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讀博是最好的選擇?

2020-08-27 美輯編譯

讀博是在某一科研領域尋求人生真諦、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

一個人要完全掌握一個科研領域,並在這個領域開創新理論,讀博是最好的選擇。讀博比讀本、讀研更難,因為讀本是有問題;讀研是有問題,沒答案;而讀博是沒問題,沒答案,進門難,而出門更難。讀博的效益常常難以在短期創造,不像讀本、讀研那樣來得快捷。儘管讀博難乎其難,還是有一些勇士把讀博當作實現人生目標的另一種選擇。

如果讀博是為了隨波逐流,或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學生

如果認為讀博會給你的物質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讀博是為了混個學位提升自己,讓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驕傲地自誇是個博士。

那麼,請你謹慎考慮!因為要得到一個比大本、碩士更冠冕的文憑,很多方法都比這容易得多。

如果讀博是為了找工作更容易,多一個博士帽多一條選擇,甚至想發財的機會來了!搞笑!因為很多事業編、公務員招考大都是本科,最多一個碩士足矣。很多公司寧可要有實踐經驗的碩士生、本科生,哪怕是高職生,也不願出高薪要博士。

即使要了,當公司不景氣裁員的時候,要最先把科研部門砍掉。一個博士比碩士、本科能選擇的行業更少,可能要一輩子只吃一碗飯,要長期從事一個領域枯燥的工作,要多次面對失敗折磨你的意志。

博士工作時,碩士至少有了三年的收入,大本至少五年的積累,而讀博至少在5年之內是負增長,因為收入的多少與行業或職位相關,往往與學位並不相關。人生總是充滿了選擇,讀博還是工作?

選擇是困難的,有時是痛苦的,這比本科生面臨讀研還是工作的問題更令人困擾。

以前社會上有不少人不理解考研,認為讀研是最優厚的職業,似乎讀研都是混日子,碩士沒有多大的含金量。當今社會又妖魔化博士群體,尤其是女博士,都是混個高文憑往自己臉上貼金。

其實博士不是混日子的人,他懂得自律和堅持,是一個相互約束、相互見證、共同進步的群體。雖然大多數博士需要在刊物上發表論文,從而完成科研項目,拿到了學位,但付出了很多焦慮,常常夜不能寐。

一個博士,需要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功夫,啃理論,寫論文、搞實驗,至少在讀博這樣一段看似短暫實則漫長的時間內如此。

讀博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節奏和軌跡,比如戀愛、婚姻和家庭,但不一定比那些早工作的同學幸福。一個博士畢業已是近30歲的人了,而社會工作經驗有的可能是零,大多數小家庭卻是無產階級,有的成了剩男剩女。

這個時候,早先工作的同齡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擺平。也許,很大一部分未讀博的同齡人,有了工作、家庭之後,突然感到壓力太大,還需要提升自己,往往選擇在職讀博。

聽一個在職讀博的母親說:「等我拿到學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此中辛苦不言自明。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明知讀博的經濟、熱情和動力不足,但是放棄實在可惜,這好比手裡捧著個刺蝟,因為刺裡有肉還是捧在手裡。

其實好多未讀博參加工作的同學也如此:本來想進機關、學校、新聞媒體等等,機會並不是沒有,但最終還是進了不理想的地方,反倒……一旦上了賊船必須面對,由不得你了!

既然你選擇了讀博,就應該從容面對。讀博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是一種冒險,在挑戰生命極限。這種體驗是有限的,難得的,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讀博實現的是一種精神追求,思想上是最為奢侈的。讀博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以共享「學術午餐」和「科研晚餐」。

享受這種方式本身是一種經歷,一種財富,一種收穫。當人們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後,找到了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之後,對精神、思想的渴望和寄託就會浮出水面,而讀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和精神本身的一種方式。

讀博讓你認識更多更優秀的同學,這是一些潛在的人力資源和財富。就算日後你的同學裡出不了王侯將相,至少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畢業之後,意味著你會瞬間擁有別人奮鬥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才能擁有的東西。

至少所有的成果屬於自己,而不像好多人多為別人作嫁衣裳,而到了退休,人走茶涼。讀博還可以讓你有機會接近和聆聽大師的聲音,和某一領域最聰明的人相處,讓人少走很多彎路,並迅速接近國內外同行,就像球員從省隊進了國家隊,大有「鯉魚跳龍門」之效。

