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誕生有幾百萬年的歷史,為何沒有形成對所有病毒免疫的抗體?

2020-12-20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類的簡要進化史

人類祖先的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800萬年前,那個時期人與猿類開始出現分化,出現了臘瑪古猿,它們已經演化為可以初步的直立行走,但活動的區域仍然離不開森林,主要在森林的林間空地、森林與草原的交接處生活。

到500萬年前,臘瑪古猿的一個分支進化為南方古猿,它們完全具備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而且逐步脫離了森林的聚居環境,能夠利用團隊的力量和合理化的分工,捕殺比較大型的動物,腦容量也緩慢地增加,智力水平不斷攀升。

再後來,一部分智力較高的人種又進化為「能人」,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此後,又經歷了直立人、智人階段,在距今大約5萬年前,人類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過程,原始宗教產生,人類進入母系社會,人口數量也越來越多,逐漸遷徙到世界各個地方。

人類祖先的生存鬥爭

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歷史中,始終與自然環境進行著適應、改造、遷徙、再適應、再改造的過程,其中的適應主要是針對自然環境的變化、大型動物的侵擾等,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索取和利用資源的方式方法。改造主要是通過製造和使用工具,對棲息環境的範圍、物種結構、作物培育等進行人工幹擾。遷徙主要是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原有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不足以支撐人類的需求,必須轉移和尋找其它更加適合種群生存和發展的區域。

在這些人類活動的持續進行中,不可避免地發生疾病、被動物捕殺等嚴重影響健康甚至生命的威脅,其中發生疾病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是與自然或者動物直接接觸中,感染了一些細菌或者病毒所致,而那些身體素質好、抵抗能力強的人類,則在與細菌病毒的較量中佔據上峰,最終存活和發展下來,這也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優勝劣汰」的一個縮影。

人類為何沒有對全部病毒產生抗體

如果按照常理來推測,在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病毒以及因病毒而感染的情況應該比比皆是,那麼為何作為人類祖先後代的現代人,沒有對所有病毒都具有抗體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所接觸到的病毒絕非病毒的全部,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截至目前,我們所能發現的病毒,還不到1萬種。而據推測,地球上的病毒種類,起碼有數百萬數千萬之多。所以,人類在演化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新型病毒接觸。

第二,病毒的感染具有很強的特異性。只有當病毒的膜蛋白與宿主細胞中的糖蛋白能夠發生融合之後,才具備了病毒入侵的條件。不同的物種,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細胞,其結構和組成都不盡相同,因此,能夠感染植物的病毒不會感染動物,能夠感染低等動物的病毒一般不會感染高等動物,能夠感染野生動物的病毒一般也不會輕易感染人類。

第三,病毒會發生變異。無論是DNA還是RNA病毒,其在利用細胞物質和能量進行複製的過程中,其染色體中鹼基對的匹配出錯率,要遠高於其它生物。病毒在地球上的存在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億年之前,那個時期地球剛剛形成單細胞生物,病毒的進化過程,完全不同於其它有核生物,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形態,完全利用侵入宿主細胞這種寄生的方式進行。病毒的變異,雖然沒有方向性,但是那些侵入能力更強、適應環境耐受力更高的病毒,在地球上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更高,影響範圍和強度也會更大。

第四,人體免疫系統有缺陷。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皮膚、吞噬細胞和抗體。其中皮膚和皮下黏膜組織可以抵擋大部分的病毒入侵,不過這種物理的抵禦方式不能對全部病毒有效。吞噬細胞只能識別對侵入人體異物產生明顯排斥反應的細菌和病毒,另外一些人還會產生吞噬細胞的數量和功能缺陷性疾病。抗體是人體抵抗病毒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有效的抵禦方式,不過抗體只有在病毒入侵細胞實現複製且病毒數理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形成,在沒有病毒入侵之前,或者在不了解病毒沒有相應的疫苗情況下,人體不可能對新型的病毒產生抗體。另外,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力有高有低,對於那些免疫能力較低的人群,即使產生了抗體,對於病毒的複製也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也會引發疾病的產生甚至威脅生命。

總結一下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雖然包括身體素質、腦容量、內部器官等各個方面,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相應改變,使人類更加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然而對於病毒的入侵,無論是在所接觸到的病毒種類,還是自身產生抗體方面,都是後知後覺,再加上病毒發生變異的速度很快,人體免疫系統跟不上這種變化的節奏,因此,即使人類的進化過程很漫長,也不能夠對所有的病毒產生抗體。

