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用PKPM或YJK進行剪力牆設計輸入參數時,經常會遇到這樣兩個問題:一個是計算嵌固端到底怎麼選取?再一個就是容易忽略的問題,風荷載是否與地震作用同時考慮?下面咱們就簡要的回答一下。
⑴、計算嵌固端的合理選取
高層住宅建築一般都會設有地下室,地下室的周邊一般都會有混凝土外牆,這個外牆對上部結構的剛度貢獻還是很大的,所以上部結構的計算嵌固端儘量選取在地下一層的頂板處,通過很多的實際工程發現,拿地下一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是一種最合理、最經濟的處理方式,而且地震破壞後也容易維修。
當然,有地下室的高層剪力牆住宅建築,當地上一層室內外高差大於1.5m或地下一層與首層的側向剛度比不大於2時,還是建議選取在地下一層的底板處。但是地下一層的頂板的位置還是有實際的嵌固作用,還是建議做一下加強處理,比如把板厚增加,把配筋率按嵌固端的要求設置等等。實際從地震的破壞情況來看,還很少有從地面以下發生破壞的。
⑵、風荷載是否與地震水平作用同時考慮
關於這個問題,在《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中有描述。通過表5.6.4,我們對於高度大於60m的高層剪力牆結構中,風荷載應與水平地震作用應同時考慮,風荷載組合值係數 應取0.2。高度小於等於60m的高層建築及多層建築中,風荷載不起控制作用時, 可取0。在我們的平時設計中,經常發現有結構設計人員在高度大於60m的高層剪力牆結構參數輸入中,未將"風荷載與地震作用同時考慮"這個選項勾選,造成內力及配筋計算偏小,使結構工程存在較大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