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意│佛像的常見造型

2020-12-22 冀藏文化網拍

同道者同行,同行者同享

關注冀藏文化

同享同樂

佛教造像的形象眾多,不免讓人眼花繚亂。欣賞佛像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辨別其造型,實際上佛像的造像是有規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神格來塑造。

佛像的常見造型

佛教造像按照其在佛國的視覺形象,可以分為佛形、菩薩形、聲聞形、憤怒形、童子形、天女形、神王形、天人形、鬼形、畜形等。

佛形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燃燈佛、彌勒佛、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盧舍那佛等都屬於佛形。

元代宮廷風格釋迦牟尼佛像

佛具有三十六相、八十種好。最突出的特徵是頭頂有圓形隆起的肉髻螺發或波狀發。佛的衣著樸素,不佩戴瓔珞、釧鐲等裝飾物,一般不戴冠,只有毗盧遮那佛除外。諸佛像的眉間白毫可有可無,身披通肩式大衣或坦肩式大衣,漢式佛教造像中還有褒衣博帶式大衣。

藥師佛

據佛經記載,佛、菩薩的體態、容貌中有三十二種顯而易見的特徵,稱為「三十二相」。有八十種微細隱秘難見的特徵,稱為「八十種好」。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

菩薩形

菩薩形的造像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思惟菩薩等。不同尊名的菩薩,雖造像上的標誌不同,但大體上都是頭戴寶冠,上身袒露,下著長裙,有的披帛,佩戴耳環、瓔珞、項鍊、臂鐲、腕鐲、足鐲等。

宋代 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文殊菩

唐 彌勒菩薩

北齊 思惟菩薩像

聲聞形

聲聞形又稱「比丘」形,羅漢、祖師、弟子、布袋和尚、地藏菩薩等都屬於這一造型。聲聞形與佛形相似,但頭上無肉髻,剃髮,身穿僧服。

宋 羅漢像

宋 銅地藏菩薩像

憤怒形

憤怒形是表現佛教護法神的憤怒相。不動明王、大威德金剛、大黑天、吉祥天母等都是憤怒形。憤怒形佛教造像一般都是多臂、多面,面目猙獰恐怖,大多以蛇為瓔珞,或以虎皮為裙,手持寶劍、金剛杵、法輪等法器。

清 銅鎏金六臂大黑天

清中期 銅鎏金吉祥天母像

天女形

表現女性菩薩或供養天女的造像,一般採用天女形,造型豐滿健美,乳圓腰細,姿態優雅。

西藏14世紀(丹薩替寺) 銅鎏金天女像

童子形

童子形是頭頂上結髮,容貌如同天真活潑兒童的造像,非常可愛。觀音的脅侍善財童子就屬於童子形。

明代銅童子-冀藏文化有售

高6.7CM。

童子保存完美,站立於蓮花臺座之上。

頭梳三髻,耳飾一對誇張耳襠。

眉心一點白毫裝飾,眉目憨厚,笑容可掬。

胸前有一項圈樣裝飾,兩手合於胸前,似在行禮。

童子下身著短褲飾圍裙,赤足,手腕、腳腕均有鐲飾。

神王形

神王形即是身著甲冑的護法神形象,多呈憤怒相,如金剛力士、四大天王。

北宋 鎏金銀神王像

佛教四大天王像

鬼形畜形

鬼形畜形是表現夜叉、羅剎等鬼眾的相貌,以及佛教鳥獸的形象。

清 銀合金羅剎天像

天人形

天人形表現梵天、帝釋天、飛天、摩利支天等諸天的形象,表情大都歡喜、慈悲。

帝釋天

銅摩利支天坐像

漢白玉飛天像-冀藏文化有售

長18cm。

飛天神態歡喜,姿態飄揚。

歷│小明不及格│粉彩還是淺絳,鬥彩還是五彩?這到底是個什麼釉彩?

