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時候,我們並沒有做劇烈的運動,也許只是靜靜地坐著,可別人的一句話,可能是老師吧:「這次期末考試,小雨同學總分全校第一名,我們給他鼓掌。」這時,我的心兒怦怦跳起來,為什麼呀?因為我就是那個小雨,我的心現在正激動著,好像要跳出來發表一下獲獎感言似的。
再換另一種情景。你剛進教室,可門背後有個同學,突然跳出來衝你大叫一聲,你嚇得「哎呀!」叫一聲,接著回頭罵他:「臭小子,嚇死我了。」如果再摸摸自己的心臟,這小子也被嚇到了,在那麼瑟瑟發抖呢。
那還有什麼情況呢?有時候,事情並不突然,我們明明知道要去做這件事,可就是按捺不住劇烈跳動的心。你告訴它:「行了,別那麼緊張,你那樣子會害我發揮失常。」可它還是一個勁地怦怦跳,越和它談判,越希望它平靜下來,反倒讓它越緊張個沒完。這個情況有沒有?比如你要參加一次全校的演講比賽,面對黑壓壓的全校師生,你走上演講臺的那一刻,你的心會是那樣坦然嗎?也許心臟還辯白地告訴你:「你說說,這現場有兩千多學生,我沒有暈過去就夠強大了的了,還嫌這嫌那,差不多得了。」真沒法子。
因此說,我們的心總是莫名其妙地就跳得快了,也許是人體的正常反應,是想保護我們吧,因為心跳加快,你就更有力去應當突發的情況。比如跑得更快,身體更靈敏,腦子轉得更急,當然你的表現也會失了常態,當然會失了常態,分明心跳都加快了,還能常態嗎?比如剛剛說到的演講,原本你是想表現的鎮定一些的,但也不必刻意鎮定,如果你把緊張發揮成稍顯誇張的肢體語言,可能反倒效果更好了。
總之一句話,我們的心的確就那麼怦怦跳起來了。今天的習作也就是要我們選一次這樣的時刻,把事情的經過講清楚,然後就是把怦怦跳的感受、表現特意地描寫出來,就可以了。
因此,重點是結合老師上面的舉例,想想有哪些經歷讓自己心兒怦怦跳起來過。
下面這一篇,供同學們參考。
一個夏日的夜晚,我在書房裡寫作業。八點多了,夜依然的熱,為使家裡能涼快些,我把窗戶大大地開著,室內明亮的燈光灑出去,像拋向蟲子們的媚眼,因此,它們來了,爬在紗窗上向室內瞅著。也許還想再能臨近些燈光,像飛蛾撲火一般,愈加投入到燈火的懷抱中,它們就在那紗窗的小孔上不安分起來,或坐著想辦法,或徘徊著希望能覓到一個可以鑽進來的縫隙……
蒼天不負不心人,蒼天連那蟲子也不負,有些蟲子莫名其妙地進來了。當然能進來的,多數是不起眼的小飛蟲,像米粒那麼大,繞著燈光胡亂地飛,不知想要弄些什麼名堂。它們是那樣的微小,我就視若灰塵一般,只是若無其事地繼續做我的作業。
猛地,我聽到「撲哧」的異聲,響動很大,絕不是一般的小蟲子。抬頭四處瞅瞅,沒發現什麼,就以為是窗外的聲音,也沒太在意。突然,「撲哧」聲又響起,還沒反應過來,只覺得頭髮上落下了什麼東西,我下意識地用手一拔拉,一個有蠶豆大的甲殼蟲滾到了我的書桌上,仰面朝天,灰褐色的,圓頭圓腦,亂蹬著六條腿。我「啊」地慘叫一聲,那叫聲分明就發著顫,在這樣恐懼地時刻,我連叫爸爸的意識地沒有了,只剩無助地「啊」。
我連蹦帶跳,連哭帶喊地衝出書房,爸爸和媽媽也被驚到了,那聲音是悽厲的,他們以為我遭遇著多大的不測,才會這樣的恐懼,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奔了過來。爸爸人未到,聲音先來了:「別怕,別怕,爸爸來了。」我撲到爸爸懷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只覺得心怦怦地狂跳著,比50米跑後還要激烈。
爸爸忙問:「怎麼了?」我指指屋裡,說道:「大蟲子」,接著用手一比劃,「怎麼大,爬在我的腦袋上。」媽媽看了我一眼說:「看把兒子嚇得,臉都煞白了。」
後來,爸爸怎麼收拾的那蟲子,我沒敢進屋去看,我只是躺在媽媽的懷裡,聽著我的心兒怦怦地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