題,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活動周期間積極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走進校園、機關和社區,弘揚水利科學精神,普及水利科學知識。 5月18-20日,中國水利博物館精心設計的「新中國治水成就」展走進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水電社區,展覽生動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在江河治理、水利建設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使社區居民們感受到了水利科技在當代的發展、應用和成效。
-
都江堰市玉堂小學赴611所、成飛公司開展研學活動
玉堂小學是都江堰市唯一的「全國航空特色學校」!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玉小於6月18日組織48名師生前往航空工業成飛公司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開展研學活動。本次研學活動主題為「體驗航空魅力 立志航空報國」。
-
【遊學·頭條】香港佛教大雄中學到內地開展中國水利工程研學之旅
近日,香港佛教大雄中學師生在愛學遊和成都中青旅的合作下進行了二千多年的穿越,由都江堰到三峽大壩認識中國水利工程的演變,結合了歷史國情、STEM教育、體驗課程和研發學習等環節,讓我們跟隨香港學生的腳步和眼睛一起開展這次奇妙的研學之旅:只因一座古堰,洪水猛獸失去乖張脾性只因一個工程,多災蜀地變成天府之國四六分水,依天時而平潦旱
-
李冰兩千年前的選址秘密 「都江堰」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作為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品牌文化活動之一,「名人大講堂」公益活動立足學術、著眼傳承,每月設置一位四川歷史名人「主題月」,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以「名家講名人」專題講座形式,圍繞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文化的核心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等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並生動活潑地展現歷史名人所承載的中華精神、優良美德和時代價值。
-
都江堰牽手江都站,世紀工程共啟水利基本現代化新徵程
交匯點訊「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肯定。11月28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都江堰·江都站世紀工程交相輝映共建儀式」在江蘇省江都管理處舉行,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蘇川兩地的水利人在江都管理處真情攜手,開展合作共建,全面開啟水利基本現代化新徵程。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李冰、蘇軾等入選
來源:華西都市報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 李冰 蘇軾 3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入選中國古代水利科技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眾多治水的能手。據了解,首批歷史治水名人推選工作是根據《新時代水利精神宣傳貫徹工作方案》安排,由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經過資料整理、研究分析、徵求意見、網絡投票、專家審核等程序,並報水利部黨組審定,於2019年12月6日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共12位,分別是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李儀祉。
-
李冰父子率眾建成世界「三遺產」都江堰,十分科學,值得永久紀念
筆者看到這12位治水名人的名字,其中大禹、李冰、蘇軾、林則徐是相當熟悉的,對西門豹,初中課本上學過《西門豹治鄴》,還有印象,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科學家,初中歷史課本上有介紹,對孫叔敖也還有點印象,其他的則不太熟悉。說說李冰吧。
-
普及燈會民俗文化 中國彩燈博物館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
值得關注的是,通氣會上發布了2020年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旅行線路,中國彩燈博物館與青神「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綿竹年畫村一道,被列入非遺技藝研學之旅主題線路;同時在四川精品博物館路線中,中國彩燈博物館也被納入南線精品博物館裡。
-
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保護水文化遺產、傳承水文化精髓——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本站訊 6月8日是我國第1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加強公眾對我國水文化遺產的認知、重視和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水文化,中國水利博物館面向公眾開設了「博物館尋寶打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都江堰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基本概述: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
本周日 來聽「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李冰的故事
本周日 來聽「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李冰的故事 掃碼關注講座。 本報訊(記者吳夢琳)由四川日報社聯合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圖書館共同主辦的「中華優秀文化」系列講座之「四川十大歷史名人」講座的第二講——「肇造天府:李冰的歷史功業與永恆遺產」,將於6月17日14:00在省圖書館開講。
-
平涼市博物館開展「穿越古今 • 奇妙的青銅器」主題寫生——「歡樂在平博·暑期刮刮樂」研學系列活動之二
為落實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充實孩子們的暑期生活,8月19日,平涼市博物館組織平涼市萃英藝術培訓學校開展體驗式研學活動。此次活動以「穿越古今·奇妙的青銅器」為主題,讓孩子們觸摸悠久的中國歷史,走進獨具特色的青銅王國。
-
古浪縣博物館開展社教活動——展開研學之旅
9月5日,古浪縣博物館舉辦了「保護文物 人人有責」為主題的研學之旅青少年教育活動及志願者服務活動,感受觸摸文物建築的新感覺,主要包括參觀博物館展廳及基本陳列、了解當地古建築、古遺址。18個家庭的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古浪縣土門鎮,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體會古建築的巍峨氣勢。
-
治水功臣李冰:大國工匠,千秋川主
他們不僅在都江堰地區頻繁活動,而且還留下了蠶叢祠,蠶巖關、蠶巖古柏、柏灌臺、魚鳧村、望叢祠(後改為祭祀李冰的二王廟)等遺蹟。尤其是魚鳧王居然在兵敗之後,退到川西,田於湔山(今玉壘山一帶),可見他們對都江堰這片土地的感情之深。儘管大禹和古代五位蜀王對岷江治理殫精竭慮,但因為客觀原因,岷江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蜀人依然時常過著「幾為魚鱉」的悲慘生活。
-
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開展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聯合荔枝研學機構,開展了以"從這裡出發,走向星辰大海"為主題的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研學活動如期進行當天,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研學活動如期進行,冬日的陣陣寒意也阻擋不了同學們求知的熱情。
-
傳承千年的習俗——都江堰放水節,抗戰時期放水節背後的歷史意義
清明放水節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民間習俗。每年在中國傳統節氣——清明這一天,為慶祝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和開始春耕等農業生產,當地百姓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放水節便是都江堰地區百姓為慶祝都江堰水利工程歲修竣工而舉行的慶典儀式,放水節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又被稱為祀水、放水禮、開水大典等。
-
都江堰:打造多元旅遊消費中心 爭創「首批天府旅遊名縣」
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水利工程 供圖 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以「水」為主題,都江堰市加快建設現代高科技治水博物館、李冰紀念館,釋放成都融創文旅城千億投資帶動效應,推出水上娛樂世界、岷江水上賽事中心
-
戴村壩博物館落成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流域新聞 ->黃河
中國水利網站9月16日訊 戴村壩素有「江北都江堰」之美譽,戴村壩博物館經過參戰人員近兩年的努力,於近日落成,不日即將對外開放。 戴村壩博物館由東平縣人民政府投資,由東平縣水利局和河道管理局承建。博物館布展突出了水工文化主題,通過與歷史上著名水利建築的比較,展現「江北都江堰」戴村壩的水利工程價值。通過戴村壩模型、實物展示等方式,讓遊客直觀的了解壩體的結構、功能,和戴村壩的科學價值。還搜集整理了歷代皇帝對戴村壩的評價和有關的傳說故事,讓遊客了解戴村壩建設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建設過程、歷史興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