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學家的眼光來看文化:胡先驌手稿擷珍

2020-12-20 孔夫子舊書網
《胡先驌手稿擷珍》

《胡先驌手稿擷珍》由孔網書友徐自豪先生策劃,其原大原貌影印的手稿原件亦是由徐先生得自孔網。徐先生希望通過復刻本,化一為百,讓更多書友、收藏愛好者有機會見到胡先驌先生的墨跡、直接看到胡先生文章的本來面目,進而對這位湮沒已久的大師有更多的了解。下文為徐先生所作,記錄了他競得胡先驌手稿的過程與策劃《胡先驌手稿擷珍》的源起。

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冬夜,舊書拍賣網站上出現了一件民國手稿,百十來頁的幾個章節,有篇名而未見作者署名,首頁中縫基本呈斷裂狀,還有被水浸泡的痕跡。

這份稿子的用紙很普通,可字裡行間撲面而來的大家氣象,默默地顯示這肯定不是俗手的文章。查證出作者後,我驚嘆於這位陌生大家的非凡成就和奇偉風骨,祈望能拿下這份資料。

出價、再出價;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懊惱於競爭對手的強大和自己財力的淺薄,拉鋸戰持續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幾度痛苦絕望地打算放棄。好在有志同道合的藏友相互鼓勵,無數次地提高心理價位,在已經放棄的那一刻,畢其功於一役,居然驚喜地突破了對手的代理價格。

胡先驌,江西新建人,植物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現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評議員。他提出了「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並是「水杉」的命名者之一和「水杉科」的建立者。

漫長的五分鐘倒計時結束後,我是那個幸運的勝出者。

籌款支付後的隔天,我收到了這份沉甸甸的稿子。稿子的作者正是胡先驌先生,這是他一九四五年發表的巨著《中華民族之改造》的前六章節,據說全文共有三十八個章節。

比對已發表部分,與手稿內容基本一致。雖然邊款漶漫,但還是有幾頁稿紙的邊緣,清晰地印有「靜生生物調查所」字樣。

因為敬佩於胡先驌先生取得的偉大成就,之後我聯繫上了廬山植物園的胡宗剛先生,他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全面研究胡先驌的專家。我向他展示了這份原本被學界認為不知去向的手稿,與他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 胡宗剛,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研究員。從事中國近現代生物學主要機構和重要人物研究,著有《胡先驌先生年譜長編》等。

兩年後,在胡先驌先生去世五十周年之際,《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刊發了我寫的紀念文章《得書記∣我的胡先驌手跡收藏》。

估計是看到了這篇文章,又過了半年,《胡先驌全集》主編胡曉江教授通過各種方法,輾轉聯繫到我。我向她提供了我掌握的全部胡先驌先生資料,以及藏友們珍藏的胡先生資料。希望藉助民間收藏的力量,讓全集更全一些。

今年是胡先驌先生誕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編撰已久的《胡先驌全集》也會在今年發行。不知道接下去我還能為之做些什麼,那就索性把手頭的胡先驌先生《封建制度與郡縣制度之政治經濟對於中華民族之影響》未刊稿和和第六章《選舉制度與考試制度對於中華民族之影響》影印出來,以饗同好。

△ 原大原貌宣紙影印

陳寅恪教授曾告誡歷史學者:「所謂真了解者,必神遊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那麼請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與歷史人物一起經歷其事」。過去的一二百年間,中國閉關鎖國、積弱積貧,外強接連入侵,為了救亡圖存,為了挽救被壓抑的中華文化,有識之士們開始思考如何改進民族素質,恢復昌盛。胡先驌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黃萍蓀《編輯後記》中記載:「作者以生物學家的眼光來解剖這一民族,從生理構造說起,一直談到文化發展的程度為止。」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發表的《中華民族之改造·緒論》中,胡先驌先生寫道:「西方之文藝復興時代,不過與有明中葉相當,距今只四百五十年耳。四百五十年,在人類五十萬年之歷史中,不過一彈指頃,在中華民族四千六百餘年之歷史中,不過十分之一之短短時代,安知再過四百五十年,中華民族不能領導世界走上更高尚更優美之文明之路乎?此則吾人所以不可自餒而改造中華民族所以不可緩也。」