相關焦點

  • 英國「群體免疫」的關鍵:感染病毒後就會有抗體嗎?
    思路清奇的英國政府還有更加令人驚愕的舉動:當所有「中招」的國家都忙著實行越來越嚴厲的防疫措施之際,唯有鮑裡斯政府提出了「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公共衛生戰略。 這似乎是一种放任民眾感染新冠病毒,以此激發人體產生免疫能力的激進策略。
  • 對新冠病毒天然免疫的都是什麼人|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季節性|免疫|...
    我們國家最近也陸陸續續開始有了散發案例。然而,包括新冠病毒在內,歷史上的任何瘟疫,總有一部分人天然免疫。這也是遠古到古代,雖然歷次瘟疫流行都曾屍橫遍野,卻沒有讓人類滅絕的原因。新冠病毒感染自然也不例外,總有一小部分人,即便是經歷了高危的暴露時間,也沒有感染,或者雖然感染,但症狀輕微乃至沒有症狀。那麼這群幸運兒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 為了對抗病毒,人類免疫系統都進化出哪些機制?
    病毒被清除過程中,它自己也有程序化死亡的過程,這些細胞由於沒有了病毒抗原就逐漸地消退掉,最終形成記憶T細胞,這是理想的情況,一次完整的免疫反應是:我們被感染,然後產生了獲得性免疫,指數增長,殺死並清除病毒,最後形成免疫記憶系統,下一次再感染的時候就可以很快地抑制住。當然這是理想情況。病毒複製很快,可以通過隨機突變去尋找、抵抗免疫效應及抑制的過程,我們姑且叫它病毒抗T細胞免疫。
  • 一文揭開「抗體免疫」的面紗:中和抗體和疫苗的區別是什麼
    3月27日   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張政教授團隊合作,從康復者體內成功分離出高效抗體,可以中和新冠病毒。張林琦表示,在20幾種抗體測試中,有4種抗體能夠成功阻斷新冠病毒,其中有2種抗體的阻斷效果特別好。預計5月底,其單克隆抗體藥物將進行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實驗。
  • 羊駝體內發現「納米抗體」,科學家:比人類抗體強太多
    這項研究的結果,是發現了一種極為強大的抗體。我們都知道,人類感染新冠病毒並康復後,身體內會產生抗體。但人體自身的抗體,不能長時間維持在一個有效濃度,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有限。匹茲堡大學發現的這種抗體被稱為"納米體",比人類產生的抗體結構小几倍,但在抵抗冠狀病毒方面卻有奇效。
  •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如何保衛人類健康?
    我想很少有人會認真去讀一本關於免疫系統的書,但是我在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會覺得,哇,好慶幸,能夠對自己的免疫系統有這樣深入的了解。這真的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在人類很早以前,所有人看待病症的時候,都會認為有可能是神降下來的災殃,後來提出說,有四種不同的體液決定著我們身體的疾病。當然中醫也有很多自己的說法。
  • 各國大規模檢測民眾體內抗體,群體免疫真能實現嗎?
    IgM,是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多在發病3~5天後開始出現陽性,慢慢地,IgG抗體的數量會更多,這種抗體在感染後10~15 天產生,可在血液循環中保持較長時間存在。儘管所有的抗體大體上都很相似,但在Y形蛋白質分叉的兩個頂端有一小部分可以發生高達百萬種以上非常豐富的變化,該位置就是抗原結合位。每一種特定的變化,可以使該抗體和某一個特定的外來目標——抗原相結合。
  • 其實人類沒那麼「純種」:你的身體裡,竟有8%的基因來自於病毒
    這也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病毒,被稱為菸草花葉病毒。隨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之所以讓大家感到恐懼,是因為它具有非常快的進化速度,這也是病毒性疾病難以治療的一個原因。
  • 致敬那瘋狂的腫瘤免疫40年:人鼠嵌合到人源化,再到全人源單抗
    從雜交瘤技術誕生,到2014年紅遍全球的首個全人源PD-1單抗Nivolumab獲批,足足間隔了40年。抗癌抗體技術從鼠源、人鼠嵌合、人源化,一步步走向全人源,歷經數次激動人心的革新與升級,才成就了今天的安全高效的腫瘤免疫治療。
  • 誰是病毒?極端自然災害是不是地球對人類破壞活動的一種免疫反應
    恐怖的伊波拉病毒人類自從發現微生物之後,由細菌窺視到了病毒,同時揭開了自身的許多生命奧秘,比如免疫系統,知道我們的自身具有免疫監視、防禦和調控作用,知道了我們的身體有單核吞噬細胞,有抗體,有溶菌酶,有發燒和化膿的應激反應,這對於外來病原體微生物來說就是一次次的驚天大災難,而對於地球自己就是一種開啟免疫功能的自我保護。
  • 新冠病毒抗體有效期有多久?8周
    由上圖2可知,急性感染期檢測到30例IgG的無症狀感染者中有40%在8周後其抗體水平已檢測不出,同樣,在31例有症狀感染者中近13%也在8周後檢測不出抗體。這說明了什麼?1、啪啪打臉「群體免疫」首先,無論是無症狀感染者還是有症狀感染者,存在一部分人8周以後其體內免疫獲得的新冠抗體將「消失」,隨之而來的保護屏障也消失。這也恰恰給國外部分國家所倡導的「群體免疫」啪啪打臉。
  • 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有天敵嗎?
