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懷孕後,最大的心願估計就是:"孩子能健健康康生下來就好。"當然,如果孩子還能長得好看又聰明,那就更好啦。所以懷胎十月,媽媽們往往都很小心翼翼,不管吃什麼做什麼,都要先查一下會不會對胎兒不利,然後才行動。
雖說孩子健康聰明與否,跟先天有很大的關係,但很大程度上,也受環境和胎兒期發育影響。特別是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優先發育的是大腦。有研究表明:寶寶一生要用到的腦細胞,70%在娘胎裡就發育好了。
所以,寶寶發育好不好,有時候還真只有孕媽自己才能感受得到。我們懷胎10月,會經歷很多反應。有些反應,其實就是在暗示寶寶發育如何。孕媽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出現了以下的情況。
01變傻了
布穀媽懷孕那會,聽了下半句忘了上半句是常有的事。不僅如此,有次我在臥室呆了好一會,然後去到客廳,發現大家都眼巴巴看著我,正納悶時,寶爸問了一句:"袋子呢?"
我莫名其妙:"什麼袋子?"
寶爸哭笑不得:"你不是去拿袋子裝這些書嗎?"
我這才想起,原來自己去臥室是拿東西,不是休息的。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將這種孕期變傻稱為"孕婦腦",是為之後變成"媽媽腦"做準備。
也就是說我們大腦能裝的東西太有限了,可是沒辦法,寶寶到來後我們作為母親的本能又想全身心照顧孩子。那怎麼辦?只好在別的事情上"變傻",然後對照顧寶寶的事情卻變得超級敏感。
而且美國一項研究也證實,當女人成為媽媽後,大腦區域就會專門長出一塊與照顧寶寶相關的灰質區域,付出的代價則是記憶力下降。媽媽們會以照顧寶寶為第一要任務,其他的都通通靠後。所以,下次當有人笑話"一孕傻三年"時,媽媽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才是媽媽偉大之處!"
隨著寶寶良好發育,"媽媽腦"也開始運作。從懷孕初期到孕晚期,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健忘,甚至有些"痴呆"得讓你沮喪。這種情況會持續到嬰兒期,之後就會慢慢有所改善。這是激素的正常反應,也是寶寶生長過程中會使媽媽產生的一種正常現象,媽媽不要有失落感。
如果這種"健忘"已經給生活帶來了影響,那你不妨準備一個隨身攜帶的記事本。把一天要做的事都安排好,當自己不知道該幹嘛時,就拿出本來看看,這樣能大大提高效率。
02變懶了
很多孕媽發現自己懷孕後,變得"懶洋洋"的,還特別愛睡。閨蜜懷孕時有次來找我,結果還沒說幾句話,她就倒在沙發上睡著了。
這是因為,寶寶在跟你要氧氣呢。媽媽一個人呼吸,身體裡卻有2顆心臟跳動。體內二氧化碳一增加,媽媽就容易呼呼睡。大腦及身體發育越好的寶寶,他心跳也就越正常,而媽媽,呼吸自然沒那麼輕鬆,身體也就容易疲勞了。
孕媽在懷孕期間,如果覺得太疲憊,不妨試試以下幾個方法緩解勞累:
不要強迫自己幹太多活,累了就睡,這對寶寶發育也有很大的好處
最好能午睡一會,保持下午的精力
晚上不要熬夜,早點入睡,睡眠環境要安靜舒適。孕媽休息好,寶寶才能發育得好。
可以適當散散步,你走路的步調是寶寶最好的搖籃。
多補充蛋白質,這能給寶寶和孕媽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不要太有壓力,孕媽情緒也會影響胎寶寶健康。放輕鬆,聽聽舒緩輕快的音樂,保持樂觀積極地心態。
03腿愛抽筋了
布穀媽在孕5月時,有次睡覺伸懶腰,腿剛蹬出去,小腿裡就跟打了結似的,一陣疼痛。我倒抽一口冷氣,腿就那樣伸在半空,也不敢動。從那開始,腿就時不時會抽筋。醫生建議,多補補鈣。
寶寶在肚裡時,不僅大腦、骨骼發育需要鈣,包括頭髮、牙的生長,都是需要鈣質的。這時候,他們會從媽媽身上汲取大量的鈣,而如果媽媽補鈣不足,身體就會來提醒你了。另外,媽媽若長時間坐和站立,會使腿部肌肉血液循環降低,也會出現抽筋的現象。
孕媽該怎麼做能緩解抽筋疼痛呢?
