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轟炸機機頭的玻璃到底有多牢?能夠防彈嗎?

2020-12-22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期,隨著技術的進步,轟炸機機頭都開始採用擋風玻璃。那麼這種擋風玻璃到底有多牢?能夠防彈嗎?

二戰時期,隨著技術的進步,轟炸機機頭都開始採用擋風玻璃。那麼這種擋風玻璃到底有多牢?能夠防彈嗎?

由於飛機速度越來越快,在駕駛艙裡的飛行員飛行中要面對空中凌冽的大風洗禮,早期很多長期飛行的飛行員臉上都是被大風吹得枯乾甚至有些硬化的老皮,因此「老皮臉」也就成了老鳥飛行員的特有標誌。二戰後期的轟炸機速度都已經了500公裡/小時,這樣的速度下,迎面吹來的強風,甚至能讓人眼睛都睜不開,嚴重的還將危及飛行安全,所以,給飛機裝上擋風玻璃就是勢在必行了。

擋風玻璃由於對飛行安全至關重要,所以對材質和加工的要求很高,幾乎涵蓋了玻璃加工的所有高精尖技術,堪稱「玻璃加工技術的皇冠」。一方面要為飛行員提供良好的視野和充分的採光,又要能夠承受高速飛行狀態的強烈衝擊,這兩方面的要求簡直就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對擋風玻璃的技術要求,確實非常高難度。

當然,牢固度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為軍用飛機還不同於普通的民航客機,不僅僅要面對自然界的環境,還要面對戰場上的各種情況,來確保飛行員的安全。

那麼有多牢?

當然是相當牢,就跟二戰時期所有相同厚度的玻璃一樣牢!就是說你只要捨得買那麼厚的玻璃做窗戶,你的窗戶也同樣牢。當然,轟炸機是軍工產品,窗框架子,安裝工藝肯定比民用的還要牢,但玻璃本身,也就是那麼一回事。照這麼說,那不就是普通玻璃嗎?

對了,就是普通的玻璃,也許在那個年代不算很普通,但肯定比不上如今的汽車擋風玻璃。轟炸機機頭的擋風玻璃,就是給機首機槍手擋擋風,然後利用玻璃的透明度獲得儘可能廣闊的觀察視野。

那個時代的空戰,肉眼觀察實在是太重要了,空軍招空勤人員時,眼神好視力佳是首先考慮的因素。二戰時期整個人類的工業水平擺在那裡,材料技術才剛剛開始萌芽。要知道二戰剛開始,膠合板機身,蒙布機翼都還沒淘汰呢,有的戰鬥機座艙甚至都沒有艙蓋,完全是敞開式的。等轟炸機機首加裝玻璃機槍艙,已經是航空技術在戰爭中飛快發展之後的產物了。

到二戰後期,全金屬機身的飛機逐漸成為主流,但是老實說,金屬機身真正遇到火力攻擊時,牢靠程度也說不上比機頭那個玻璃艙強到哪裡去。

前幾年有個網遊的宣傳視頻做的很不錯,其中一段是蘇聯空軍女飛行員拼命垂直拉起,後面德軍飛機也跟著垂直拉起,並進行咬尾攻擊,一顆子彈從艙蓋後方射入,從女飛行員臉側穿過,擊穿前艙蓋之後飛了出去,濺射的碎玻璃劃傷女飛行員的臉,畫面精緻唯美,可惜真的空戰裡這一幕根本不可能,航空機槍、機炮子彈與普通彈藥不同,它的鋼彈芯不是尖錐體,而是一個圓柱體,出膛時還有鉛包裹成圓錐體以保持飛行狀態,一旦擊中敵方飛機,第一次撞擊就會撞散包裹鋼芯的鉛,然後就剩一根手指那麼粗細的鋼柱體,在飛機座艙裡翻滾亂躥,撕扯著飛機裡所有它碰到的東西,在動能耗盡前,它會做出你根本意想不到的無序動作,就是不會直線飛行,所以一槍兩洞,在現實中沒有傷到要害這種好事,就別指望發生在飛機上。面對這種攻擊,即使美國B-29「超級空中堡壘」這樣的超級轟炸機,也只是承受能力夠強,而不是可以抵禦攻擊。這時玻璃、鋼鐵、航空鋁材,原本那點材料上的強度區別,也都變得同樣的不牢靠,而如果沒有遭受攻擊在正常的飛行狀態中,玻璃那點強度也足夠牢靠,這種情況下,普通玻璃就普通玻璃吧。戰爭年代生產成本還不能過高,自然不可能會生產透明度好又牢不可破的替代產品出來之前,牢靠不牢靠,都只能拿普通玻璃來用了。

其實,沒有人會想用擋風玻璃來抵擋子彈,這根本就不可能。就連機體的金屬蒙皮都擋不住高射機槍或者高射炮的攻擊,憑什麼要求擋風玻璃具有這樣的防彈能力?

