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21陸攻九七式重轟炸機

2020-12-17 騰訊網

三菱Ki-21(陸航九七式重轟炸機)是針對日本陸軍航空兵1936年2月15日公布的技術指標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生產型為三菱Ki-21-1a。由於生產能力不足直到1939年Ki-21-1a才開始裝備駐防中國的第60航空團。中國戰場的經驗表明該機火力和防護均不足,Ki-21-1b和Ki-21-1c增強了裝甲防護,加裝7.7毫米89式機槍,可裝載更多的燃油,機身彈艙更大,發動機為850馬力中島Ha-5 KAI星型活塞發動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a、b、c三種改型均已退出一線作戰部隊轉入二線部隊,或當作教練機使用。而一線戰隊開始裝備動力更強勁的Ki-21-II型1500馬力三菱Ha-101發動機。1941年生產的主要機型是Ki-21-IIa型和Ki-21-IIb型,它們均配備了踏板擊發的機背12.7毫米1式重機槍槍塔。

日本進攻東南亞地區時在本土、朝鮮和滿洲保留了三個Ki-21-II戰隊。當時日本駐臺灣的第5航空團負責菲律賓戰役,下轄第14和第62大隊。1941年12月8日空襲了阿帕裡、土格加勞、美岸和呂宋島上的一些目標。裝備有三菱Ki-21的第3航空團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則轟炸了泰國的暹羅和馬來亞。這些三菱Ki-21在中島Ki-27和Ki-43戰鬥機的護航下基本消滅了英國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設於亞羅士打、巴特沃斯等地的軍事設施。1941年到1942年日軍捷報頻傳,三菱Ki-21(也被盟軍稱為「Sally」)表現出色。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的仰光戰役中Ki-21損失慘重。Ki-21-IIb是最後服役型號,幾乎參加了太平洋到遠東的所有戰鬥。Ki-21系列共製造2064架。

參數:

型號:Mitsubishi Ki-21-IIb

類型:五座中型轟炸機

動力:兩臺1500馬力三菱Ha-101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472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86公裡,巡航時速380公裡,爬升至6000米需13分13秒,實用升限10000米,最大航程2700公裡

