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在全面淨值化轉型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在加速創新。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力推ESG主題新產品,即關注被投標的的Environmental(企業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績效,而非僅傳統財務績效,作為考量和參照標準來決策相關投資組合。
比如光大銀行理財正在發售的「陽光紅ESG行業精選」,是其成立以來推出的第三隻權益產品;今年9月16日,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首隻ESG理財產品「興銀ESG美麗中國」,面向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發售。9月22日,農銀理財「農銀同心ESG主題」理財產品開啟募集第一期。
截至10月13日,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當前存續的27隻ESG概念理財產品中,有16隻來自華夏銀行,包括龍盈ESG混合G款、固定收益類G款等,產品期限多在一年到三年。另外6隻產品來自農銀理財,為「農銀安心」(ESG主題)系列,產品期限多在6個月到一年,以及1年~3年。其他還有來自中銀理財、建信理財的ESG主題產品。
事實上,ESG投資是華夏銀行資管的一大特色業務,2019年4月,該行曾發售第一款ESG主題理財產品。記者從華夏銀行相關人士了解到,今年9月底,華夏銀行發布國內首隻ESG策略債券指數;截至9月末,該行已發行ESG主題理財產品21隻、管理規模超過110億元。
ESG決策,被認為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代表了一種長期潛力投資策略,在歐美資管市場已經有十多年的應用歷史。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已有越來越多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力ESG投資。
對此,中誠信綠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沈雙波認為,這和國內各領域機構開始研究企業非財務信息及發布相關指數,ESG日益受重視有關係;今年,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將上市公司是否主動披露ESG履行情況納入考核範圍,ESG在投資市場地位提升。
從銀行ESG主題的產品類型組成來看,多為固收類和混合類,但比如光大理財的「陽光紅ESG行業精選」即為全市場的寬基純權益產品、即非保本浮動收益型。
「市場回溯歷史數據發現,ESG在投資收益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光大理財方面解釋稱,「ESG疊加了環保、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評價和體系,一般在這三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風險相對較小,這是光大理財設計ESG行業精選產品的邏輯和初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ESG投資策略需要精準採集數據,保障其科學性。但目前來看,「目前A股尚未有統一的ESG信息披露標準。企業或披露環境信息,或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且披露形式和水平參差不齊。」沈雙波指出,「而且定量指標少,缺少量化信息。」他認為,ESG數據可得性和質量還有待提高、披露口徑標準問題待解,同時由ESG指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監測及資金安全防護能力也需完善提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