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豫」字其實有很多種解釋,《爾雅》記載:「豫,樂也」,《易經》中則說:「豫,悅豫也(豫,喜豫說樂之貌也)。」但這些都不是它的本意,《說文》記載的才是:「豫,象之大者。」也就是說,河南省的簡稱,原本跟象有著密切的關係。
「豫」字除了表示象,還可以表示牽象的人,這些都是「豫」的古老原義。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一個省的簡稱肯定不是隨便安上去的,河南並沒有大象,卻使用與象有關的字作為簡稱,這其實跟河南的歷史有關。
漢代古籍《禹貢》裡描述了九州,其中就有「豫州」。如果大家讀過《三國演義》,一定記得劉備還有個別稱叫「劉豫州」。在古代,豫州也叫「中州」,原因是它位於天下之中,現在河南省的大部分區域就屬於古代的豫州。
《周禮》甚至直接說:「河南曰豫州。」河南,黃河之南;豫州,中原之州。我們現在大概很難想像,其實古代的河南野象成群,紂王就曾經拿象牙做筷子。而一座3000多年前的古墓出土後,更證明了河南使用「豫」作為簡稱,是有幾千年歷史淵源的。
這座古墓就是婦好墓。婦好大約出生在公元前1278年,是商王武丁的王后。1976年,位於河南安陽市殷墟的婦好墓被考古專家們發掘,作為殷墟被發掘以來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婦好墓的許多隨葬品都驚豔了眾人。
婦好生前的地位很重要,她不是待在武丁後宮的女人,而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擁有獨立的封邑,等於是一個小首領。她生前與武丁並肩作戰,立下無數功勞,所以她去世後,武丁十分悲痛,下令厚葬婦好。
而考古專家們發現,婦好墓的規模雖然不是特別大,但隨葬品極其豐富,出土了青銅器、玉器、象牙器、骨器、蚌器、寶石器等合計1928件。其中有一件「商代嵌綠松石象牙杯」十分精美,另有一件「象牙帶流虎鋬杯」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屬於珍貴國寶。
這些象牙文物的出土證明了一點:古時候的河南,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中原地區」,不但是商王領地的所在,還是大象們生活的樂園。考古發現,距今三四千年之前,大象在我國境內廣泛分布,不但黃河流域有,巴蜀、嶺南、雲南地區也都有。
《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上古賢君舜家中還有個弟弟,名字就叫「象」。考古專家們在河南安陽殷墟還發現了大象的骸骨、寫著能否獵獲大象的卜辭甲骨文,這足以說明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的氣候環境與現代不一樣,大象在河南一帶很常見。
所以河南以「豫」作為簡稱也就不奇怪了。那這些大象後來為什麼離開黃河流域了呢?因為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黃河流域漸漸變得寒冷乾燥,大象生存所需要的溫暖溼熱氣候沒有了,人們的生活區域也漸漸南移,野象無法與人爭奪生存空間,最後退居到雲南西雙版納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