重量:空重607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0610公斤

尺度:翼展22.50米,長16.00米,高4.85米,翼面積69.60平米

武器:五挺單管手動7.7毫米89式機槍(機頭、機尾、機腹和兩側),機背一挺12.7毫米一式機槍,最大可掛1000公斤炸彈

《二戰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門別類系統查詢,可關注同帳戶名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30俯衝轟炸機
    1936年5月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公開了用於替代當時在役的三菱Ki-2和川崎Ki-3轟炸機的新一代轟炸機的技術要求。三菱Ki-30的首架樣機為懸臂中單翼帶固定尾輪後三點起落架布局,帶整流罩的固定式主起落架,裝一臺825馬力的三菱Ha-6 星型活塞式發動機,1937年2月28日首飛,表現不錯。第二架樣機換裝功率更大的川崎Ha-5KAI星型活塞發動機。相對於第一架樣機它的性能提升不是很大,但無論如何已經遠遠超出了陸軍提出的技術要求,所以很快就獲得了16架預生產型的訂貨並於1938年1月服役。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中島Ki-49「怒龍」中型轟炸機
    中島Ki-49「怒龍」於1938年設計完成,用於取代日本陸航中頗為成功的Ki-21重轟炸機,Ki-21主要裝備駐防滿洲和中國的航空戰隊。 Helen轟炸機還裝備了駐防蘇門答臘沙班和棉蘭的第12戰隊,參加了對緬甸、和東印度的作戰,還與Ki-21共同執行了對加爾各答的空襲。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川崎Ki-48輕轟炸機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遇到了蘇聯援助中國的SB-2輕轟炸機。日本人驚訝的發現,SB-2的最大飛行速度極高,日本戰鬥機甚至無法攔截。軍方要求川崎公司立即研發類似的高速雙發輕轟炸機,不僅要有較大的載彈量,更要求最大平飛時速達到485公裡,這就是1938年1月出現的Ki-48輕轟炸機。該機為中單翼布局,常規尾輪式可收放起落架。樣機裝兩臺川崎Ha-25星型活塞發動機,發動機安裝在機翼前緣的短艙中,機身可容納4名機組成員,四人為駕駛員、投彈手,導航員和無線電員兼射手,機身內有炸彈艙。
  • 川崎Ki-91,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原子彈的重型轟炸機
    在轟炸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日本人明顯比德國上心,二戰德軍由於歷史原因在《凡爾賽條約》限制下,所有軍備研製都是偷偷摸摸進行。1935年元首重建三軍時才慢慢進入正軌,但時間有限而且在閃電戰的理念下,空軍成了前線戰術支援工具,對於打造戰略空軍基本是後期用於翻盤的賭徒心態。
  • 截擊超級堡壘的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戰鬥機
    二戰兵器全集|截擊超級堡壘的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戰鬥機 與通常安裝水冷直列發動機的飛機如Bf109或者P-51不同,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式戰鬥機(Kawasaki Ki-61 Hien)的機頭螺旋槳漿罩位於偏下方位置,這是它最明顯的特徵
  • 專為轟炸我國內陸而生,產自三菱,二戰日本速度最快戰鬥機Ki-83
    侵華戰爭開始後,在戰局的不斷推進下,日本開始憑藉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對我國內陸城市開展無差別轟炸;在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援華抗日空軍聯隊的攔截下,日軍的轟炸機編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日本陸軍開始尋求一款可以為轟炸機遠程護航,為轟炸我國內陸地區的轟炸機提供制空保護的遠程高速戰鬥機;同時尋找比即將服役的Ki-46偵察機性能更好的替代品。
  • 長谷川1/48 日本九七式戰鬥機Ki-27
    Ki-27俗稱九七式戰,是戰爭前期日本陸軍裝備的標準戰鬥機。1943年後不能和盟軍戰機匹敵多改為自殺式飛機。 製作/攝影:鍾志毅1935 年,日本陸軍要求三菱、川崎、中島公司競爭設計一種先進戰鬥機。
  • 從日本東京直飛柏林~立川Ki-74 高空偵察轟炸機
    1944年3月,第一架Ki-74原型機完成,隨後兩架原型機也準備就緒,它們與第一架Ki-74的區別僅在於它們配備了渦輪增壓器的三菱 Ha-21 II Ru發動機。1944年5月25日,Ki-74原型機完成了首次試飛。
  • 日本二戰軍工為何這麼強?看看三菱、東芝和日立
    然而,這些我們身邊熟知的日本企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軍工企業。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平時所用的某件日本家電,其實就是日本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下面以三菱重工、東芝和日立,這三個企業為例,介紹一下這些企業在日本軍工領域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三菱重工:軍工老大覆蓋海陸空有人說,戰爭期間誰不是身不由己?三菱也是國命難違。
  • 曾在抗日戰場血戰日本轟炸機 二戰最好的雙翼戰鬥機
    CR42CR.32「箭」式戰鬥機誕生於二戰前,主要武器為裝在機頭的2挺7.7mm機槍,最大航速232km/小時。中國空軍也在抗戰前引進了24架CR.32戰機,這些戰機在抗戰初期為保衛領空立下了汗馬功勞,CR.32戰機曾有擊落2架日本96式陸攻的記錄。不過由於缺乏有效維護和配件輸入,CR.32在開戰不久後變損失殆盡。
