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較小,不能夠配合測試的聽損孩子,需要做客觀測試的聽力檢查。
有些家長在拿到醫院的檢查報告後,沒有一點聽力學基礎,就完全看不懂;有些家長呢,對這些檢查報告很熟悉了,也能大概說出一些重點內容,但還是不是特別明白該怎麼看。
所以希望通過本文的詳細講解,指導幫助家長學習怎麼看客觀報告,多熟悉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在講解如何分析客觀檢查報告結果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新生兒初篩及複查確診時間。
每一個新出生的寶寶,在出生後48~72小時之間,都會有聽力篩查技術人員到產科,對孩子的聽力進行快速的初步測試,稱為聽力初篩,使用的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耳聲發射OAE"。
初次測試的結果用「通過」和「未通過」來表示。「通過」聽力初篩的新生兒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未通過篩查的寶寶需在出生後42天內復篩;
復篩「通過」的新生兒也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
而復篩仍未通過的寶寶,需3個月時到聽力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判斷是否真正存在聽力損失。
在這裡大家要注意一下,初篩和復篩都沒通過也不代表孩子一定有聽力損失,請家長理性對待。
一般6個月時複查確診,如果確診了孩子有聽力損失,以下兩點家長要知曉:
1、家長一定要清楚孩子的聽力損失屬於什麼性質,即我們經常說的傳導性的、感音神經性的、混合性的,抑或不常見的蝸後病變導致的。
2、家長要關心了解到孩子的聽力損失是什麼程度的,也就是是屬於輕度,中度、重度還是極重度聽力損失。
好了,清楚了有關新生兒初篩及複查確診時間的相關知識後,家長們可以開始從最根本上了解一些相關的聽力學檢查,慢慢入手進行學習了。
聽力學檢查分為主觀檢查和客觀檢查兩種。
前面提到過,一般年齡比較小,不能夠配合測試的孩子,要做客觀測試這種全套的檢查。
主要的客觀測試包括耳聲發射OAE、聲導抗測試、聽覺腦幹誘發電位ABR、40HZ相關電位以及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
耳聲發射
◆ ◆ ◆
簡稱OAE,廣泛應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初篩和復篩,是一種產生於耳蝸,經聽骨鏈及鼓膜傳導釋放入外耳道的音頻能量。
也就是說,咱們的耳蝸不僅能接受聲音,還可以主動發出聲音呢!耳聲發射現象是耳蝸功能正常的表現之一。
耳聲發射診斷結果以及其意義是:若耳聲發射能引出,說明外中耳正常,耳蝸功能可能是正常的,但不能反映蝸後的情況;
若耳聲發射未引出,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耳蝸功能不正常,另一種是外耳道或中耳出現問題,需要通過其他檢查測試結果綜合判斷病變位置。
注意: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檢查中如果沒有產生耳聲發射現象,不是就一定意味著耳蝸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外耳道、中耳有問題。
聲導抗測試
◆ ◆ ◆
廣泛應用於中耳功能的檢查,測試的主要內容有鼓室圖(反映中耳情況)、外耳道容積(檢測從耳道口到鼓膜的容積)和聲反射閾值。
根據峰壓位置,峰聲導抗值,整體形態,鼓室導抗圖分為五種類型。
鼓室圖測試主要頻率:
成人測試頻率:226HZ
兒童測試頻率:226Hz和1000Hz
A型:鍾型,峰壓出現在-100至+100daPa範圍內,聲導抗值在0.3--1.6mL,一般這樣的結果我們初步判斷中耳是正常的;
B型:鼓室聲導抗平緩,聲導抗值小於0.3ml,在鼓室積液或耵聹栓塞或穿孔時引出;
C型:鍾型,峰壓出現在-100daPa以下,可能是咽鼓管功能障礙,分泌性中耳炎;
Ad 型:峰壓在正常範圍內,聲導抗值大於1.6mL,多見於鼓膜癒合型穿孔,聽骨鏈中斷等;
As 型:峰壓在正常範圍外,聲導抗值小於0.3mL,多見於聽骨鏈固定。
聽覺腦幹誘發電位ABR
◆ ◆ ◆
簡稱ABR(有些地方也用其他簡稱),主要反映聽神經和腦幹聽覺通路的誘發電位活動,主要反映2000Hz以上的聽力情況,不能對低頻聲音有效評估。
ABR的檢查結果分兩類,即閾值和潛伏期。簡單說一下潛伏期,可以用於聽神經以上病變的位置確定。我們很多家長都看過ABR這個檢查報告,以301醫院的標準檢查報告為例,
上面有閾值和潛伏期兩個數字,在這裡做個提示,家長只要找到閾值這2個字的一欄,看到相應的數字,確定數字後面沒有出現"無反應"的後綴,那麼看到的這個閾值對應的數字就是ABR聽閾(和純音聽閾還不一樣)。
40Hz相關電位
◆ ◆ ◆
上面我們講到ABR主要反映2000Hz以上的聽力情況,是不能對低頻聲音進行有效測試的,那麼40Hz相關電位與ABR結合使用有比較大的意義,可以比較好的反映低頻聽力。
這項測試並非必不可少的,所以有很多醫院的測試不包括它。
簡稱ASSR,具有頻率特異性,可以測出各頻率的閾值,比如我們家長看到的報告,ASSR多測試500到4000各頻率的閾值,但往往反應閾通常高於行為聽閾10-20dB。
通常情況下,不同實驗室的ASSR結果也與行為聽閾的校準值不同。也就是說,這項測試的結果可能是很多變的!
