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高考成績如果在省本科控制線上30分左右時,受招生計劃、考生人數、城市選擇、報考專業等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在院校志願填報時更多複雜和困難。那麼,這個時候採用線差法還是位次法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和指導。
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線差法,什麼是位次法?
1.線差法
線差,就是本人高考成績與高考批次控制線之間的差值;
比如,某一江蘇理科考生的2019年高考成績為370分,本年的一本省控制線是345分,二本省控制線為307,那麼該高生的一本線差就是25分,二本線差就是25分;
一般情況下,一個高校的投檔線高於省控制線的分值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這就是可以利用線差作為院校志願填報的理論根據;
2. 位次法
位次,就是指各省將當年考生按文、理分科將考生的高考生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形成「一分一段表」,考生在表中的排名就是位次。
比如,江蘇理科2019年的一分一段表部分截圖如下,如果某一考生的高考成績為370分(選測等級為BB),從一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該考生的在江蘇省的排名為25164,且370成績的考生共1441位,這就是考生的位次情況。
由於每年全國各院校在各省的招生計劃基本穩定,也就是說位次與各院校的招生計劃數有一定的對應關係,這就是採用位次作為院校志願填報的理論根據;
3.本科上線30分用線差法還是位次法?
由以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當考生的成績越高時,同一成績的人數越少,其位次與各院校在各省的招生計劃數對應關係越強,即採用位次法來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填報志願越精確。而當考生的成績距離省控線較近時,同一成績的人數較多,其位次與各院校在各省的招生計劃數對應關係越弱,則採用位法來分析進行志願填報的誤差就較大,此時應該結合線差法進行綜合分析。
以江蘇南京一所著名的民辦本科院校「三江學院」為例,其近3年在江蘇省的理科錄取數據如下表: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錄取線附近的同分考生人數眾多,再考慮其它因素,從理論上來說,基於位次分析精度較差,但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此時,如果再結合線差進行分析,就基本能夠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
希望上面的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您的點讚和關注對我很重要,麻煩您幫個忙點個讚或關注我,謝謝,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