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父母都做的不夠好,很多人都認為是批評了孩子,孩子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去做。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太強,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們明確的告訴孩子怎樣去做他才會去做的。
所以說我們批評孩子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有一些事情可能並不是我們孩子的過錯,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
孩子受到了批評,他們一定要去改正,所以說我們在批評孩子之前,可以先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孩子要怎麼解釋這件事情?我們要通過孩子給我們的指示,我們去指導孩子。
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如果孩子是父母看見自己家孩子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我們可以讓孩子想像一下,也就是說讓孩子換個立場去理解這這件事情。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走出來,讓孩子站在外面去看待整個事情。
有時候孩子犯的錯並不是因為孩子要那樣犯錯,而是因為我們父母很有可能在無形之中,影響孩子去這樣犯錯。
所以說我們在批評孩子的同時,我們也要看看自己平時是怎麼做的。
我們要進行自我批評,甚至可以告訴孩子是我們之前那樣做。
所以讓孩子這樣我們要進行自我批評,讓孩子感覺。這不只是他的錯,這也是我們的錯,我們要一起承擔犯錯誤的後果。
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孩子也希望在外面能夠開開心心的,所以說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周圍的場合。
如果我們是在外面的話,我們可以先記著這件事情,回到家以後再和孩子商量,而不要在人多的事情批評孩子,孩子也會感覺自己沒有面子,甚至很可能會讓孩子反感。讓孩子認為我們不是一個好的父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注意批評孩子的場合。
在我們批評孩子過程中,我們很有可能是說過孩子一次就希望孩子去改正。
但是有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是有一個退化的過程的,我們很可能說過以後孩子就忘了。所以說我們一定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去跟孩子講,你以前怎麼怎麼樣,我以前就給你說過。因為我們要知道孩子他們是很難理解之前的事情的,他們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之前做過什麼樣的事情。
我們要就事論事,因為這件事我們批評孩子,我們就讓孩子知道這件事就可以了,說太多的孩子也不記得。
我們這裡所講的身體接觸,並不是讓我們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去用手打罵孩子。而是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輕輕的拉著孩子的小手,可以摸摸孩子的頭。
讓孩子知道我們也是在鼓勵孩子在關心孩子,我們希望的是孩子不犯錯,希望的是孩子這次犯錯以後可以改正。而不是說我們只是單純的批評孩子,覺得孩子做錯了,我們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他這樣是錯的。
我們在批評孩子以後,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批評他的原因,我們希望孩子怎樣做?鼓勵孩子會讓孩子知道自己說的批評是為什麼是有意義的,所以說我們不要一昧的批評孩子,要批評孩子和鼓勵孩子相結合。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孩子。
這是一些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如果我們需要的話,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鑑一下。千萬不要一昧的只批評孩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