    在醫學界,人類認為生命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生長和運動是生命的本能, 生命通過繁殖而延續, DNA是生物遺傳的基本物質, 生物是有個體發育的經歷和系統進化的歷史, 生物對外界刺激可產生應激反應並對環境具有適應性。生命就是集合這些主要特徵, 開放的物質存在形式。
  • 病毒:人類進化的最強推手!
    作者 | 苗德歲(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教授)病毒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病毒與人類之間的協同進化,從人類起源開始,一直是緊密相連的。病毒與人類宿主之間的持久鬥爭是人類演化的關鍵推動力,甚至於可以說,沒有病毒,就不會有人類!
  • 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 對孩子有影響嗎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不了解什麼是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這種病毒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對哪類人是存在危害的呢?今天就隨著小編去了解關於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治療以及如何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下吧。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這個病症的概念,了解它是對哪類人群會造成傷害,是怎麼形成的,下面就一起去了解關於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的具體知識吧。
  • 人類其實無法戰勝病毒,這才是人類能夠活下去的真正原因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病毒是如何影響人類進化的。迄今為止,人類唯一消滅的病毒是天花病毒,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種病毒可以被人類消滅,而天花病毒之所以會被人類消滅,或許僅僅是一個巧合,為什麼說是一個巧合呢?我們的體內有97%的基因,是不具備形成任何活性物質的,只有3%的基因包含著形成細胞的信息。最初,科學家將不編碼的基因,稱之為「垃圾DNA」,認為這些即無害,又非有益的「垃圾DNA」,只是依附在我們的身體上,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將這些基因稱之為「非編碼DNA」,它們雖然不編碼,但是,對人類的進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尋找中和抗體迎戰新冠肺炎:直接阻斷病毒入侵細胞
    血漿療法雖好,但有一定風險,因為血漿因人而異,是一個複雜的混合物;而且血漿來源有限,不可能大規模使用。康復期病人的血漿中的關鍵成分是免疫系統產生的某種抗體。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它的分子量是氫原子的15萬倍。所有抗體都有Y字形狀的結構,像兩把「鉗子」,用來捕捉抗原。那對我們來說,抗原就是新冠病毒。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通過對成年人和嬰兒中的這些B細胞受體進行測序,他們發現了令人吃驚的抗體序列重疊,這些重疊可能為開發在不同人群中起作用的疫苗和療法提供了潛在新的抗體靶標。作為一項大型的多年計劃的一部分,這項研究旨在確定人們能夠應對和適應各種各樣疾病的遺傳基礎。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2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這一進展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生物學研究與高性能前沿超級計算的結合。
  • 了解人體的免疫大軍,2020年我們一起努力面對新冠病毒
    2020年在人類歷史上,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來勢洶洶又有些傲嬌的像個公主皇冠的新冠病毒,全世界都在它的淫威下瑟瑟發抖。從最初的不以為然,到現在的談冠色變,原本以為已經完備強大的醫學科技,變成了馬奇諾防線,我們的身體似乎變得弱不禁風。
  • 輕度COVID-19後體內新冠病毒免疫記憶持續
    所有HCs均未檢測到血漿SARS-CoV-2 RBD特異性抗體或S-特異性抗體,高於2020年之前抽取的歷史陰性(HN)血漿樣本平均值的三個標準差(SDs),因此認為所有HCs之前均沒有SARS-CoV-2感染(圖S1)。在對SARS-CoV-2感染的最初反應期間,激活的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在血液中大量增長(Mathew等人,2020)。
  •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終極武器戰疫史話
    作為消滅疫病的終極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發制敵的優勢,無疑成了公眾的希望。  2月22日,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宋志恆表示,第一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