了解本民族過往的歷史,優劣何在,不斷地改過遷善,這也是胡先驌先生留給今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本文2019年11月3日首發於《新民晚報》,標題為《以生物學家的眼光來看文化》

另附胡先驌孫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胡曉江女士為《胡先驌手稿擷珍》撰寫的序言,以饗讀者。

每一代人留下的舊紙舊物,並沒有多少能長久地留存在原來主人的家裡。於是才誕生了收藏家,在無數舊物中披沙揀金,替後人挑出真正的寶貝。原來的主人此時面臨著又一次考驗。有人活著的時候名噪一時,但死後卻被一笑置之;也有人在生時寂寞,卻能在死後名滿天下。

他的一頁手稿、一本書乃至僅有一個籤名的隻字片紙,都會被人追捧。這些起起伏伏背後,莫不有收藏家的火眼金睛。如果說歷史的大浪在淘沙,那麼收藏家們就是蹲在河邊一瓢一瓢舀水的人。

學界和藏界是千百年來延續中國文化的兩條血脈。有的學家不藏,有的藏家不學,但是真正有成就的收藏家一定是學和藏互為表裡的。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收藏傳統,在被歷史的車輪碾碎半世紀之後,近幾十年又得以慢慢地復甦。

△ 美輪美奐的水杉奇景,胡先驌正是水杉的命名者之一。(另一位是他的同事鄭萬鈞)

雖說藏界不乏囤積居奇,待價而沽的商人,但具有古風的新一代藏家也在慢慢地成長起來。他們有銳利的眼光,一擲千金的決心,更有對文物的虔敬和坐得下冷板凳的耐心。藏品落到這樣的藏家手中,無異於舊主人生命的延續。

胡先驌舊作《中華民族之改造》第一至六章的手稿,就是落到了這樣的藏家徐自豪和他的朋友手中。胡先驌設想中的《中華民族之改造》共有煌煌三十八章,但只陸續發表了很少部分,其餘的手稿盡數失散。

徐自豪先生今日發願,將其中的第五章《封建制度與郡縣制度之政治經濟對於中華民族之影響》和第六章《選舉制度與考試制度對於中華民族之影響》翻印出版,以饗讀者。

第五章是存世的六章手稿中唯一未曾發表的章節,它的面世對於胡先驌的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文章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了介紹和評說。其文風依然是胡先驌一貫的寫作風格,古今中外,旁徵博引。其筆跡則是迅疾的行書,滿紙龍蛇飛動,洋洋灑灑三十餘頁。

而紙上的處處修改增刪則顯示它是作者的初稿,凝固了作者當年秉筆時刻的原始氣息。讀者在尚未領會文章的意思之前,就會先被作者的氣勢震住。這是一件能讓讀者感受到前人脈搏的藏品,其精神價值甚或高於其文獻價值。

感謝這些收藏家們。他們跌跌撞撞地接續起曾經斷裂的中國的文化收藏傳統,替今日的國人保存起文化的血脈。那些對歷史隔膜的年輕一代,也因此能有機會觸摸前人的氣息,然後知道自己來自何處,進而思考自己應往何方。

