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個人很多時候其實對自己挺摳的,我可以為家人買東西,請朋友吃飯,給人送禮物,卻很少為自己買東西,特別是最近一年。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那麼強的物慾,買不買對我來說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錢應該投資在自己的個人成長上,才有意義。
上個月,我花了疫情期間將近兩個月的「低保」收入,買了個品牌寫作的課程,這個課程稱得上是我的學習史上最貴的一次課程了。
為啥要買這個課程呢?
從18年底到現在,我已經堅持寫作有一年半的時間,總共寫了171篇原創內容,34萬字左右。
雖然在我寫了四個月時,頭條的工作人員找到我,跟我籤了約,並獲得了將近三十次的青雲計劃獎金,但我依然覺得自己進步很慢。
我自己分析進步慢的原因是去年結婚、買房、裝修,時間總是被各種瑣碎的事情佔用,導致在寫作上刻意練習的時間幾乎沒有,光是每月完成籤約文章數量就花費了自己不少的精力。職業寫作人?我差得簡直太遠了。
最快的成長辦法當然是跟著牛人學習了,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畢竟跟時間比起來,錢根本沒那麼重要。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能用錢解決的,就不要用時間。
與其花大量時間,在網上學各種瑣碎的知識,還不如直接跟做得好的牛人學,來得有效率。
02
我喜歡的產品大咖梁寧曾說過一句話,「生活中,你不厭其煩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是上帝給你初始化的作業系統的密碼」,我非常認同。
因為不厭其煩,所以一個人才會在某個事情上願意花上一萬個小時,持續付出和刻意練習,才有了變得優秀,甚至成為大師的可能性。
那一個人為什麼會不厭其煩一直做一件事,即使沒有任何回報?
這是因為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作業系統,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由不同的情緒驅動的,儘管你可以因為理性去做某件事,但當不好的情緒來臨,你的理性一定會崩塌,你會變得不願意做這件事,或者是排斥。
但如果你是因為這件事能夠給你持續的滿足感,你就能獲得愉悅感,進而擁有內在驅動力,自發地去做某件事。
滿足就會愉悅,不滿足就會不爽,生氣、憤怒、焦慮等等情緒都是因為某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就像馬斯克,沉浸在探索未知事物,向社會貢獻自己價值的創業氛圍裡不可自拔,即使製造火箭要花掉自己的積蓄,甚至要賣掉特斯拉的股份,馬斯克也從來沒有遲疑過。
他在自己的星辰大海裡,滿懷憧憬、熱血,這種青春的狀態讓年近五十的馬斯克看起來活力四射,即使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也不受任何影響。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有些要求,不願意得過且過,想要有所建樹,還是要從你自己不厭其煩的事情上開始發力,這樣最省勁兒,自己也最開心,即使前期沒有什麼收入,你也能快樂地做下去。
03
寫作和閱讀於我而言,就是我生命中永遠不厭其煩的事情。
我從小就超愛讀書,小時候每到吃飯點,我媽找不到我人,總能在家旁邊的一個書店裡抓到我。
平時去親戚家串門,我總是先問他們家裡有沒有什麼書可以看,然後家人在聊天的時候,自己在一旁安靜地讀書。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走上寫作的道路,甚至越走越遠,但我心中的作家夢卻一直沒有熄滅。
終於在前年底的時候,我鼓起勇氣開始了寫作,這才有了後面的一點點成績,這些成績給了我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但我不願意就此放棄。
人的一生,總要為夢想熱血一次,奮力拼搏一次,這樣在暮年時才能閒坐庭前,笑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回憶浮生流年。
【紀年的任意門】文章均為原創,作者系平臺籤約作者,熱愛閱讀。心理學鼻祖卡爾·榮格曾說過,改變一個人頭腦裡的「詞彙」,就可以提升他的財富,改善他的生活,甚至改變他的人生。關注我,我會持續更新優質文章,一起學習新的認知,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異不是出身或學歷,而是認知壁壘
鬱悶、不專注、記憶力減退?大腦專家的這個方法,簡單有效不花錢
限制你發展的,從來不是因為缺資源人脈,讀懂了就能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