在戰爭中,全金屬的機身被打得千瘡百孔也是很常見的,要不是彈孔太多透風太冷,估計都懶得修,只要堅固的骨架勉強還能保證機體結構完整就行了。那麼對擋風玻璃就別太高要求了,和機身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就是位置在機頭,感覺上更重要一些。實際上被防空火力擊中的概率是差不多的,那就各安天命吧。

而且話再說回來,別說二戰時期了,就是現在,材料科學、加工技術都已經比那時先進多了,但擋風玻璃的強度依然還擋不住一隻小鳥的撞擊,更何況七十年前的二戰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德國He 111型轟炸機進口到中國的實戰記錄淞滬上空的鷹
    ,並且存在眾多性能上不足不足,但即使這樣由於當時中國的戰機只能依賴進口在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時,紙面上300多架戰機只有100多架戰機能夠起飛進行戰鬥任務,沒有充足戰機和完整機型路線,只能是依靠霍克III型戰鬥機進行多面手的作戰任務。
  • 逢遊說歷史,二戰德國空軍的戰術思想產物—He111轟炸機
    眾所周知,德國因為一戰戰敗凡爾賽條約的籤訂,無法研製軍用飛機,在德國撕毀條約大力備戰之前,He111的研製也是打著民用機的幌子來進行研發,其獨特的機頭設計(大面積玻璃罩)也成了德國轟炸機的典型特徵。除了獨特機頭設計以外(說實在話視野真不錯,但我在遊戲中是真的不喜歡這個機頭),整體機身為半硬殼式,飛機的機翼為有後緣凹陷設計的橢圓平面形下單翼,流線型的機身設計以及採用的BMW發動機,一切都證明了這是一款快速中型的戰術轟炸機。
  • 二戰時期,蘇聯、美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比現在很多國家都強
    例如二戰時期,以納粹德國、日本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當面臨不可避免的侵略,最好的應對方式,即不斷的提升自身實力,例如蘇聯和美國。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所以這些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實力到底有多強,接下來就簡單為大家盤點三個二戰時期的強國。
  • 德意志黑科技Ar 234轟炸機,將戰爭帶入轟炸機時代
    這種方式雖然達到了降低機身重量和保證燃油的需求,但是在雜亂的戰地機場上起降非常不切實際,因此在後來升級的B型版本中將機身加寬,把原來作為中間油箱的機身部分改成起落架收納艙,從而加入了可收納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機鼻起落架向後收入機頭駕駛艙下方的收納艙內,後起落架則是通過向前收入改造出來的起落架收納艙內。
  • 防彈玻璃_防彈玻璃廠家定做的不同防彈玻璃型號一平方價格多少錢
    防彈玻璃的公安測試是通過在10m的射程範圍通過射擊幾發子彈擊中防彈玻璃後的碎片飛濺或者是否穿透作為防彈玻璃的行業監測標準。定製的防彈玻璃均有行業檢測報告,具有優良的防彈性能以及安全防護性。然而不同地域應用要求對於防彈玻璃的結構以及材料組成也有所影響。
  • 美軍的大炮鳥:二戰中型轟炸機B-25改進型,飛機裝上了大炮
    不過在二戰期間,美國人在飛機裝大炮這條路上走得更遠,B-25G和B-25H居然安裝了75毫米的大炮。其它國家雖然有類似嘗試,但是進入量產的卻獨此一家。 改裝後的B-25B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空襲東京
  • 轟炸機應該加固彈孔少還是彈孔多的地方?小夥逆向思維作答被錄用
    轟炸機應該加固彈孔少還是彈孔多的地方?面試官覺得他們的專業能力都不錯,但這個分析師崗位不僅僅需要專業能力處理具體問題,還需要有比一般人更加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還需要進一步了解他們面對問題時是如何思考的。面試官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分析師,在轟炸機返航歸來時,發現轟炸機上有的地方中彈多,有的中彈少,還有的地方是沒有中彈的,那麼你覺得應該在哪個地方加固防彈板?」
  • 標準防彈玻璃厚度有多少?你見過100mm的規格尺寸嗎-特盾特玻
    什麼是防彈玻璃熟悉本號的朋友們都知道,標準防彈玻璃是由透明膠合材料將多片玻璃或高強度有機板材粘接在一起製成的,我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防彈玻璃厚度請看下方介紹內容。從理論上來說,需要用多厚的規格,要用幾層玻璃,要用多厚的透明膠合材料,你說了算,那麼具體防彈玻璃有多厚呢?也是根據防彈玻璃等級要求進行生產定製的。標準防彈玻璃厚度與規格對照表,厚度實物細節圖請參考文章尾部圖片。標準防彈玻璃厚度具體怎麼應用,是根據用途來判定的。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同時也大力發展新技術的而研究與應用,致使德國能夠能夠實現快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竟然比原來翻了4倍之多,可見發展是多麼迅速,它的經濟總量為全球的1/7,穩居世界第二,僅在美國之後。
  • 曾在抗日戰場血戰日本轟炸機 二戰最好的雙翼戰鬥機
    油畫CR系列(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義大利皇家陸軍已經用戰場上的表現證明了自己的愚蠢可笑,因為沒有撬棍無法打開彈藥箱所以就投降了;因為夥食標準差就投降了等等,這些大家喜聞樂見的話題棟哥就不再多說了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有何發現?有二戰轟炸機?還是外星人基地?
