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月經是女人的「親戚」,被親切地稱呼為「大姨媽」,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要來看望一番,帶來潮溼不適的感覺和痛經的煩躁。
有人說月經是身體在排毒,其實這種說話毫無依據。經血既不是毒,也不是什麼不潔之物,只是身體代謝排出體外的血液和組織。
月經每個月都有,不離不棄,雖然有點煩人,卻可以影射媽媽們的健康信息,你看懂了嗎?
月經傳遞的健康信號,三種異常快速讀懂
朋友夏莉這幾天總是跟我抱怨:「這段時間期公司業績不好,已經三個月沒發工資了,偏趕在人煩躁的時候,大姨媽也不好好來,真是愁死了。」
很多時候,月經好像能讀懂我們的心思一樣,越是擔心上火,月經就越是不來,等到哪天忘記了,月經就悄然而至,來得猝不及防。
其實這不是大姨媽在湊熱鬧,而是在向夏莉暗示:你的身體出問題了。這段時間很多行業都不景氣,業績差也是很正常的。
夏莉心氣高,總是恨鐵不成鋼,愛上火,一遇到困難就開始發愁了。糟糕的情緒影響到身體的內分泌節奏,月經也就跟著失調了。
發現月經失調,我們第一件事應該是反省自身,看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一味地埋怨月經,可就錯怪了這個暗示身體信號的好親戚。
月經是在排毒嗎?
很多人以為月經是在排毒,因此月經一旦拖延,就開始擔心煩躁,感覺自己體內在淤積毒素了。其實,排毒的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月經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脫落,帶走了一部分組織碎片和血液。子宮內膜的周期更新,也是為了保護子宮環境,為日後懷孕打下堅實的基礎。
看清月經的真面目
正常情況下,月經的周期也不是完全固定的,一般為21~35天,經期長為2~8天,每個月經周期內總出血量為20~60ml。
月經周期偶爾發生變化,只要前後差距不超過7天,都是正常情況,不屬於月經不調。可能和飲食、情緒等因素有關,媽媽們不用太過擔心。
月經異常的信號
月經出現異常,往往會伴隨非常明顯的變化,這三種情況需要留意。
1. 突然的變化
月經周期、月經量出現細微的變化是很正常的,需要警惕的是突然的變化。比如原本周期穩定在30天的準媽媽,突然50天沒來月經,很可能暗示身體出現問題了。
2. 月經量增多
月經少了,很多媽媽感到擔心,而真正危險的月經偏多,卻往往被忽視了。在一個周期內經血總量達到80ml,就意味著月經多了。
很多女孩從初潮開始,月經量就非常多,也有一些女性是在產後、經歷手術後發現月經變多,這些都屬於異常情況,需要就醫檢查,看是否存在凝血問題。
3. 出血不規則
月經出血不規則是啥意思?這裡說的不是月經出血,而是在非月經期內出現的不規則出血。
如果發現身體在非月經期內,經常出現不規則流血,則應當注意,儘快去醫院檢查。
月經不調咋辦
出現了月經不調,該怎麼辦呢?採用科學的辦法應對,身體才能調節好。
◆ 青春期和絕經前:先觀察
在月經初潮的青春期、臨近絕經前的時期,這兩個時候一個在迎接月經,一個在送走月經,出現月經不規律其實是正常情況。
我們需要多觀察注意,只要身體沒有其他方面的異常,不用太過擔心。
◆ 病理原因:先看病
很多月經不調其實不是月經的「鍋」,而是其他的身體疾病導致的。如果月經長期不調,需要就醫排除原發疾病,月經不調也就不治而愈了。
◆ 生活因素:調整休息和運動
像夏莉這種月經異常,主要是因為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這種情況需要自我做好調節,找到情緒的疏通方法,均衡膳食,保證睡眠。
當生活的節奏開始回歸正常,月經也會非常乖巧地回歸正常。月經是準媽媽們身體的健康影射,月經出現問題,先別怪大姨媽不貼心,可能是身體出問題的信號。
【寫在最後】
月經有很多的別稱:月事、例假、親戚、大姨媽……這些稱呼,都是對月經的一種親暱叫法。
當月經到來,比起煩躁和嫌棄,選擇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身體也會更好。
【留言板】
媽媽們月經規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