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白血病少年因遺憾未能為社會做貢獻,去世後將遺體捐贈

2020-12-17 缺舟也渡人

「他沒有走,他以另外一種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無人明知身後事。

人在走了之後,按照不同的說法,有著不同的存在形式。

有些人活著,但是他的精神已經腐爛;有些人已經走了,但是卻會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對於人去世之後的遺體處理方式,都應該遵循當事人的意願。

有的選擇海葬,有的選擇直接下葬,還有的選擇火化。

不過因為我們的傳統觀念影響較深,所以大家覺得去世之後一定要保證自己屍身的完整程度。

在眾多處理方式之中,遺體捐贈是最少的,但也是最讓人敬佩的。

記住這個名字,他叫周巖坤,山東樂陵人,享年15歲。

他將自己的遺體捐贈。

他已經走了,但是他以另外一種方式讓人們在心裡記住了他。

12月8日,周巖坤走了,家人遵循他的意願,將他的遺體無償捐贈用於醫學研究。

生前他曾表示:「學業未完成,沒為社會作出貢獻,希望捐獻遺體貢獻微薄力量。」

缺舟: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微薄的,但是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小小的涓流匯聚起來那就是氣勢磅礴的大海。

我相信沒有人比他更不甘心了,只有快要失去的時候,才能明白生命的珍貴。

所以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有什麼不理由不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在患病過程中,他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那樣樂觀和開朗,也沒有抱怨自己的命運,沒有怨恨這個社會。

感受到社會暖意的他,還想著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就是一種善心的傳遞吧。

遺體捐贈對於社會醫療衛生事業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人體解剖,人體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遺體來源)

這種行為是一個人高尚品格的體現,是一種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說了這麼多,但有一個概念需要明確這個是需要自願和無償的。

他只是一個選擇,我們之所以感動和覺得觸動,正是因為這樣的品德很高尚,我們做不來,所以很憧憬。

其實很早之前我看感動中國人物的時候就明白,那些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做著常人難以堅持的行為,秉持著別人難以理解的思想,而最後的出發點都是回報社會。

這才是真正值得被銘記和讚揚的人啊!

他們或許上不了所謂的熱搜,但是我們會在我們的心田上綻放。

相關焦點

  • 山東15歲少年白血病離世,無償捐獻遺體
    本文轉自【齊魯晚報】;近日,德州15歲的周巖坤, 因患白血病不幸離世。他去世後, 家人按其心願將遺體無償捐贈, 用於醫學教學研究, 「這樣孩子也算對社會、國家有所回報」12月8日晚,德州市樂陵市的15歲少年周巖坤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願望
  • 杭師大一在校生因白血病去世後,將自己遺體捐贈給母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成睿 陳鑫這兩天,一則朋友圈消息牽動了杭師大錢江學院全體師生的心,「吾兒孟磊,搶救無效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按其遺願遺體捐贈母校。」這是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學生孟磊父親發的一條朋友圈。
  • 18歲白血病男孩籤遺體捐贈協議 醫護人員送上「成人禮」
    18歲白血病男孩籤遺體捐贈協議 醫護人員送上「成人禮」 2019-01-21 15:25:16來源:武漢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9-04 08:03:54 星期五    浙江日報訊 「吾兒孟磊,因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
  • 杭師大一名大四男生,因白血病去世。遺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
    近日,因一條朋友圈的一條信息,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吾兒孟磊,搶救無效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按其遺願遺體捐贈母校2個月後,背痛仍在持續疼痛,於是,孟磊前往醫院檢查,當時被診斷為脊椎炎,必須接受藥物治療。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德州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12月9日,這位年僅15歲的少年因患白血病離世,最後的告別是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的。周巖坤的父母痛心地呼喊著他的名字,哭幹了淚水。姐姐周真真和周揚含淚替周巖坤籤下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陰沉的天空也被這一幕感動地滴下了絲絲細雨。
  • 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12月9日,因患白血病離世的樂陵15歲少年周巖坤遺體告別儀式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現場,姐姐周真真和周楊含淚替周巖坤籤下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他的遺體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接收,用於醫學教學研究事業。「有太多人幫助過巖坤,希望通過捐獻遺體,讓巖坤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這也算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
  • 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華龍網10月14日14時32分訊(蒲思靜)10月13日上午,在重慶七中的校園裡,說起自己的父親朱道良,朱道良的小女兒依舊覺得很惋惜。
  • 白血病離世少年的生命這樣延續...
    12月8日晚,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的15歲少年周巖坤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願望,家人對他的遺體進行了無償捐獻,少年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12月9日10時,在樂陵市紅十字會的見證和協調下,樂陵市人民醫院為周巖坤舉行了簡短的告別儀式,現場30多名工作人員及親友,為周巖坤送行。15歲的周巖坤家住樂陵市任蘇村,生前就讀於東辛店中學,在老師和家人眼中,他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
  •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南南不幸去世了,家人決定捐獻其角膜遺體,讓人生最後旅程感受眾人溫暖的孩子,留愛人間。(南南和媽媽的合影)爸爸為她捐肝,孩子仍舊不幸去世2017年8月,湖南益陽1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爸爸捐贈的肝移植手術,以及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 杭州22歲大學生因病離世,遺體捐獻母校成「無語良師」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吾兒孟磊,搶救無效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按其遺願遺體捐贈母校。」8月29日,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22歲學生孟磊的父親孟加生發出一條朋友圈。當天,孟磊的遺體回到母校,成為醫學院學生的「無語良師」。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月4日從杭州師範大學了解到,這是該校接到的第一例本校學生遺體捐獻。
  • 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
    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領取 | 最新回應來了》三年前,四川宜賓女孩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
  • 致敬「大體老師」 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當天凌晨,在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主持下,深圳大學總醫院醫護團隊、醫務部門、深圳大學代表、患者家屬及朋友為鍾麗娜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經過完善醫療文書,鍾麗娜的遺體由家屬轉交給市紅十字會,並與深圳大學協調作為無言的「大體老師」,協助深圳大學醫學部開展教學工作。
  • 女子患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之後死者父親面臨骨灰送還之惑
    楊正貴懷抱女兒的身份證和捐獻證書接收單位:捐獻者骨灰只能親屬自行領取記者調查:各地遺體捐贈條例對善後事宜無統一規定省紅十字會:若確實不方便自行領取,可幫忙協調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
  • 深大總醫院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12月18日凌晨,患者鍾麗娜在深圳大學總醫院的ICU病房裡,平靜地度過了她人生最後的時光,享年61歲。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
  • 四川女子捐遺體三年後,父親被告知「包接不包送」需自取骨灰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與父同「肝」共苦,4歲小女孩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南」能可貴
    2017年8月,湖南益陽1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肝移植和一階段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然而,今年4月2 日,琳琳的病情突然惡化,因病情嚴重且無好的治療方案,醫生不建議繼續治療。4月9日上午,4歲的南南在與疾病搏鬥2年零6個月後安靜地離世。
  • 與父親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2017 年 8 月,湖南益陽 1 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肝移植和一階段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然而,今年 4 月 2 日,琳琳的病情突然惡化,但因病情嚴重且無好的治療方案,醫生不建議繼續治療。4 月 9 日上午,4 歲的南南在與疾病搏鬥 2 年零 6 個月後安靜離世。
  •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楊永青 郭升/央視新聞 2020-10-17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