  • 二戰中日本強悍的夜間戰鬥機,KI-45戰鬥機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最著名的戰鬥機,毋庸置疑首先浮現在觀眾們腦海中的一定是日本的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僅憑著一款戰鬥機,日本是不可能在二戰前期一直將太平洋戰場上的制空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的,在零式戰鬥機之下,日本還是擁有著幾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的,就包括了兵哥今天要談到的KI-45
  • 1941年之前的天空雄鷹,轟炸機中的霸者為誰?
    威靈頓式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410km/h;威靈頓式轟炸機最大載彈量:2040kg;威靈頓式轟炸機武器裝備:6挺彈徑7.7mm機槍。雪茄三菱G3M轟炸機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與海軍都擁有以陸地為根據地的轟炸機。舊式的類型有三菱Ki-30「安」輕型轟炸機與川崎Ki-32「瑪麗」輕型轟炸機,性能都較弱。
  • 日本三菱重工藏著多少軍工機密
    自衛隊及三菱重工人士指出,神戶造船廠正建造核電設備、潛艇;長崎造船廠正建造護衛艦;愛知縣的製作所是製造及開發攔截彈道飛彈誘飛彈、火箭引擎等的重要基地。雖然三菱重工表示沒有丟失任何機密信息,但美國仍對此事相當敏感。《紐約時報》21日稱,三菱重工一直負責製造F-15戰機、「愛國者」飛彈系統的電池部分以及AIM-7空空飛彈,是包括雷神和洛•馬等美國軍火公司的供應商。
  • 「抄」來的模樣,逞兇一時又迅速過時,日本99式雙發輕型轟炸機
    面對突然殺出來的SB-2,日本人被炸的暈頭轉向,由於SB-2轟炸機速度極快、自衛火力兇猛,日本的95式艦戰乃至96式艦戰升空後,往往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攔截。因此日本軍方對這款性能優越的雙發輕型轟炸機印象極為深刻,不僅要求國內迅速研發針對性的高速攔截戰鬥機,也就是後來的海軍雷電、陸軍鍾馗戰鬥機,而且要求按照SB-2轟炸機的設計思路仿製一款日本的雙發輕型高速轟炸機。
  • 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與75毫米Ho-501航炮
    三菱Ki-109 特殊防空戰鬥機1943年11月,日本陸航嘗試使用四式重爆「飛龍"的機體搭載大口徑航炮用來攔截盟軍重型轟炸機。測試原型機命名為Ki-109甲與Ki-109乙。此後,根據酒本少佐的意見,三菱公司改為使用Ki-67 「飛龍」 轟炸機搭載一門陸軍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可以在盟軍重型轟炸機防禦炮火射程之外發起攻擊。
  • 二戰日本空艦飛彈夢碎:1944年就拿出樣品,卻鬥不過瘋狂的櫻花彈
    人類最早的飛彈,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開發的,其中包括了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空艦飛彈、反坦克飛彈、地空飛彈等等,但鮮為人知的是,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在二戰中也研製過飛彈。日本為了挽救敗局,在新式武器研製方面不遺餘力,不僅自行探討一些新技術,也積極參考和吸收納粹德國的新武器技術。
  • 日本陸航的創設時期
    中島公司仿製的法國紐波特 83 E2飛機,被稱為甲式二型練習機中島之久平,1918年(大正7年)創立中島飛機製作所,1923年從仿製法國紐波特 83 E2飛機起步,逐步發展成為二戰日本航空工業兩大巨頭之一。
  • 三菱重工藏著多少軍工機密 日本軍工"寓軍於民"
    自衛隊及三菱重工人士指出,神戶造船廠正建造核電設備、潛艇;長崎造船廠正建造護衛艦;愛知縣的製作所是製造及開發攔截彈道飛彈誘飛彈、火箭引擎等的重要基地。雖然三菱重工表示沒有丟失任何機密信息,但美國仍對此事相當敏感。《紐約時報》21日稱,三菱重工一直負責製造F-15戰機、「愛國者」飛彈系統的電池部分以及AIM-7空空飛彈,是包括雷神和洛·馬等美國軍火公司的供應商。
  • 揭秘日本軍工巨頭: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13(組圖)
    2005年底,三菱重工已完成了300輛90式主戰坦克的批量生產。  國防大學 李大光  新聞事件  據報導:日本正加強空間軍事技術。三菱重工是日本空間產品的重要生產商。1884年該公司創始者從政府租借了長崎造船局,此後涉定軍品生產,才真正壯大起來,一次大戰後發展成三菱造船公司;至二次大戰前的1934年,業務已拓展至重型機械、飛機、鐵路車輛等領域,正式更名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  二戰前和二戰中,三菱重工是日軍武器製造的主力,從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武藏」號,到最先進的「零式戰鬥機」。以及各種重型、微型坦克、步兵戰車,可謂軍火產品涵蓋陸海空。
  • 二戰日本的「大炮鳥」:B-29忌憚的對手,Ki-102/108重型戰鬥機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航空軍事力量中,最出名的應當是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零式艦載戰鬥機也只是在二戰早期美軍還未研究出對策方法時佔了優勢,到了二戰中後期,美軍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在攔截B-29這種轟炸機時,零式艦戰便顯得十分吃力,此時的日軍才開始大規模應用雙引擎重型戰鬥機,而本文的主角KI-102重型戰鬥機便是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