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學語文課文,我們總是能夠脫口而出幾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能夠入選小學課本裡的文章必定是經過層層篩選後的優秀作品。
但是近年來,語文課文頻頻被曝出「有悖常理」的問題,不少網友還將其稱為「假課文」。
4篇小學語文「假課文」,雖然內容積極,讀起來卻漏洞百出
在眾多經典的語文課文中,一些作品雖然內容積極,意義深遠,但是仔細讀起來卻經不起推敲,下面就隨兜媽一起來看看這些令人產生質疑的「假課文」吧:
1.《旅鼠跳海》
說到犧牲精神,我們總以為這是人類的專屬,與動物無關,但是這篇來自八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旅鼠跳海》卻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文中的旅鼠們由於繁殖過快過多,而使資源貧瘠到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同類。
於是為了下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旅鼠選擇放棄生命,他們決定集體跳海,用「自殺」式的行為來阻止局面繼續惡化。
旅鼠們的犧牲精神感動了許多孩子,而這也正是這篇課文所傳達的意義:大愛,犧牲,勇敢。
但是旅鼠跳海的行為真的是一種捨己為人的犧牲嗎?
有科學家曾對旅鼠的行為做了深入研究,經證實,旅鼠集體跳海並不是一種自殺行為,而是為了遷徙。
而且旅鼠本身就是會遊泳的,只不過在遷徙的過程中有的旅鼠成功地遊到了對岸,有的不幸淹死在了海裡。
2.《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不僅在教科書上出現過,很多延伸閱讀中也都有這個故事。
溫水煮青蛙的教育意義也很明顯,意在告訴孩子舒適的環境會一點點抹去人的上進心,最終害了自己。
雖然意義很積極,但是這個故事卻是有悖於常理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一項相關實驗,他將活體青蛙放入溫水之中,然後小幅度地將水溫升高。
當水溫到達一定熱度的時候,青蛙並沒有繼續自我麻痺,而是毫不猶豫地跳出了容器,因此,溫水煮青蛙從科學角度說是不成立的。
3. 《斑羚飛渡》
這篇課文非常經典,文中斑羚的犧牲精神可謂是賺足了好多小朋友的眼淚。
課文內容很簡單,當一群斑羚被追趕到懸崖邊時,老斑羚為了保護小斑羚,就主動用自己的生命搭橋,幫助小斑羚飛渡到對岸去。
最終幼小的生命在長者的庇護下安全著陸,但是那些老斑羚卻犧牲了。
每每讀到這篇課文,我們總是為老斑羚的犧牲精神而感動,這篇文章也傳遞出了動物在遇到危險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勇氣。
但是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完全是虛構的,因為斑羚根本就不是群居動物,他們不會集體出現在懸崖邊上,更不會協作完成一次冒險。
4. 《愛迪生救媽媽》
愛迪生在很多孩子眼中,就是智慧的化身,愛迪生究竟有多聰明呢?
課文中提到了他7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在愛迪生還是個小朋友的時候,他的媽媽得了闌尾炎,急需手術。
此時,醫生決定在家裡為他的媽媽完成這項手術,但是由於屋子裡光線不足,醫生無法精準實施手術,大家只能幹著急。
此時的愛迪生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辦法,他用鏡子將油燈的光鮮聚合在了一起,幫助醫生順利完成了手術,也成功救治了生病的媽媽。
這篇文章先後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因為歷史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發生的時間,與愛迪生7歲時的時間相差了整整32年!
除此之外,在家裡做手術以及用鏡子聚合燈光來配合完成手術,這些看起來都有悖於常理。
最為關鍵的是這篇課文沒有作者,也查不到出處,因此很可能是編者自己杜撰的,也難怪有網友吐槽這篇文章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兜媽寄語
現如今,課文中的確出現過一些不符合常識的內容,對此,當孩子提出質疑時,家長要給予鼓勵,肯定孩子擅於發現和思考的精神。
並且告訴孩子這些內容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以及課文這樣設置的原因是什麼。
你還見過那些有悖於常識的「假課文」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兜媽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