本文2019年10月27日首發於《文匯報》,標題為《學界與藏界》

鈐印宋錦編號版《胡先驌手稿擷珍》典藏版

鈐印藍布編號版《胡先驌手稿擷珍》紀念版

紀念書籤

相關焦點

  • 胡先驌:中國植物學界「老祖宗」
    如此讚譽可謂實至名歸,胡先驌與國內生物學、植物學的多個「第一」有關:創建了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系;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高等教育生物學教材,開創了中國植物學教育事業……如今,我國的生物學正蓬勃發展,胡先驌當年播撒在祖國大地的那一粒粒種子,早已生根發芽。胡先驌出身於官宦之家。
  • 古鄄擷珍:一組珍貴的鄄城老照片,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回憶
    古鄄擷珍:一組珍貴的鄄城老照片,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回憶
  • 胡先驌因何離開國立中正大學
    按:刪節版刊於今日《南方都市報·歷史》,曾寫過一文談此事,當時以《胡先驌先生年譜長編》為線索,近日翻閱舊報紙兼回憶錄,發現事情非年譜之述。故遷湘事件見報當天下午四點,江西省文化界緊急召開擴大談話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詩歌與木刻社、勝利出版社、三民主義文運會、民國日報社、三民主義文藝建設研究會、江西三民主義美術研究會、少年兵月刊社、東南評論半月刊社、尖兵半月刊社等團體代表十餘人,公推李素心主席,推徐俠成、盧元俊、李素心三人起草意見書建議當局,推鍾煥遠起草電文,電總裁及陳教長請求制止中大遷湘,去函胡校長質問中大遷湘理由
  • 胡先驌因何請辭國立中正大學校長
    資料圖片    □蕭軼    對於胡先驌辭任國立中正大學校長一事,至今眾說紛紜。《胡先驌先生年譜長編》基本以1949年後胡先驌的交心材料為準,然而交心材料大抵有自我曲護之意,不足為信。胡先驌去職後,政學兩界一片震驚,各執一詞。近日翻閱江西《民國日報》,兼閱熊式輝回憶錄,發現胡先驌辭職事件並非僅因時下所言的《民國日報》報館被砸一事,實際從1942年東南戰局始便埋下了伏筆。
  • 得書記之《高等植物分類學》胡先驌批校本
    封面書的扉頁,在作者姓名上方,有胡先驌親筆籤名題記 「新建胡先驌校」,可謂得「藏」之美。盧開運的書為什麼會到胡先驌這裡,並且做了詳盡的批校呢?據《胡先驌先生年譜長編》記載:「1934年12月,盧開運著《高等植物分類學》由中華書局出版,胡先驌為之校閱,並作序推薦」。年譜中所說的《高等植物分類學》恰恰就是這本書。當年盧開運完成此書後,請當時植物學界的權威胡先驌審閱此書,胡先生仔細校閱,並作序推薦。這本書歷經歲月的變遷,書外已盡顯斑駁,但書內扉頁的題字,滿滿的批校,仍清晰可見,難能可貴。
  • 胡先驌:諸生能夠如此輕易地見到我,這是你們畢生的榮幸
    這是胡先驌、秦仁昌對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與發展所作出的一項極為卓越的貢獻。為了創建中國自己的植物園和發展中國的經濟植物,1932年,在胡先驌的倡議和親自指導下,並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贊同和支持,靜生生物調查所經與江西省立農學院協議合辦廬山森林植物園。1934年,園址最後決定建在含鄱口北麓。
  • 【人物風採】先師胡先驌教授事略
    \ 中國近代植物學奠基人之一,先師胡先驌(1894---1968)字步曾,江西新建縣聯圩鄉人。
  • 達爾文手稿遺失,劍橋大學呼籲公眾幫助尋找
    中新社倫敦11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24日發出呼籲,請求社會公眾提供幫助,尋找「進化論鼻祖」達爾文遺失的筆記本手稿。劍橋大學官方網站當日公布,遺失的筆記本手稿共兩本,其中一本包含了查爾斯·達爾文1837年標誌性的「生命之樹」素描。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選 擷芳踏青選擇推薦
    導 讀 奇蹟暖暖芳草繪春活動開啟啦,其中有個主題為擷芳踏青,玩家需要選出得分更高的搭配。那麼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選?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過 擷芳踏青搭配技巧分享
    導 讀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搭配?芳草繪春活動主題為擷芳踏青,很多玩家不知道怎麼搭配能得高分,下面是芳草繪春二選一擷芳踏青選擇推薦。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攻略 擷芳踏青高分搭配推薦