讀博更要明白:讀博不是通才教育,除非在高校做科研。博士著重培養的是某一領域具有獨立研究,能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也就是說,博士只有在某一領域有權威,並不代表所有領域有權威。讀博是在某一科研領域尋求人生真諦、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個人要完全掌握一個科研領域,並在這個領域開創新理論,讀博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我為博士正名,為什麼說讀博是最好的選擇?
    讀博是在某一科研領域尋求人生真諦、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個人要完全掌握一個科研領域,並在這個領域開創新理論,讀博是最好的選擇。讀博比讀本、讀研更難,因為讀本是有問題;讀研是有問題,沒答案;而讀博是沒問題,沒答案,進門難,而出門更難。
  • 為什麼讀研的同學,80%不再選擇讀博?研究生導師說出原因
    為什麼讀研的同學,80%不再選擇讀博?研究生導師說出原因!最近幾年,考研人數不斷的攀升,社會上流行起來了一波「考研熱潮」。考研的人不僅有應屆畢業生,還有畢業幾年的職場人士。但是與考上研究生的同學相比,卻很少有人選擇繼續讀博。一所高校曾經懟讀研同學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0%不在選擇讀博。對於為什麼讀研的同學越來越多,讀博的人數卻在減少這一現象,其中有位研究生導師說出原因。一、時間成本。按照正常的年齡來計算,碩士畢業大多數同學就已經25歲,如果繼續讀博,最快還需要3年才能畢業。
  • 是選擇工作還是選擇讀博?
    讀博 or not 讀博,that is a question. 讀博的周期少則4年,長則6、7、8、9年,單純從時間投入來說肯定算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和選擇。有選擇就會有相對應的選擇成本,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其中的考量就能充分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了。本期要閒聊的內容就是關於讀博時間點的選擇,工作後讀博vs畢業後直接讀博相比,拋磚引玉,暢所欲言。1.
  • 都說讀博難,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的碩導鼓勵學生讀博呢?
    我的碩士導師曾經也就讀博這個問題和我多次交談過,一開始我的態度很堅定即一定不會選擇讀博的,因為不想自己而立之年還是一名學生,不想自己以後的生活節奏因為讀博而有所延遲,但最終我還是妥協了,因為我的導師極力鼓勵我去讀博,將整個讀博的所有事情都給我分析了一遍,得出的結果就是讀博或許才是我最佳的選擇,當然最終也如願以償。
  • 本科生為何都選擇讀碩士,卻放棄讀博?導師說的很現實
    本科生為何都選擇讀碩士,卻放棄讀博?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是讀到碩士就停止深造,放棄了讀博的機會。研究生導師在面試的時候,希望學生能夠完成博士學業,這不是導師能決定的,導師的反饋學生們放棄讀博的原因很多。大概有3點。
  • 科學網—不要輕易選擇讀博
    我覺得,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去討論要不要讀、為什麼讀、讀博之後如何就業,就會偏離方向,也會遠離問題的核心。 ■郭英劍 前段時間,有關博士到中小學任教的事情被媒體炒得很熱。我對此作了一點分析。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讀博很艱難、靠什麼才能堅持。應該說,這都是針對那些已經進入了博士大門的人的學習、就業狀況來說的。
  • 【前輩經驗談】未來的選擇--國內讀博or出國讀博
    這一部分是寫關於出國讀博的。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厭倦了天朝的生活,天天想著出去,而且自己的各方麵條件都挺好,那麼你可以考慮申請出國讀博。出國讀博一類是選擇去美國,一類是選擇非美國的海外國家。當然我們知道美帝的科研實力那是真的很強大,而且也有money資助你。但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比較適合出國讀博呢?
  • 研二的我面臨碩博連讀的選擇,為什麼就不想讀博了?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小旅在放寒假前,我們這些碩士(二年級)就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是否要讀博,因為按照學校慣例研二下學期就要籤訂碩博連讀的協議。讀還是不讀?在本校讀還是外校讀?國內讀還是國外讀?這些問題討論起來可真是沒完沒了,讓人頭疼。不讀?
  • 讀研後為什麼90%的人不會選擇讀博?真相竟然是這樣
    帶著這個疑問走進各高校的研究生院,你會驚奇地發現到最後只有不到10%的碩士選擇讀博。為什麼明明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結果讀研人中選擇讀博的比例和本科人中選擇讀研的比例相距甚遠呢?造成差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因為考博比考研更難,還是讀博性價比不高呢?
  • 為什麼有些人碩士都難以畢業,最後卻又選擇繼續讀博了?
    說起來,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了解到的好幾個同學在他們感覺碩士畢業困難的時候,竟然選擇了繼續讀博。我是學化學的,從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到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化學專業的,你就會知道化學的研究生有好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在985院校,60%的碩士研究生都選擇了繼續深造讀博。當然這60%的人中並沒有包括我。還有很多研究生在工作1~2年後,又選擇了重新讀博。