一般聽力損失越重,與行為聽閾的一致性越高。
注意:不同的醫院測試的結果會受到測試儀器、測試人員、孩子測試的狀態等因素的影響,會使得測試結果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下面再來說一下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包括顳骨CT和內耳水成像MRI,即內耳核磁。
我們得到CT和核磁的診斷結果後,為了儘快了解,主要看報告中的"印象"部分的概述就可以,因為那就是醫院影像檢查者給出的參考意見。例如圖中的"雙側前庭導水管擴大並內淋巴囊擴大。
其實,學習了解客觀報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前面我們在講客觀報告之前,明確說明了一點,孩子小,不能夠配合測試則需要做客觀檢查作為參考,那麼另一種測試就是主觀測試,一般認為主觀測試比客觀測試更重要。
客觀測試是在孩子通過鎮靜藥物在睡眠下測試的,而主觀測試完全是在孩子清醒狀態下,是反映人耳從收集聲音,通過傳導再到感知聲音最後由大腦進行整合,孩子對聲音的一個反饋的過程。
一般按照年齡不同,測試方法分為3種:
---行為觀察測聽 BOA :6個月以內;
---視覺強化測聽VRA:6個月到2.5歲;
---遊戲測聽:PA:2.5歲到6歲。
對客觀檢查報告以及主觀測試做了相應的了解,通過測試結果可以了解孩子的聽力損失部位和性質,那麼孩子的聽力損失是什麼程度的呢?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1997年的標準,根據0.5kH在、1kHz、2kHz、4kHz氣導平均聽閾值,將聽力損失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對應聽力殘疾等級大家都可以參照這張圖了解一下。
到此,通過主客觀測試分析進行了解,以及聽力損失程度的劃分,家長應該就會比較清楚孩子的聽力損失性質以及程度,能正確認識孩子的聽力情況了。
在微信群裡,包括日常到店諮詢中,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對客觀測試和主觀測試存在不同的疑問,最後在這裡統一給大家解答下:
A、客觀測試是為了更早的得到孩子的聽力情況,在孩子剛出生不久,身體各項機能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客觀測試讓我們能更早發現孩子的聽力損失;
B、孩子無法配合主觀測試。能做主觀測試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做這項測試,那麼我們為了得到孩子的大概聽力情況,也必須要通過客觀測試;
C、客觀測試和主觀測試都很重要!兩者是互相參考互相彌補的。客觀測試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知道孩子聽力損失的病變位置,和聽力損失大概的程度,這樣也為主觀測試提供了參考;而主觀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得到更準確的聽力情況,並且測試成本更低。
通過以前做的客觀測試和影像學檢查已經排除內耳畸形、聽神經病變,同時孩子能夠很好地配合主觀測試,這種情況孩子就沒有必要反覆做客觀測試,即使檢查也不會得到新的信息,定期做主觀測試檢查聽力就可以了。
Q3、主觀測試能配合,什麼情況下還需要做客觀測試?
孩子處於主觀測試的空白期,對視覺強化沒有興趣了,無法完成遊戲測試。(一般在2到3歲,有的孩子處於主觀測試的尷尬期,對於視覺強化燈箱沒有興趣但是又沒有辦法理解遊戲測聽中的聽聲放物遊戲。而家長又覺得近期孩子的聽力有明顯變化,比如常見的前庭水管症候群,聽力波動比較大,需要調試,孩子沒有辦法配合就得不到近期裸耳真實聽力,這時如果家長著急知道孩子裸耳情況,可以再做客觀檢測報告作為參考。)
(耳朵樹原創,轉載請聯繫耳朵樹)
— END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內容
聽力科普|康復知識|讀者分享|沙龍視頻|救助項目|補助政策|醫生專訪|品牌專題|千字千元徵稿|二手助聽器轉讓|關於我們
耳朵樹聽力4S中心:提供助聽器驗配調機、言語能力評估、助聽器租用、維修保養、配件升級、康復指導等業務為一體的現代化標準聽力4S中心。
耳朵樹線上平臺:主要包括微信公眾號以及聽力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為聽損人士提供專業的聽力科普、康復以及用戶分享;聽力微信群是為聽損人士提供的聽力諮詢及交流平臺,致力幫助聽損人士及時獲得靠譜的聽力中心、醫院醫生、康復等信息。
新浪微博:耳朵樹eartree
微信公眾號: e a r t r e e
電 話:010-67116780
Q Q 群:34050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