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板書教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要求,而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文本、圖形、圖片、圖像、影像等信息按照教師的需要,融合、貫通並生動地再現給學生,可以動靜結合,變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大大加大課堂的教學密度與使用效果。因此,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極大的優勢,對此,我總結如下:
一、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堂課的開端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照本宣科,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便會不自覺地「開小差」,相反,如果能有個亮點在第一時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能讓他們很快的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這節課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授《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時,應用一段flash動畫,僅僅2分鐘,生動的再現了核酸研究在現代的發展和應用,使學生迅速理解到原來核酸就在他們的周圍,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去學,這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能變抽象為具體
學生處在成長階段,他們的領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都極為有限,而在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的概念、原理、反應過程都很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傳統的的講解方法並不理想。例如在必修2《遺傳與進化》模塊中,基因的表達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先在細胞核中完成轉錄,然後出核孔在核糖體中進行翻譯將胺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轉錄和翻譯這兩個過程有相似的地方,學生容易混淆,但運用多媒體課件,將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講起課來得心應手,同時也有理有據,形象生動地將複雜的基因的表達過程簡單化了。同時,轉錄和翻譯的區別也顯而易見,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三、多媒體教學能化繁為簡
生物教學中的很多重點、難點是比較繁瑣的。在講授減數分裂時,傳統方法是採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而且減數分裂的特點以及減數分裂各個時期之間的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如果運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展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特點,將各個時期染色體的動態變化聯繫起來,學生猶如置身於微觀世界中,猶如親自看到了減數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複雜變化,對於它們之間的異同就很容易找得出來,使學生對這個難點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從而達到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傳統教學需要在黑板上畫圖,並且在黑板上寫大量的文字,這無形中耽誤了很多時間,使得原本一節課的時間顯得很短,而應用多媒體則省去了這部分時間,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解釋和討論,不僅擴大了教學容量,濃縮了教材的精華,而且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像的內容具體化,增強了學生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多媒體教學能全面優化課堂教學
多媒體的優點是容易操作,運用多媒體課件能調節授課時的進度、速度及播放手段。使教學中該強化的內容得到了強化,該淡化的得到了及時的淡化,縮短了信息傳遞的距離,有效地調控了教學進程。如在講述電信號的傳導時,教師可以自由控制放映的節奏、重複播放興奮的傳導的過程,使學生自己在動畫中找出神經元是如何傳導興奮的,找出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細胞間的傳遞有什麼不同,各自又有什麼特點。這樣一來,每個興奮傳導的過程,學生可以得到強化,而且最後一起連放,又可以讓學生可以有一個比較完整全面的認識,這節內容應該掌握的比較牢固了。
在多媒體的使用中,同樣要注意以下幾點誤區,不然就會事倍功半。
一、多媒體課件製作要用心
現如今網絡極其便利,很多人做了課件後會上傳到網絡,以此作為共享資源。很多老師直接從網絡當中獲取了這部分資源,一點都沒有修改就拿為己用,固然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別人的課件是別人的思路,當使用的時候,常常會被別人的思路所幹擾,結果,老師成了一個課件的播放者,學生則成了課件的觀眾,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最好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製作,或者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另外,課件不要做得太花哨,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只有把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形式多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於是就不惜花費精力、物力和財力,運用多種技術來製作課件。殊不知,這樣就大錯特錯了,甚至有時會弄巧成拙。如果我們在給中學生講課時,把課件製作的花裡胡哨的,那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走了。誰還會有精力、有興趣去學習呢?所以課件製作要簡潔、突出重點、主次分明,最主要的是實用,避免追求表面。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畫蛇添足。
二、多媒體課件使用要靈活
用其他教育媒體能很容易、很快地讓學習者掌握的知識內容,大可不必一味費時、費力地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要知道,多媒體固然有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具的空間結構功能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配合。在教學過程中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是顯而易見的知識,學生通過看書或獨立練習就能掌握的內容,教師卻把其製作成極為繁鎖的PPT,這樣反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多媒體的應用要注意抓住重點
很多教師做的課件只是一味的增加信息量,一整節課就只見教師在一張一張演示課件,學生一節課下來,學生什麼感覺也沒有。學生抓不住重點,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時,螢火蟲只是引入課題的一個切入點,但有人卻在此花了大量時間,先從一首詩引入,再詳細的介紹其發光的原理。大量的信息早已使學生不知教師今天想幹什麼,學生開始的興奮與激情已逐漸消退,就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
四、多媒體的播放不要太快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減少了教師的繪圖、板書、畫圖表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學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識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過快地變換屏幕內容,將使學生丟失教學信息,不利於學生記憶知識,提高認識水平。有的課件製作者為了使課件操作簡便,將課件製成流水型模式,教師只要按鍵或滑鼠,課件就會順利播放。這種課件很難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靈活調度,導致教學信息一晃而過,學生絲毫沒有記憶,起不到應有效果。在製作課件時,要結合課件的每一個畫面設置合適的顯示時間,還應使有些畫面易於重複放映,便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