史│重器│唐代鎏金鏨刻纏枝花卉銀瓶

文│碰瓷│「不可踏春青,便請入室來」時花清供的雅趣,從花器開始

章│原想抱佛腳,而實際上……

懷希冀於美,故品有所成。

冀藏文化網拍,品藏希望。

點擊這裡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進藏傳佛教:了解密宗佛像造型藝術
    自藏傳佛教誕生以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中, 藏傳密宗佛像藝術就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立足於雪域高原, 在「潤物細無聲」中深深地影響著藏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乃至思維方式等。由於藏傳密宗佛像是佛教在融合苯教教義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因此, 作為傳播手段和工具的藏傳佛教藝術也必然是佛苯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即以苯教形象為基礎, 以佛教義理為指導的感性形態, 是佛教義理的感性顯現。
  • 中國的剪刀手造型比英國早1000多年?龍門石窟的佛像告訴你答案!
    賓陽北洞裡面有個大家都十分追捧的佛像,因為這個洞窟裡的主佛擺了一個剪刀手的造型。但是大家都知道剪刀手的造型是最早是英國首相邱吉爾為了紀念二戰勝利而發明的手勢,英文字母V,就是對應英文單詞Victory勝利的意思。難不成咱們國家的剪刀手造型比英國還要早一千多年嗎?
  • 最不正經的佛像公園,造型怪異,卻能吸引大量遊客的參觀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景點是一個佛像公園,不過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是一個雕塑公園。寮國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是佛教最早傳入的地區之一,到今天寮國也依然是一個佛教國家。因此,在這座面積僅為23.68萬平方公裡的狹長地界中,就有數千座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廟宇以及隨處可見的橘色袈裟。在這座寺廟多如牛毛的佛教聖地中心,又數位於萬象的香昆寺最為獨特和詭異。
  • 關於請佛像的常見問題(佛像和經書哪個更重要)
    一、佛像開光是一種啟用儀式,佛像表法佛菩薩,需要用佛教開光儀軌對佛像進行淨化,然後需要裝藏最後是請佛菩薩落座。(佛菩薩的身相可以幻化無量無數,所以自然可以落座在無數尊像中)二、座像好還是立像好?無論是佛像還是神像都無差別。
  • 如何讀懂一尊佛像|佛像背光
    佛像起源於印度佛教。最早因為釋迦牟尼歸天后,為了懷念而製作的像。從印度傳到中國,經由朝鮮再傳到日本。隨著時代的變遷,說經傳教在民間的傳播,佛像種類開始出現更多變衍。大致分為:佛,菩薩,護法諸神等。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藥師佛,彌勒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
  • 才不違背佛意!
    才不違背佛意!很多人學佛以後,便開始懷疑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不是佛法所提倡的,如果現在自己從事的行業,是佛法不提倡的,又該怎麼辦?繼續做下去,心不安,轉行又無出路,家人還等著自己賺錢照顧,想要轉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也曾左右為難過,或許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穫,知道自己以後,該從事哪些行業,不該從事哪些行業,如果現在從事的行業,是佛法不允許的,是否應該轉做他行。
  • 如何鑑定明清金銅佛像
    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臺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 肥,呈一周對稱分布。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蓮座邊緣有連珠紋一周,蓮瓣圓潤,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甲 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  清代佛像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目傳神。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 國慶旅行知識第一期:來到寺廟,你會分別出各種佛像嗎?
    現保存完好和新建寺廟有上萬餘座,相信大家國慶期間一定會去到全國各地的寺廟,可很多人在拜佛時,都不認識佛像上到底是哪位,這樣導致發生了很多尷尬糗事。釋迦摩尼佛和阿彌陀佛很多普通的大眾在拜佛的時候,是區分不了釋迦牟尼像阿彌陀佛像的。
  • 為收集佛像痴狂,聽蔡志忠講述他與三千佛像的故事