    導 讀 很多小夥伴們都還不清楚奇蹟暖暖中擷芳踏青要怎麼進行搭配吧?別急,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關於奇蹟暖暖中擷芳踏青的具體搭配攻略啦!
  • 【珠珍新聞】隆重舉行華陽媽祖珠珍娘娘六月初六誕辰暨歷史文化891...
    珠珍娘娘 2019年7月8日(歲次己亥年六月初六日吉旦)上午9時許,兩岸媽祖文化結緣儀式並紀念珠珍娘娘誕辰暨華陽媽祖歷史文化891周年夏祭大典在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河溪鎮(下洋)華陽珠珍祖廟隆重舉行!
  • 揚州王少堂評話手稿孤本現世[圖]-王少堂 手稿 十回 揚州文化 現世...
    昨天,市文化部門傳出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王少堂存世孤本評書手稿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在市曲藝團有關人員整理資料時被發現!1968年,王少堂去世,大量手跡被毀於一旦,在昨天的發現前,從未有王少堂手稿現世。  4個「十回」手稿塵封半世紀  據市曲藝團辦公室主任胡展介紹,今年是曲藝團成立50周年,由於曲藝團相關資料不多,他們獲準到揚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保管室尋找相關資料。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現身國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今天(11月4日)現身國家圖書館。「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今天在國家圖書館開幕,72種與紹興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手稿亮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真跡。
  • 潘光旦:中國第一位社會生物學家
    郵發代號1-201本文要點▶從學術訓練和治學方法來看,與其說潘光旦是位社會學家,不如說他是社會生物學家(sociobiologist)。潘光旦的系列研究雖然取材多樣,視角總不出社會生物學的範疇——除了他晚年的民族研究。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搭配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搭配攻略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搭配?芳草繪春活動主題為擷芳踏青,很多玩家不知道怎麼搭配能得高分,下面是芳草繪春二選一擷芳踏青選擇推薦。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下擷芳踏青搭配方法。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搭配攻略高分屬性:活潑可愛保暖踏青:注意看手,手上提了東西,可以直接選注意:芳草繪春活動,不能僅參考關卡主題,還要注意,高分屬性。部件高分屬性多的加分高,自然得分也高一些。芳草繪春二選一活動玩法:實就是給出一個主題,兩種搭配,選得分最高的一種。玩法簡單。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有什麼技巧 擷芳踏青技巧介紹
    導 讀 許家都很想知道奇蹟暖暖擷芳踏青小技巧,所以下面就來為各位介紹不可錯過的攻略喲希望幫到各位。
  • 格式硬筆:五零一代作家手稿
    儘管同為書寫工具,硬筆與毛筆在中國文化發展變革中象徵著不同的文化取向。毛筆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著長期形成的文化傳統。代代流傳的碑帖文字使後來者形成一種自然的毛筆書寫意識,其背後所附屬的墨、紙、硯等工具系統,使得毛筆具有無可替代的中國文化屬性。
  • 傳承華陽媽祖珠珍娘娘信俗非物質文化
    2020年12月16日(歲次庚子年十一月初二日),華陽鄉松仔腳社理事成員詣珠珍祖廟恭請媽祖珠珍娘娘、天后聖母薪火到社頭舉行一年一度籌神謝恩活動,為弘揚媽祖立德
  • 《奇蹟暖暖》擷芳踏青怎麼搭配高分 高擷芳踏青分搭配技巧
    導 讀 《奇蹟暖暖》遊戲裡面的新的主題擷芳踏青,想要獲得高分的話,玩家們的搭配一定要符合這個主題,活潑可愛保暖的類型是比較符合這個主題的,下面九遊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