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傳來魏柳南(VAIRON, Lionel)博士因癌症不幸離世的消息,這是臨近歲末最令我難過的灰暗的一天了。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人類社會百年未有的疫情大流行,太多的人離開了,但是親切和熟悉如魏博士這樣的朋友離去,於我還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他的離去無疑是中法兩國友誼事業的巨大損失。
魏柳南先生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曾常駐中東和東南亞,同時致力於中國問題的研究,是法國乃至歐洲漢學界數得上的活躍人物。2015年7月,魏博士經察哈爾學會時任秘書長張國斌先生推薦加入察哈爾學會,成為學會高級研究員,為學會公共外交領域事業的開展作出過不小的貢獻,我本人與魏柳南博士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特別是今年疫情大暴發以來,我國的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時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種勢力圍剿攻擊中國的輿論鋪天蓋地。魏博士儘管已是抱病之身,還堅持在法文和英文媒體上替中國客觀發聲,理性的分析和中肯的觀點立場贏得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尊敬。
這一年多來,我也不時收到魏柳南博士電郵轉來的文章,這樣替我們說話的外國人,特別是一個有影響的歐洲漢學家,在今年這樣的大環境下,其實是很難得、不容易的。
如果說自1964年法國成為第一個同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兩國關係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那麼魏柳南先生就是新時期這條友誼之路的推動者和維護者。他摒棄了很多西方媒體帶有偏見的觀點,從客觀的角度看待中國發展,在很多場合駁斥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導,同時也在很多平臺對中國如何更好地與世界溝通發表了比較中肯的看法。他酷愛中國的政治、文化並深入研究,也曾分析西方媒體對中國謠言和誹謗背後的真相;他曾在「南南人權論壇」上發聲「每個國家都應該走符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也曾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示「中國的抗疫成果有目共睹,不容詆毀」。
2006年,魏柳南博士出版了一本書叫《中國的威脅》,有媒體採訪他出版這部書的目的,他表示當時最主要的想法是讓法國人增強對中國的了解,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來駁斥在歐洲盛行的「中國威脅論」。
我也拜讀過魏柳南博士的這部著作,雖然題為《中國的威脅》,但更多是以國際視野的外交理念對21世紀中國的崛起進行比較深刻的分析,客觀地指出了一些問題,同時也提供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對我國經濟建設和對外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同時也讓西方民眾更客觀真實地了解發展中的中國。
魏柳南博士加入察哈爾學會以後,無論是在參與學會活動中的建言獻策,還是私下場合的溝通交流,他對於公共外交工作的獨到觀點都讓我很受啟迪,收穫很大。他在解讀西方對中國的誤解時曾指出,中國始終用「中國的方式」來和世界溝通,有些觀念對中國人而言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對西方人來講就很難理解。比如「和諧社會」這種源自儒家學說的概念對於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外國人則很難理解這一概念。比如「小康社會」如果用英文或法文是很難翻譯的。因為在西方文化體系中,沒有這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溝通的方法。
魏柳南博士在我們的緬懷與思念中離開了,但他留給人們的寶貴思想和實踐經驗將激勵更多人在推動中法、中歐友誼的道路上堅定不移走下去。我們會一直惦記著這位在2020年聖誕節前夕遠行的法國同事和朋友!
(作者系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察哈爾學會會長)
作者:韓方明
編輯:黃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