  • 讀博是否必要以及讀博的理由
    身邊總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讀博是否有必要,為什麼要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沒有必要是個人選擇,要看您對未來人生是如何規劃的。眾所周知,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捷徑,所以,只要具備讀書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肯定是讀的越多越好。
  • 為什麼80%的研究生都放棄讀博?3個原因很現實!
    俗話說,「學歷是最好的敲門磚!」,如今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通過不斷提高學歷來提升自我競爭力是最有效的選擇。但是,據調查,80%左右的研究生最終都放棄讀博。這裡有人先問:「不是說學歷越高越容易找工作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放棄?」其實,導致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有三個。
  • 黃宇老師:我為什麼讀博
    很多人都會比較一下畢業後直接工作和讀博這三年內到底有何不同?下面就徹底曬曬……現在的中國讀博成本真是高的嚇人,導致很多博士還沒出去找工作呢,就已經開始惴惴不安如坐針氈,這大概是中國高教市場的供需情況。可是市場的供需討論往往被批駁為「太物質」,因為還有更理想的一層觀念存在。
  • 一篇感人的博士致謝觸動了我,讀不讀博到底該怎麼選擇?
    之前對我來說讀不讀博也是很難選擇的,主要考慮到三個方面:1. 覺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上這麼多年學還不能回饋父母,真的很慚愧。2. 擔心碩士畢業找不到好工作,畢竟現在好醫院競爭很激烈。最後在權衡利弊之下,我在碩士畢業後選擇了先工作,放棄直接讀博,在工作幾年後我重新踏上了博士求學之路。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 出國讀博到底為了什麼?
    1.讀一個phd(博士)可以給你更多的時間反思總結,深度挖掘你當初畢業時遺留的所有問題。如果當初導師沒給你解釋「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現在你可以自己慢慢研究這些「為什麼」了。2.你學會從繁雜的海量信息中找出關鍵點,然後設立問題,清晰解答。
  •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讀博,導師說出其中緣由
    據了解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874萬人,可想而知就業市場呈現怎樣的一個趨勢,要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實屬不易,所以考研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考研之後的學生,要不要有先見之明的直接讀博呢?之前看到一份高校研究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畢業之後,真正選擇讀博的人其實連10%都不到。為什麼考研的人很多,但讀博的卻很少?
  • 出國讀博應該如何選擇學校以及國家?
    接下來再不那麼簡單粗暴的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碩博都是在國外讀的發展學。留學期間我也同不少理工科的學長和學姐們探討過讀博擇校問題。所以我想通過將「專業背景」分為「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來對比一下博士選校的考慮因素。但首先,我想請大家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申請PhD?PHD,一個神奇的學位。
  • 為什麼要選擇來紐西蘭讀博?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  紐西蘭的博士學位是怎樣的吧~  來紐西蘭讀博士的六大優勢  廣泛的職業選擇    獲得博士學位將會為你提供更廣泛的職業選擇,從學術職位到政府或與行業相關的職業。在你完成博士學位之後,你還可能得到留在紐西蘭工作的機會。
  • 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
    讀博嗎?或許這是很多碩士研究生都曾經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答案自然是各有不同。沒錯,讀博這是絕大多數碩士研究生很難逃避的話題,不管是周圍的同學,自己的導師以及家裡的親朋好友,總是會時不時提到讀博主題。當然最終依然還是需要每一位碩士研究生來拍板的,只是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很多的碩導總是會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地讀博,將讀博之後的各種榮譽說的極為完美,於是很多的學生都在感慨,真的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
  • 研究生畢業後,才真正感受到,為什麼很多學生想讀博?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談論讀博這個話題時,一般是在考研複習階段和研究生畢業階段,只有在這兩個時間段才會引起周圍學生的共鳴。處於考研複習期時,之所以會有學生談起讀博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讀研的想法,那麼為什麼不想想要不要讀博呢?而且自己報考的專業有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也是他們關注的一個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