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出土「海怪」化石 下顎巨大能裝小汽車

2020-12-11 搜狐網

  挪威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的科學探險隊在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巨型「海怪」化石。研究人員經電腦復原後判斷,化石的主人是侏羅紀時期的上龍。

  上龍是1.5億年前統治史前深海領域的「海中霸主」,兇猛殘忍。

科學家稱,據顎骨大小判斷,它能夠咬碎小汽車,因此暱稱它為「妖怪」。  

「霸主」形象

  上龍是海洋食肉動物。據研究人員介紹,發掘的化石從鼻部到尾部長約15米,是科學界迄今發現的最大上龍化石。它比此前在澳大利亞找到的上龍化石還要長5米。

  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約恩·胡拉姆27日對路透社記者說:「這是有據可查的最大上龍。它的下顎長約3米,能裝下一輛小型轎車,莫裡斯·邁納車的尺寸剛好合適。」如果以現代海洋生物作比,胡拉姆說,上龍身長相當於虎鯨的2倍。

  胡拉姆帶領的探險隊在距離北極點約1300公裡的斯瓦爾巴群島挖掘出這些化石。化石包括一個完整的上龍鰭狀肢,以及上龍的口鼻部、幾顆牙齒、部分肩骨、大部分頸骨和脊骨。探險隊2006年就發現了這些化石,但直到6個月前才結束這具上龍化石的挖掘工作。之後,化石被運往奧斯陸分析研究。

  經電腦復原,科學家發現,上龍的頭顱巨大,頸部短小,長有彎刀般鋒利的尖齒。一對鰭狀肢和形如長鞭的尾巴幫助它在大海中乘風破浪。上龍捕食獵物時更是迅猛絕倫,有「海中霸王龍」之稱。  

習性兇猛

  路透社說,科學界迄今發現的體型比上龍大的海洋食肉動物是魚龍。根據找到的魚龍化石,魚龍可長到23米。魚龍生活在2.1億年前,形似海豚。

  胡拉姆說:「也許上龍並非最大的水怪,但可能是最兇狠的。它的前鰭狀肢就有3米長,顎中長有尺寸如黃瓜的尖齒。」

  科學家稱,上龍處於侏羅紀時期海洋食肉動物頂層,主要以魚龍為食,也大量捕食烏賊、魚類和其他水生食肉動物。

  來自萊斯特的上龍研究專家理察·福雷斯特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這是強大而可怕的食肉動物。與鱷魚相比,這種上龍的結構無疑更適合咬齧。它的顎很粗壯,相關肌肉也更有力更大,是鱷魚的3到4倍。」

  福雷斯特說,一條大上龍足以銜起一輛小型轎車,一口把車咬成兩半。

  能與上龍的速度、力量和用以攻擊的尖牙相抗衡的只有1600萬年前生存的某種巨鯊,這種巨鯊現已滅絕。  

更多發現

  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挖掘前,科學家估計上龍長約12米,與澳大利亞的長頭龍長度相當。但發現的化石樣本比長頭龍大50%。

  此次挖掘出的上龍化石是探險隊在斯瓦爾巴群島山上發現的40具海洋生物化石中的一具。參與化石尋找工作、現在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博物館任職的派屈克·傑肯米勒認為,上龍化石發現表明恐龍統治地球時期這些巨型動物曾在北部海洋一帶生活。

  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管理員安傑拉·米爾納認為,發掘的化石顯示上龍統治大海時世界和今天不盡相同。她說:「1.5億年前斯瓦爾巴群島離北極點沒有現在這麼近。那個時期,那裡的冰蓋尚未形成,氣候比今天溫暖。」

  米爾納說,儘管早先也有人發現過一些散落的巨型上龍化石,但發現大量完整上龍骨骼化石尚屬首次。

  博物館計劃今年年中組織探險隊重返北極,挖掘在「妖怪」旁發現的另外一具上龍骨骼化石。(劉曉帆)