    回家後,蔡志忠把佛像擺在書桌燈光下,「哇,好美啊」,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自此,蔡志忠在收藏銅佛的路上一發不可收。1992—1994年間,香港古董街人行道上,鋪滿了來自中國的各種古董:西漢高古銅器、北魏佛菩薩石雕、北魏「胡人」彩陶、唐代仕女彩陶、唐馬彩陶、字畫、文玩、陶瓷器,琳琅滿目。蔡志忠則目標明確,每隔3周,就去搜尋銅佛。
  • 古印度佛像識別指南:「犍陀羅」「秣菟羅」什麼意思
    參觀佛教造像展的時候,展廳中經常會有或多或少的古印度佛像,安靜地矗立在那裡,說明牌上的文字也和佛像一樣高冷難懂,什麼「犍陀羅」「秣菟羅」等等。 仔細看看,佛像的長相似乎也都差不多,沒啥差別。 但古印度作為佛教的老家,怎麼可能會有千篇一律的佛像造型呢?
  • 半偏袒式佛像袈裟溯源:何以中土流行,印度反而罕見
    半偏袒式形制的佛像袈裟在現存最早的一批中國佛教石窟以及北涼石塔中極為常見,並在入唐後成為袈裟主流形制之一,滲透到朝鮮半島、日本以及藏傳佛教地區,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這種袈裟形制在印度本土卻極為罕見。一 引子佛像袈裟的半偏袒式形制,不同於印度常見的通肩式、偏袒右肩式,特指以袈裟不同程度地遮蓋右肩、右臂的穿著方式。這種袈裟形制,在現存最早的一批中國佛教石窟以及北涼石塔中極為常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佛像該如何擺放?
    下面就,大家問的比較多的《佛像該如何擺放?》問題做分享:我們都知道把佛請回家,如果不正確的設置好,不但不能招來好運,反而會招來黴運,那麼佛像請回家後該如何擺放呢?常見的如家神、釋道儒等各家神像。  依照習俗,擺放神桌應向大門,而」文財神」例外。  祖先像不宜與天神平排,有些人家把祖先的牌位照片擺放在神桌上,與觀音、關帝、黃大仙等平排,放在一起供奉。其實這並不適宜,因為祖先只是家神,與這些天神自難相提並論,應該把祖先放在」天神」之下較為適宜。
  • 湖州石雕佛像廠家-邯鄲之窗
    此外,在西域還發現了一尊骨瘦如柴、佛像頭有光輪、貌似古希臘人形象的早期佛像。這些迄今發現的早的佛像說明。根據石雕佛像圖片設計製作雕刻出精美的佛像雕塑,登陸網站查看聯繫方式,諮詢石雕佛像價格,相信我們的石雕佛像產品能讓你滿意 2013年08月07日 本站原創次佛像雕塑,石雕財神(圖片)由雕刻廠生產提供,專業的石雕,作品風格獨特,佛像雕塑,石雕財神,石材做工精美,工藝精湛,公司直銷,價格全國低,歡迎選購:上一組產品:佛像雕塑_關公(圖片)下一組產品:石雕佛像_關公(圖片)更多關於石雕佛像相關信息石雕佛像_
  • 我國僅存的兩尊 遼代阿難、迦葉白瓷佛像
    這兩尊瓷像為定窯精品,胎質細膩,釉色潤亮,是目前我國僅存的兩尊白瓷佛像。細觀兩尊白瓷佛像,迦葉尊者呈老者造型,光頭,雙目圓睜,額頭、下頜皺紋刻劃清晰,身著交領袈裟,衣褶密集,左手撫膝,右手隨意放在胸前,依坐3孔石座上;阿難尊者青年造型,光頭,慈眉善目,身著交領袈裟,衣褶密集,左手撫膝,右手執念珠平舉至胸前,倚坐3孔石座上。
  • 雙流小山坡 竟埋上百佛像
    新華網四川頻道訊:一次偶然機遇,村民謝太婆在家附近的山坡上發現一座半掩埋在土裡的佛像。當十幾位村民將這座佛像起出時,十多座深埋在土裡的佛像也露出頭角。昨(29)日,隨著村民將一座座石雕佛像出土,這些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的佛像終於得見天日。村民粗略統計,這方圓20多畝的小山坡竟然埋了上百座佛像。
  • 敦煌壁畫中的藥師佛像
    敦煌尊像畫中的藥師佛造型,除少數在說法圖式中為結跏趺坐姿外,大量的藥師三尊像和獨尊像為立姿說法像,基本特徵是左手託缽,內盛藥丸,右手持錫杖或施無畏印。從藥師佛手執的法器上考察,很明顯地與施藥救濟眾生諸病苦、除「九橫死」厄難、施予戰勝病魔無畏的精神力量有密切的關係。
  • 陳建評:瓷塑佛像傳承人
    再看館內陳列的佛像作品,造型協調,線條流暢,寓意深刻,個性鮮明,雖是千姿百態,絕不雷同,每一件作品都是美輪美奐,恰到好處。圖:普陀山道生法師的題名"建評陶瓷藝術館"據陳建評介紹,雖然年僅37歲,他卻是已經從藝近20年了。
  • 表哥兒子結婚差錢,把祖傳造像20萬賣與大哥,專家:這不是佛像
    ,所以就找到了我把這尊他們家祖傳的佛像賣給我,當時我表哥給我說這尊造像價值20萬 ,因為是親戚,所以知道是表哥家祖傳的,我也就沒還價就買了,這次來事想請專家給看看這尊佛像是哪個年代的。專家:這不是佛像,是菩薩像,我們看它那個瓔珞手串這種這是菩薩的一個特徵,然後戴著五葉花冠,耳鐺,到處打扮的很漂亮,這都是菩薩特有的,然後分辨是主要看它的手印和手上持有物,這尊造像因為它手上拿把劍,是代表文殊。
  • 五尊北周時期的巨型彩繪石佛像驚現西安(圖)
    人民網西安5月28日電  日前,在西安灞橋區紅旗街道辦事處灣子村史家坡的一處磚廠,工人用推土機取土時,意外發現了5尊巨型立佛和四件蓮花獅子佛座,後經村民與文物管理部門聯繫,主動將佛像和蓮花座送交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
  • 要佛像還是要國寶?佛像身中「裝藏」寶物,日本專家陷入兩難境地
    在專家們進一步掃描之後,發現佛像中藏有近200件文物,應該是在建造佛像時被人為放進去的。按照比較專業的說法來講,這種做法被人稱為「裝藏」。簡而言之就是在建造佛像之時,工匠會在佛像背後預留一個洞,然後在開光時由主持或得道高僧,將事先準備好的經卷、寶物、五穀、金屬肺肝,按照先後順序放入佛像中封存。當然,佛像內的藏品種類也多種多樣,活佛、高僧的肉身或舍利,或者是甘露丸、嘛呢丸、藥材、花草、水土,以及聖物、經咒、符等,這個工序就被人們稱為「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