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如何走向文學之巔?震驚世界

2020-12-16 炸哥彈談

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

世上本無所謂好和壞,思想使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他是時代的靈魂,人類偉大的戲劇天才——莎士比亞,在那個人性得到自我探索和發展的時代,他自謀生路,他譴責暴君暴政,要求開明的君主進行改革。他的思想,他的靈魂已經體現在了他的作品上,他用戲劇反映出當時的社會。

一本《哈姆雷特》以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通過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與反動的封建王權代表的鬥爭。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為爭奪權力而進行的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

他的作品:《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稱為四大悲劇,在不同時期的背景下,他的寫作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

早期,英國打敗「無敵艦隊」後衛,他懷著樂觀的心態用著明朗的話語風格,寫出了一部部歷史劇。中期,在「圈地運動」的背景下,社會矛盾逐漸深化,他懷著陰鬱悲憤的心情寫下了一部部悲劇!晚期,人文主義理想破滅、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他將浪漫主義淋漓盡致的展現到他的喜劇中!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影響著一代文豪的創作風格。可不管身處在那個人背景,他的作品仍然登上了文學之巔!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語言修辭
    他一生創作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以及兩首長詩。他創作的戲劇劇情生動,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精練,惟妙惟肖。他創作的十四行詩格律規整,用詞優美,詩句絢麗,色彩豐富。他還創作了許多新的人物和新的概念,創造了許多新詞和語句。無論是在他的戲劇還是詩歌中,他的創造都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數百年以來,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詩歌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16世紀初,十四行詩傳到英國,在英國詩壇上風行一時,當時產生了錫德尼、斯賓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詩人,而莎士比亞進一步發展並豐富了這一詩體,寫下154首十四行詩,集結成了《十四行詩集》。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中的第18首,這一版本由梁實秋翻譯: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擬?
  • 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1609年,倫敦的出版商人託馬斯·索普(Thomas Thorpe)獲得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獨家印行權,書裡還印有索普的一句神秘的題詞:「獻給下面所刊印的十四行詩集的唯一促成者W. H. 先生。」索普的版本包括154首十四行詩,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最早、最完全的「第一四開本」(The First Quarto)。人們一般認為這些十四行詩寫於1593—1599年間。
  • 美國圖書館收藏外研社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莎士比亞相關書籍、手稿、藝術品和文物收藏,其珍藏版權威世界第一,入藏圖書審查嚴格。此次黃必康教授的譯作《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仿詞全譯本)因其富有創造性的翻譯理念,精美雅致的裝幀被該館接受。
  • 女王為何贈習大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英國女王送給習近平的禮物是一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送給彭麗媛的是英國德比皇家瓷器廠製作的一對燭臺。為何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為禮物?相信這與習近平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有關。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 人物傳: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童年故事
    莎士比亞的童年故事  莎士比亞 (1564~1616) 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 世界文學巨匠。    莎士比亞生於英國倫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鎮。因此, 在莎士比亞六七歲的時候, 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學校, 學習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 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    莎士比亞13歲的時候, 父親破產了, 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依託。他只得中途退學, 幫助父母維持生意, 做些家務。困苦的生活並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冷。
  • 周末閱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篇中永恆的「玫瑰」
    末之在末之看來,植物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植物有時象徵人們的身份,有時影射著人們的外形或性格。」莎士比亞喜歡把俊美的青年比作各種各樣美好的鮮花。如在第99首中,「溫柔的小偷啊,若不是從我戀人的口中盜來了馨香,你的芬芳又來自何方?
  • 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家屠岸先生逝世
    歷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幹部,華東文化部副科長,《戲劇報》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2011年11月,獲得「2011年中國版權產業風雲人物」獎。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5
    SONNET 15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崩壞3:莎士比亞,這位文學大佬明明很強,聖痕設計上卻過於保守
    本期我們介紹英國人莎士比亞!【1】莎士比亞因為視覺小說《幽蘭黛爾》的成功,船長【莎士比亞】也因此成為玩家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作為1款早期聖痕,莎士比亞最初在官網的故事早已不見蹤影,而宿舍故事也並沒有太多關於莎士比亞本人的「濃墨重彩」。
  • 70年前,一個中國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24部戲劇,至今無人超越
    莎翁一生創作38部戲劇、155首十四行詩、2首長敘事詩和其他一些詩歌。像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你一定不會陌生。 Tips:文學上的戲劇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也就是劇本。( from豆瓣讀者:夏瑜) 莎翁作品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浩瀚,出場人物之多、事件之複雜變換、性格之不同、依個人性格地位不同而不同的語言風格……據電子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創作的詞彙量有29066個。文學史上能在浩瀚處媲美莎翁的讓我首先想到的是《紅樓夢》的大觀園。
  • 寫給孩子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中英文版)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文學著作承載的不僅是文字的力量,還有那個年代文化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我們總說中國的唐詩宋詞裡,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許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會閱讀詩詞來了解中國。那如果想讓孩子了解西方文化,能閱讀什麼呢?曾有人誇張地說,讀懂莎翁就讀懂四分之一的世界文學,莎士比亞的作品更是反映了當時西方文化。
  • 莎士比亞作品集:Shakespeare Pro
    【TechWeb報導】這款Shakespeare Pro(下載)應用的限免可以算的上用戶福利啦,大家也都應該聽過莎士比亞的大名吧,今天這款收錄了莎士比亞全部作品的應用自09年上架以來首次限免,閱讀需要一定的英文功底喜歡不喜歡都收了再說。
  • 在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頂級作家們如何改變了世界
    它不是突然重新回到科學和藝術成就,而是真正重新發現了以人為本的古代世界的哲學和藝術,再加上文化力量推動歐洲走向社會和知識革命。文藝復興的靈感並非奇蹟般的共享,而是大批從東方逃到義大利的人的湧入,再加上很大程度上由拜佔庭帝國的崩潰和君士坦丁堡的淪陷引發的。最著名的是佛羅倫斯,那裡的政治和文化現實造就了一個受歡迎的環境,以此使這些想法重新得到重視。
  • 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李爾王》(KingLear)、《麥克白》(Mac Beth)。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歌是美的載體
    威廉·莎士比亞,作為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他創造了近千年來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品,被認為是「俗世的聖經」。其創作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也成為經典,難以超越。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這首詩筆觸細膩優美,行文間充滿了真摯的熱忱,感情濃烈。與當時矯揉造作的作詩風格不同,張力與表現力盡顯。前四句將友人與夏日相比,夏日象徵著生機與活力,表現了對友人外貌的讚頌。然而夏季雖美,卻遲早會逝去,美麗的事物終會枯萎零落。緊接著描寫了自然的規律,總是變化無常。
  • 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打造時代戲劇名片
    201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布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期間,13部新編創排本地劇目登上舞臺,涵蓋京劇、越劇、話劇、錫劇等多個劇種,讓觀眾在「世界文學之都」過足戲癮,盡顯南京城市文藝氣質。7月27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聯主辦的南京文化藝術節「世界文學之都與戲劇創作」高層論壇活動舉行。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27
    SONNET 27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7
    SONNET 17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8
    SONNET 18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