相關焦點

  • 北極發現上龍化石 史前「海怪」可吞汽車(圖)
    北極發現最大上龍化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  史前「海怪」可吞汽車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距今1.5億年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
  • 「海怪」化石(圖)
    2月27日,挪威科學家證實,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的身長約15米的「海怪」化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海中掠食動物化石。「海怪」生活在15億年前,擁有利刃般的牙齒,嘴足以吞噬一輛小型汽車。這是藝術家描繪的「海怪」外形(下)與藍鯨(中)和虎鯨(上)的比較圖。
  • 挪威發現大型「海怪」化石(圖)
    中廣網北京2月28日消息 挪威科學家2月27日證實,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發現的身長約15米的「海怪」化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海中掠食動物化石。「海怪」生活在15億年前,擁有利刃般的牙齒,嘴足以吞噬一輛小型汽車。
  • 曾經是熱帶地區的波蘭出土有1.5億年歷史的海怪化石
    據外媒CNET報導,研究人員在波蘭南部一個村莊附近的玉米田中發現了一個具有1.5億年歷史的海怪化石,這種海怪稱為上龍。在《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波蘭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侏羅紀時期的巨型動物。
  • 挪威驚現巨型海怪化石 體長10米像公共汽車-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海怪化石,體長10米。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挪威科學家最新公布,他們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上發現了一種恐龍時代的海怪化石,一種巨型海洋食肉爬行動物,科學家給它取了一個綽號,叫「怪物」。
  •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恐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圖)
    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據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據報導,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Temp Muller)表示,「它的狀況如此之好,讓我們收集了大量關於它的解剖學信息。」
  • 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史前海洋動物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 堪稱「海洋暴龍」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隻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據挪威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恩·胡魯姆領導的一個科研組說,經過測量,發現它的體長大約是50英尺(15米),這種能咬碎骨胳的食肉動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洋爬蟲動物之一,堪稱「海洋暴龍」。
  • 挪威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海生爬蟲類動物上龍化石
    中新網2月28日電 挪威科學家宣布已在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據估身長15米的上龍化石,這種史前巨龍大到足以把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海生爬蟲類動物。目前這種上龍被暱稱為「巨怪」(The Monster)。
  • 恐怖的史前海怪們來了!
    網易探索11月21日訊 ,海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地球生命誕生的地方,早在千萬年前,這片神奇的藍色世界,被一群「海怪」所佔據著。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它們滅絕了,現在很多史前動物化石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激發了人們對史前動物的關注。
  •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Scientists uncover prehuman jawbone in Taiwan其下顎骨化石模型(前)與北京直立人下顎骨化石模型(中)比較,更為粗壯、原始,是因臺灣資源豐富,讓澎湖原人與世無爭,才能保留原始直立人特徵。
  • 發現疑似企鵝祖先化石,企鵝最早或來自北極