    說到月球這個既神秘又平常的天體,說他平常呢,我們生活中到處都能見到,自古以來對月球的讚美詩句不勝其多,我們古時候的計算時間也是根據月圓月缺來計算的,說它神秘呢,自古我們國家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時至現在,還有很多關於月球背面「神秘發現」的論說。
  • 百鍊鋼不如繞指柔(下)——當代纖維防彈材料之其它
    作為一個防彈產品,其基本屬性確實是這些上遊廠家生產的原料決定的,但是其防彈性能,跟成品廠家的技術能力有著直接關係。但是無論產品怎麼變,其核心材料的特性是不會變的。另外,所有防彈產品都是材料技術綜合運用的結果,特別是像陶瓷類硬質防彈插板,是綜合了多種防彈材料運用的。這根上遊企業沒有直接關係,是成品廠家的技術實力體現。原材料的規格指數,寫再多也跟我們接下來要談的問題關係不大。
  • 德國亨克爾He111轟炸機(圖)
    德國亨克爾He111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期間使用最頻繁的轟炸機,它是德國納粹侵略戰爭化身,從1937年,該機參加「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實戰檢驗。在二戰中,該機參加了德軍的幾乎每一次作戰行動,是德軍空軍的中堅力量。  He111是1936年開始生產的中型轟炸機,生產初期為掩人耳目,將該機作為民用運輸機生產。
  • ...me-163|二戰|梅塞施密特公司|轟炸機|亞歷山大·利皮施|火箭...
    而在空中當中,轟炸機作為一支非常古老的機型,還是空軍當中一支重要的進攻型力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到現在一直備受大國的青睞。要說起轟炸機的發展史,肯定是在二戰期間。在二戰期間隨著戰爭的需求,航程遠、載彈量大的轟炸機被研製了出來。比如當時的B-17四發重型轟炸機等。二戰前期,當時就已經有很多轟炸機參加了戰爭。
  • 1941年之前的天空雄鷹,轟炸機中的霸者為誰?
    道尼爾217轟炸機二戰時,德國的道尼爾217轟炸機是為了在性能上超越道尼爾17及容克式88戰機而設計開發的。其克服了道尼爾17載彈量小,裝甲薄弱的缺點,並在武器裝備上進一步升級。德國在閃電戰(不列顛之戰後期)時期,服役的轟炸機主要有三類。
  • 大國長劍,海上鐵拳,國產轟-6轟炸機
    轟-6轟炸機已經在我國服役了好多年,據公開的消息稱現在新飛機的改型已經到了26個英文字母的轟-6J了,那麼為什麼我國對它如此地情有獨鍾呢?
  • 不得意的傑作,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米亞-4「野牛」
    在二戰期間,轟炸機都開始成為了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成為了插入敵方心臟的利劍,能夠攜帶核武器對敵方腹地進行轟炸,而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更是早日讓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關鍵。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戰略轟炸機的競爭,更是讓戰略轟炸機進入了黃金時期。
  • 最無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島之戰中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
    本年度最佳戰爭片《決戰中途島》正在火熱上映,片中美軍俯衝轟炸機冒著日軍戰艦密集防空炮火進程俯衝轟炸的場面令人震撼。俯衝轟炸,是二戰時最勇敢的對艦攻擊戰術,最無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來說說中途島之戰中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
  • 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明星武器,義大利炮名列第八
    文/寂寞的紅酒義大利是二戰時期軸心國三大巨頭之一,是當時的世界第六大強國。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但義大利的武器裝備還是不錯的,有些裝備不僅裝備國內而且遠銷海外,連日本都是義大利武器的買家。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武器。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21陸攻九七式重轟炸機
    三菱Ki-21(陸航九七式重轟炸機)是針對日本陸軍航空兵1936年2月15日公布的技術指標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生產型為三菱Ki-21-1a。裝備有三菱Ki-21的第3航空團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則轟炸了泰國的暹羅和馬來亞。這些三菱Ki-21在中島Ki-27和Ki-43戰鬥機的護航下基本消滅了英國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設於亞羅士打、巴特沃斯等地的軍事設施。1941年到1942年日軍捷報頻傳,三菱Ki-21(也被盟軍稱為「Sally」)表現出色。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的仰光戰役中Ki-21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