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春春 春熙照相館 收錄於話題#光圈雜誌7個
今年冬天,在一場大流行病、全球抗議運動和美國戲劇性的總統選舉之後,光圈雜誌(Aperture)發布了新一期主題「烏託邦」。這個問題表明,當集體意志存在時,其他生活方式也是可能的。
在《烏託邦》中,藝術家,攝影師和作家設想了一個沒有監禁的世界,記錄了有遠見的建築,尊重同性戀的空間和創造力,並通過精神上的自我表達夢想自由。他們表明,烏託邦不是一個牽強的計劃,而是重塑我們未來的一種方式。
其中一篇簡介中,薩拉米沙·蒂萊特(Salamishah Tillet)考慮了泰勒·米切爾(Tyler Mitchell)關於黑人在開闊的綠色空間中休息的觀點,米切爾不斷地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來減少看到和被看到的攝影結構中固有的層次結構?薩拉·克內爾曼(Sara Knelman)展示了羅娜·辛普森(Lorna Simpson)、米卡琳·託馬斯(Mickalene Thomas)、薩拉·科維納(Sara Cwynar)和阿蘭娜·菲爾茲(Alanna Fields)的女性主義拼貼作品釋放的可能性。朱利安·羅斯(Julian Rose)與電影製作人馬特·沃爾夫(Matt Wolf)談起了他最新的紀錄片《地球太空船》(Spaceship Earth 2020),該紀錄片講述了1991年創造《生物圈2》的人們。安特沃恩·薩金特(Antwaun Sargent)將黑人同性戀藝術家的旅程追溯到沉浸的欲望中。
本期還包括大衛班傑明·雪莉(David Benjamin Sherry)、艾倫·弗拉姆(Allen Frame)和巴拉拉瑪·海勒(Balarama Heller)的精彩作品,他們的作品跨越時間和地域,從波希米亞式的紐約到印度的哈裡∙克裡希那(Hare Krishna,崇信印度教黑天神)隱匿地點。
作家克裡斯·詹寧斯(Chris Jennings)在奧利維亞·萊因(Olivia Laing)和妮可·弗萊特伍德(Nicole R. Fleetwood)等作家的一系列反思中指出:「當世界被摧毀被塑造,會引發烏託邦式的想像。」 烏託邦的概念不應局限於對一個完全實現的理想社會的幻想,或者過去那些規模龐大、經常失敗、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計劃和社會實驗。相反,我們可能認為烏託邦是一種使我們免於絕望的視野和思想模式。
Shikeith, Prince, 2019,Courtesy the artist
Tyler Mitchell, Still from Idyllic Space, 2019
Tyler Mitchell, Untitled (Family Time in the Park), 2019
#往期雜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當代攝影,藝術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