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最高刑法死刑與女性保護法是否相互矛盾?

2020-10-31 昔日星光點點

在我國最高的刑法就是死刑,一般死刑是針對情節特別嚴重,性質特別惡劣的犯罪事實來量刑標準!什麼是性質惡劣?「犯罪嫌疑人犯法致人死亡,並且不具有悔罪、認罪自首停止再次犯罪等行為」我們國家最高刑法沒有死刑的地方有沒有?答案是有的——香港!中國香港的最高刑法是終身監禁!那麼是不是沒有死刑的刑法,犯罪率比較高呢?參照2018年民意調查中顯示香港是「全亞洲最有安全感地方之一」其實對於罪大惡極之人來說,沒有死刑是最大的漏洞!

女性犯法該如何對待?在我國「婦女」是享有保護法的。參照2005年修訂的婦女保護法「1、任何人不得對婦女進行性騷擾,用人單位應採取措施防止工作場所的性騷擾。性騷擾首次進入中國立法視野。

2、籤訂或解除勞動合同時,處於懷孕、生育等特殊時期的女職工受到特殊保護。

3、禁止利用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或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

4、學校在錄取學生時不得歧視女生。

5、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行政部門以及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團體等,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為受害婦女提供救助。

6、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女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男方工作等承擔較多義務的,有權在離婚時要求男方予以補償。」

「女性殺人,女性販毒」等等最高刑法死刑!是否適合對這樣子的女性犯罪人進行量刑呢?如果當事人具有悔罪認罪,並且犯罪後,並沒有再次實施犯案,這裡應該適合從輕處罰的標準!

舉個例子1:譚明明逃逸案,對於案件分析來講,譚明明是否具有犯罪動機?看似一件交通肇事案其實內藏玄機?在譚明明與多車剮蹭以後,譚某並沒有正常的下車檢查,而且揚長而去,最後撞上正常等待紅燈的寶馬,對於寶馬來說「我一個守法公民被你無情的殺害,天理何在?」此時的譚某動機明顯是「逃逸」為了逃逸,瘋狂加速,造成兩死兩重傷,案件遲遲沒有結果,明顯的犯罪事實,作案動機!難道背後真如人們所猜測的「有人」嗎?

舉個例子2:李鳳萍故意殺人案,女護士殺害男醫生之後並沒有繼續再次作案,也沒有最罪大惡極之明顯痕跡,且官方報導與死者有過爭執,典型屬於「激情殺人」事出有因「男醫生是否爭執中辱罵了女護士還有在待定」作案人,悔罪認罪態度良好對比前者!一個遲遲沒有宣判「囂張跋扈」一個快速審判「死刑」這兩者的截然不同,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唏噓不已。這次的案件對於早年我國所提倡的「少殺、慎殺」等政策是否有所出處?