1、 除了食物補鈣,還可以曬太陽
我們除了日常補鈣,還可以常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因為陽光中還有維D,能促進胎寶寶鈣質的吸收合成。冬天曬太陽不要小於1個小時,夏天則不低於半小時。在自己感覺舒服的時候曬,曬得時間不宜過長,高溫也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2、 晚上睡覺抬高腿
我到了孕晚期,腿抽筋頻率實在太頻繁了,睡覺時就在床尾墊一床厚被子,然後把腿放在上面。腿部抬高可以促進血液回流,也就能減少抽筋次數。白天也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者站立,隔一會就走動走動。
04胎寶寶跟你互動了
孕媽一般會在20周左右第一次感受到胎動。當然,能真實感受胎寶寶活動時間的早晚,跟孕媽懷孕次數有關,也跟孕媽身材有關。
第二次懷孕的媽媽,一般會比第一次懷孕的媽媽更早感受到胎動,她們可能13周就能感受胎寶寶的活動了。這是因為,之前懷過的媽媽,她子宮組織已經有記憶了,能敏感捕捉到這些變化。
布穀媽當時和一個朋友差不多同時懷孕,我在第5個月,已經能明顯感覺胎動了。可她卻遲遲沒有感覺,她還一度以為有什麼問題。其實,這跟我倆身材有很大關係。她屬於胖胖類型的,脂肪層比較厚,胎寶寶細微的動作很難引起她注意到,所以她對胎動感受也就沒那麼靈敏了。
7個月的胎動會是整個孕期最頻繁的,而8個月胎動則是你能感受寶寶最強壯有力的時候,到了9月,寶寶快速增長,已經在為分娩做準備,而且子宮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可供他"大展拳腳",這時候他會表現得比較安靜。
而且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胎動幅度的大小,跟他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寶寶天生活潑好動,他就動得多、力度大。有些寶寶性格文靜,那麼他胎動次數就會少一些,且動作輕柔。
胎動一般會在這5個時間點表現得最為頻繁,媽媽們此時不要驚慌。
1、 晚上睡覺前
當你忙碌了一天,晚上終於準備好好休息睡覺時,胎寶寶也就正好養足了精神準備活動活動"筋骨"了。再加上這時候比較安靜,你能靜下心來感受肚子動靜,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你會覺得寶寶動得特別多。
2、 吃完飯以後
吃完飯後,身體補足了能量,寶寶也跟著"吃飽喝足"有力氣了。所以這時候他也會撒丫子來表達自己的快樂。
3、 洗澡時
因為在洗澡時,媽媽會全身放鬆,寶寶跟著感受到媽媽狀態和情緒,他也會表現得很有精神。
4、 跟寶寶說話時
當媽媽或者爸爸在跟肚子說話時,寶寶聽到後,便會用胎動的形式來回應我們,表達:"我聽到了,快跟我多說說話吧~"
5、 聽音樂時
如果聽到舒緩動聽的音樂,寶寶也會忍不住跟著陶醉起來,這時候他的胎動也會跟著有些頻繁。
另外,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關於胎動的知識和不同月份的不同反應,點擊連結可查看
@布穀媽媽說:
懷胎十月,既辛苦又甜蜜。這10個月的小心謹慎,以及緊張和期待,都只為一個小生命的到來做準備。我們平時可以注意自己的孕期反應,來判斷寶寶是否發育正常。當娃安全健康來到我們身邊時,這10月的付出,也就值得啦~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