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邂逅,教育的職責,是喚醒學生素養發展的內在追求

2020-08-30 傳說中的白開水

最美的邂逅,教育的職責,是喚醒學生素養發展的內在追求

陽信實驗小學王春花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帶著對她的膜拜,我們一行數人,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浙大華家池校區學習,通過一次次與名師大家零距離的交流,帶給我們意識的喚醒,理念的更新和思維的碰撞,添了一份大氣,多了一份底氣。如沐春風的講座,浸潤到身體的每一滴血液,每一個細胞,思想經歷著一次次的裂變,太想把學習的激情溫潤每一個生命,太想把這最美的邂逅與大家分享

7月9號,聽了繆水娟教授的「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39;&39;&39;&34;,在這個課程的背後一定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蘊,不是浮光掠影的,不是無病呻吟的,不是淺嘗輒止的;「課程它需要廣度&34;。學校處處有課程,老師只要用心,就能深挖教育資源,基於繆教授的基於主幹學科,基於地域,學校特色,基於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把每學年的拓展課程比例控制在20%以內。以卓越課程為載體構建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發展模式,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滿足學生「個性化&39;的發展。

「卓越課程的實施&34;研發卓越課程,把一間教室變為一座宮殿,在卓越課程的開發上,我們必須走卓越課程研發之路。讓孩子們綻放獨具色彩的生命之花。

「教育不僅僅是詩和遠方,更重要的是路和腳下"。

讓我們行動起來,堅持下去,就像繆教授的一句話所言,教育的職責,是喚醒學生素養發展的內在追求。讓我們完成這份使命和責任,讓每個學生幸福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教育必須喚醒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
    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喚醒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學校教育到底是幹什麼的?現在學生上小學為了上中學,上中學是為了考大學,考大學是為了找工作。在這樣一個話語體系裡,根本沒有培養人的問題,沒有為生活做準備、為終身發展做準備的問題。當前我們的教育本身並不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當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內在聯繫,教育本身才更有意義,學生的學習也才更有興趣;相反,學習脫離了生活和人自身的體驗,學習就是枯燥的,孩子還有什麼興趣?
  • 教育必須喚醒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值得珍藏的教育金句(連載24)
    研究發現,智商或情商高的兒童更有可能說謊,說謊是兒童心智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裡程碑。515、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516、當兒童置身於自然之中,即使是一塊石頭或者一片樹葉,都能成為兒童的玩具。
  • 張志敏: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我認為,教學是一種喚醒。教師更應關注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特別是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教學的目標指向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那就比較膚淺了。下課鈴聲響了之後,不應該是句號,而應該是省略號和問號。
  • 核心素養,落地有聲
    幾天來,先後聆聽了繆水娟教授的報告《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王鶯老師的《深度對話,教育教學的新追求》,龔惠香教授的報告《了解情緒,管理情緒》。專家們的報告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廣度,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就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給我觸動最大。
  • 教育法學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當前教育界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被稱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所以在大大小小的教師考試中,均會涉及到此成果。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知識點,希望能助力廣大學員。
  • 教育是為了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人成才,教學大綱上也明確提出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這裡的的「傳道」、「成才」、「德」,都是「道」,把教育的首要目標都放在"傳道"上。 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這才是傳道的本質。
  • 邂逅最美時光,莫負灼灼韶華——我校陳燈老師參加「發展數學教師核心素養和能力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研討會」
    邂逅最美時光,莫負灼灼韶華我校陳燈老師參加「發展數學教師核心素養和能力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研討會
  •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應成為教育的「新追求」
    從這些特徵來看,核心素養也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可以有目標地在後天培養和監測的。    在我國當下的基礎教育中,對學生的職業興趣的培養還是比較欠缺的。作者認為必須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加強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並從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規劃這三個方面分階段實施。
  •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韓愈在《師說》裡講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人成才,教學大綱上也明確提出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德智力全面發展。這裡的的「傳道」、「成才」、「德」,都是「道」,把教育的首要目標都放在"傳道"上。但是在現代教育的實際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好多家長拔苗助長,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都是把教育的主要精力投放在授業解惑上,而忽略了傳道的重要性。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簡介
    2.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本次教育節的另一個主題就是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獨立思考集團副總裁認為,「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據說,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
  •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應成為教育的「新追求」-中國教育新聞網
    從這些特徵來看,核心素養也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可以有目標地在後天培養和監測的。在我國當下的基礎教育中,對學生的職業興趣的培養還是比較欠缺的。作者認為必須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加強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並從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規劃這三個方面分階段實施。
  • 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A.以培養「發展的人為核心」B.以前瞻性、國際性、時代性為基本原則C.綜合表現為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D.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方面E.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答案:ACDE。2019年各省的教師招聘考試都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
  • 推動創新素養教育,「喚醒」學生創造力
    會議室裡的寧夏教育界「大咖」,自本屆自治區政協以來,每年都因「創新素養教育」這個老話題相約在一起。3年裡,自治區政協從創新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師資培訓情況等內容開展大小各種調研活動逐步推動著這項工作縱深發展。7月10日,今年圍繞「寧夏創新素養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情況」召開的監督性協商會如約而至。
  • 【教育就是心靈的喚醒】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幫助學生找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孟子曰:&34; 教育指的是能增長人的知識、增加人的技能、鍛鍊人的體能、發展人的智力、影響人的思想的活動。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社會經驗傳遞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再來推動社會的進步。是為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之路。 教育應該是創造條件,促使學生與外界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不斷成熟和發展,使受教育者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人格,使其具有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
  • 新時代教師的素養與追求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是培英育才的崇高偉業,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扛起這份歷史責任感,砥礪前行,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立德樹人,促進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在教書育人的奮鬥奉獻中凸顯教育者的追求,實現生命的更高價值!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01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 從「我是範雨素」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儘管她只是一個特例,但是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喚醒了無數同類人隱匿多年的夢想。  我不是文學家,無法從文學的角度給予評論,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十分有必要對其展開研究。透過「範雨素」,我們可以看看,信息化、全球化、知識經濟化時代,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究竟應該具有哪些核心素養?  首先,「自主發展」是第一大核心素養。
  • 如何調動與激勵學生:喚醒每個內在學習者
    這個結論非常重要,體現出了動力在教育過程中的塑造性。比起智力或其他具體能力,動力更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比如課堂目標……所以,改善學生表現,調動學生的激情和內動力與教授知識同樣重要。在教育方面,顯而易見的是,內動力能夠將學生導向一種既有利個人成長又有利整個社會的結果。作為老師,我們是否忽視了學生的激情?我們都知道缺少激情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卻常常忘記學生其實跟我們一樣,他們如果沒有激情,只是迫於我們的訓斥和勸說去學習的話,同樣不會付出最大的努力。
  • 教育:該當何為?教育:是喚醒、是點燃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用真心換真情,以愛心育大愛,在知識的傳授中,和學生一起學習,和學生一起進步,和學生一起成長。只有這樣,學習者的學習才有後勁,才會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有希望開啟學習者的潛能,點燃學習者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