我們國家傳承華夏五千年文化有句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只有待人來磨刀」

昔日星光點點

相關焦點

  • 文山男主播直播強姦未成年女性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涉嫌何罪?
    導讀: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利用網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將受到刑法的嚴厲處罰。根據本事件網民舉報的情況,結合下一步警方的進一步調查查明,筆者分網民舉報情況屬實和網民舉報的行為存在,但並非強姦行為兩種情況,對男主播的行為定性,結合《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分別進行討論。
  • 解讀《刑法》修改:犯罪圈在擴大,死刑罪在減少
    《財經》:刑法的頻繁修改是否與刑法的謙抑性(即刑法的必要性)相矛盾? 劉仁文:當前關於刑法修改引發一些爭議。有觀點認為刑法的本質是謙抑、保守,過於依賴刑法,刑法過於積極幹預社會生活,不一定是社會治理的好事。也有觀點認為,刑法應持積極的態度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這與刑法的謙抑並不矛盾。
  • 女性罪犯懷孕,法律如何處理?能不能免除死刑?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女性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審判的過程中,發現懷孕的話,不適用死刑。女罪犯懷孕生子之後,還會判決死刑嗎?不管任何人犯罪,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作為孕婦來說,孩子沒有犯下任何錯,不能說因為母親犯罪,就連坐孩子,這不符合法律精神。女罪犯懷孕生子之後,還會判決死刑嗎?答案是不會!女罪犯懷孕犯罪不會判決死刑,包括死緩。若要繼續執行死刑,就必須把之前的無期徒刑改判成死刑,目前法院沒有進行類似改判。
  • 刑法將迎來大力度修正:犯罪圈在擴大,死刑罪名在減少
    《財經》:刑法的頻繁修改是否與刑法的謙抑性(即刑法的必要性)相矛盾? 劉仁文:當前關於刑法修改引發一些爭議。有觀點認為刑法的本質是謙抑、保守,過於依賴刑法,刑法過於積極幹預社會生活,不一定是社會治理的好事。也有觀點認為,刑法應持積極的態度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這與刑法的謙抑並不矛盾。
  • 科普 | 我國刑法關於死刑的規定
    《刑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了死刑的條件、執行方式與核准程序: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 遏制針對未年人實施的性犯罪,刑法該有所作為,問題是如何作為?
    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幼女。而對婦女有重要意義的莫屬刑法。我國刑法將已滿十四歲的女性定義為婦女,未滿十四周歲的定義為幼女。該款是強姦罪量刑最輕的情形,為強姦罪基本犯的規定,本款中的被害人僅指年滿十四周歲的女性,即刑法上的婦女;第二款: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該款規定是強姦罪從重處罰的規定,本款中被害人是指未滿十四周歲的女性,即刑法上的幼女;第三款: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二)強姦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 扼制針對未年人實施的性犯罪,刑法該有所作為,問題是如何作為?
    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幼女。而對婦女有重要意義的莫屬刑法。我國刑法將已滿十四歲的女性定義為婦女,未滿十四周歲的定義為幼女。該款是強姦罪量刑最輕的情形,為強姦罪基本犯的規定,本款中的被害人僅指年滿十四周歲的女性,即刑法上的婦女;第二款: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該款規定是強姦罪從重處罰的規定,本款中被害人是指未滿十四周歲的女性,即刑法上的幼女;第三款: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二)強姦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 死刑緩期執行期間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認定
    死刑緩期執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刑罰制度,對於限制和減少死刑的適用,貫徹社會主義人道原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第五十條作出修改,規定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
  • 《刑法》死刑制度考察
    《刑法》部分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是犯罪」,二是「對犯罪如何進行處罰」,而我們今天主要來看看,《刑法》對於犯罪是如何進行處罰的。《刑法》中規定的刑罰種類從大的方面分析有兩大類,一是主刑,二是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了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
  • 75周歲老人違法犯罪,該如何處理?《刑法》已有規定
    而在現代,年齡就是代表著一條重要的分界線,十八歲就代表了一個人在法律上成年,成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男性22周歲,女性年滿20周歲,就到了法定的結婚年齡,就可以選擇是否走進婚姻的殿堂;男性到60周歲,女性到55周歲,就代表著到達了法定退休年齡,可以合法領取退休金了。可想而知,年齡的界定是十分嚴謹的,且年齡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 姦淫幼女既遂標準是否必須「插入」?強姦幼女沒成功屬犯罪未遂嗎
    姦淫幼女的既遂標準是否必須「插入」?強姦幼女沒有成功的屬於犯罪既遂還是犯罪未遂?強姦婦婦女屬於嚴重侵犯女性權益的暴力犯罪,特別幼女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是姦淫幼女更是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我們知道強姦罪一般以「插入」為既遂標準,那麼對於幼女是不是「插入」也是既遂標準呢?
  • 刑法修正案明確規定 姦淫不滿10歲幼女最高判死刑
    原標題:最高法出手!姦淫不滿10歲幼女最高判死刑當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等性侵害兒童犯罪仍處於多發態勢。人民法院對此類犯罪,歷來堅持零容忍的立場。李軼被湖南兩級法院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已核准其死刑判決。刑法修正案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的刑法保護,對姦淫幼女犯罪、猥褻兒童罪進行量刑的修改,姦淫不滿10周歲幼女最高可判死刑。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司法大數據和2018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對於故意殺人、強姦等惡性犯罪呈現低齡化現象,有些少年在10周歲至13周歲時就開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根據有關調查顯示,21世紀初時,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較20世紀90年代提前了2至3歲,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約120%,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約280%。
  • 兩對夫妻酒後「換妻」,相互發生性關係,是否涉嫌犯罪?
    以下筆者結合案件,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展開討論,如有不當,敬請指正。本案中,兩名女性與不同的對象,在此地此時發生性關係完全處於自願,一方面,兩名女性稍有酒意,並未醉酒,因此,不符合強姦罪手段行為中的其他行為;另一方面,四人心照不宣,兩名男性也沒有對兩名女性採取強姦罪,因此,不符合強姦罪中的暴力、脅迫的手段行為。
  • 9歲孩童被乾隆判死刑——「未成年」不應該成為犯罪的保護傘
    根據《刑法》有關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是不負刑事責任的,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8種最嚴重的犯罪負刑事責任。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法固然真實地在保護著未成年人,但是是否也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保護傘? ▽2013年9月,李天一等一行5人強姦女性被判刑。當時未滿18周歲的李天一因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 以案說法:兩對夫妻酒後「換妻」,相互發生性關係,是否涉嫌犯罪?
    以下筆者結合案件,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展開討論,如有不當,敬請指正。本案中,兩名女性與不同的對象,在此地此時發生性關係完全處於自願,一方面,兩名女性稍有酒意,並未醉酒,因此,不符合強姦罪手段行為中的其他行為;另一方面,四人心照不宣,兩名男性也沒有對兩名女性採取強姦罪,因此,不符合強姦罪中的暴力、脅迫的手段行為。
  • ...特定罪名且經最高檢核准應負刑責——聚焦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系列
    在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二是針對司法實踐中反映的問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刑法保護。修改姦淫幼女犯罪,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
  • 未成年人殺人會判死刑嗎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網友認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不能適用死刑,上世紀八十年代"嚴打"期間,曾規定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判處死緩,現行刑法規定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 法官解讀刑法修正案亮點,年少輕狂並非違法犯罪「護身符」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介紹,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司法大數據和2018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對於故意殺人、強姦等惡性犯罪呈現低齡化現象,有些少年從10周歲至13周歲就開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刑法擬規定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女性發生性關係追究刑責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央視新聞消息,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審議,二審稿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不論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應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