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火鍋的冬天是不完整的!秉承這個理念,火鍋就是我家中的必備美食。懶得動腦筋做菜的時候,端出一口鍋,往裡頭倒點水,丟幾塊骨頭擱點蔥姜,大火燒開小火燉,湯底就這麼出來了;再從冰箱裡翻出N種東西,慢慢的往裡頭添;三個人圍著一口鍋,一邊涮鍋,一邊聊聊一天的所見所聞,仿佛時間都靜止在這咕咚咕咚的湯鍋裡,我能想像的「歲月靜好」大抵就是這樣子了吧。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
家常的火鍋沒這麼多講究,沒有炭爐,有電磁爐就行;沒有野味,蔬菜家禽也可以;沒有滿桌嘉賓,一人食多小火鍋同樣美味。比如今天的這個小火鍋,與上面的雅趣毫無關係,是為了填滿求學歸來的孩子的胃。時間有限,胡亂燉了一鍋餵他,居然也得到很多的褒獎,被誇得很嗨皮的老娘趕緊送上食譜與大家共享。
所需食材:清水500克,菠菜200克,金針菇一把,雞蛋一個,魚豆腐6塊,牛肉丸3個,蝦丸3個,香菇2個,蛋餃5隻,高湯粉一勺
製作步驟:
1、在小鍋內倒入500克清水,如圖所示:
2、蓋上鍋蓋將水燒開,如圖所示:
(用明火燒開,再用小火燉煮或涮鍋,更方便也更衛生哦)
3、在燒水的間隙,咱們來處理其他食材:將菠菜切去根部洗乾淨。
4、將金針菇切去尾巴,清洗乾淨。
5、香菇洗淨,在頂部劃上十字刀,如圖所示:
6、準備好各種丸子和魚豆腐,如圖所示:
7、提前煎好蛋餃(蛋餃裡面的肉可以是半熟的哦),如圖所示:
8、水燒開後,在水裡加上一勺高湯粉,攪勻後再次燒開,如圖所示:
9、取一個小爐,裡面裝炭火或是其他明火,湯鍋置於火上,如圖所示:
10、把材料一一放入湯鍋裡,慢慢涮起來。
美味的小火鍋完成。
附:如果時間充裕,建議大家不要用高湯粉,換成骨頭湯或其他湯底,自己燉的湯底更健康而且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