    筆者:三體-小遙近幾年,科學家對海鳥的進化過程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因為有一部分化石表明,它們中很有可能存在企鵝的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暫時沒有得到關鍵性證據。然而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企鵝未必是南極本土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或許來自遙遠的北極。人們很難想像北極和南極之間擁有這樣巧妙的聯繫,畢竟北極還有兇猛的北極熊,它們與企鵝始終無法正面接觸。作為地軸的兩個端點,南北兩極雖然在自然環境上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卻擁有不太一樣的生態結構,相比之下,北極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而漫長的生物進化史同樣值得人們深入研究。
  • 戰鬥痕跡化石表明,巨型海龜會自相殘殺,鱷魚的體型是它們的三倍
    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出土的新化石顯示,這種名為Stupendemys geographicus的物種雄性重達1100公斤,它們的2.4米長的龜殼前部長有不同尋常的角,它們可能用這些角來互相爭鬥並擊退比它們大三倍的鱷魚。與此同時,仔細觀察海龜巨大的下顎,你會發現它們可能並不是某些科學家認為的那種兇猛的食肉動物,而是以硬殼軟體動物和大型水果為食。
  • 北美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體積大小如同一隻雞
    北美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體積大小如同一隻雞 2008年09月25日 0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9月25日電 加拿大研究員最近發現了北美最小的恐龍,他們找到的一個7000萬年前的化石
  • 英國驚現9米海怪 盤點十大怪異建築(圖文)
    巨大的體形、驚人的外觀,的特點都讓人不得不將其與傳說中的海怪聯繫到一起。這一發現引起了倫敦動物學會的動物學家們的關注和激烈爭論。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部分動物學家近年來一直在致力於海怪及其他傳說中動物的研究,這門學科也被稱為「神秘動物學」。
  • 地球史上最強的一對海怪,共存100萬年,皆是各自巔峰物種!
    但在中新世時期,海洋裡同時出現了兩種「空前絕後」的超級海怪——巨齒鯊和梅爾維爾鯨。巨齒鯊(Megalodon):分類為鼠鯊目,生存在中新世早期到上新世末期(1200-200萬年前)。由於鯊魚屬於軟骨魚,死後根本無法形成完整的化石,基本上都是剩幾塊牙齒而已。所以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巨齒鯊是長什麼樣的,現在的巨齒鯊造型是依據大白鯊基礎上的合理推測。最早發現巨齒鯊牙齒化石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時歐洲人發現的時候以為屬於恐龍的牙齒,加上缺乏對已知鯊魚的研究,所以最早判斷巨齒鯊這生物的體型在30米。
  • 巨大「海怪」首次被發現於北半球!科學家:但是它好像翻車了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巨大「海怪」首次被發現於北半球!由於人類科技的原因,使得人類在探索海洋的時候,沒有辦法像陸地上那麼的簡單,這也就使得海洋內蘊藏了很多秘密,都沒有被人類得知,哪怕是如今,科學前進的速度已經如此之快了,海洋中經常還被發現到一些從未被認知過的生物,當然還包括了很多瀕臨滅絕的生物,它們都在海洋當中生活著,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隻被學家稱之為是海怪的生物
  • 在歷史中被目睹的北歐神話挪威海怪克拉肯,是否真的存在?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挪威海怪。在北歐早期人們自從發明出船隻極大的提高了探索距離以及獲取食物的效率,挪威海怪在航海的船隻來說就代表著死亡,雖然說這是一個神話中的怪物,但在現實中真的有不少人聲稱親眼見過挪威海怪,並且十分堅定地相信它真的存在。
  • 銅梁出土的「怪獸牙齒」系劍齒象第三顆臼齒化石
    銅梁出土的「怪獸牙齒」系劍齒象第三顆臼齒化石  前兩天,銅梁出土一顆29釐米長牙齒化石的報導,引起大家廣泛討論與關注。這顆化石的「真身」究竟是啥?  4月2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科考組來到銅梁,經過對化石出土地環境的考察和對化石本身的檢測,確定這化石為東方劍齒象第三顆臼齒化石。  重慶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科考組成員來到銅梁區博物館,對這顆化石進行了仔細地測量與研究。發現這顆化石的牙冠表面,有11排齒跡,每排齒跡上又有10個乳突,由此可以證明,這是一頭更新世紀晚期的劍齒象。
  • 考古重地化石出土豐富 樂見「中研院」來
    臺南市左鎮地區出土豐富的大象牙齒及象牙化石。圖片來源:聯合報化石採集家王良傑日前在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發現不到兩歲的「猛瑪象(又稱臺灣古象)」牙齒化石,再次證明臺南化石出土豐富;文史界人士樂見「中研院」設「南分院」,挹注更多考古能量。
  • 非洲出土最古老人類化石:下頜骨有5顆牙齒
    原標題:非洲出土最古老人類化石:280萬年前下頜骨   下頜骨有5顆牙齒,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化石   據英國廣播公司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日在衣索比亞發現了迄今最為古老的人類化石,是一塊距今大約有280萬年之久的下頜骨化石,此前發現的最古老的人屬生物化石是一塊上頜骨,來自衣索比亞的哈達爾,距今大約235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