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2020-12-20 希望的燈不熄滅

關漢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劇作家,除了以《竇娥冤》、《救風塵》等劇作著稱外,他所自述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捶,炒不爆,響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為世人所欣賞。關漢卿一生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曾編有67部雜劇,其中大部分已失傳,現仍存18部。

在這些作品中,《竇娥冤》堪稱關漢卿最經典之作,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被張驢兒陷害後,竇娥為救婆母屈打成招,而縣令又被張驢兒收買,將竇娥斬首處死。竇娥悲憤交加,在被砍頭的時候許下了三條誓言:血濺白衣,伏天雪,大旱三年。而且這三樣東西在竇娥死後都一一應驗了。

《竇娥冤》中的關漢卿筆下人物的生動形象,並非一成不變的刻板單調,每個人物都躍然紙上,生機勃勃。而且對官場和社會陰暗面的揭露也是毫不留情的,關漢卿善於以小見大,從一個個小人物中反映出尖銳的社會矛盾。儘管竇娥弱小可欺,但她卻不肯屈服,即使被判斬首,卻對三樁毒誓怒罵呵斥,字字泣血,擲地有聲。

竇娥臨死前怒斥天地:「天地也,做了一個怕硬怕軟的事,卻又如此順水推舟。土地,你不分好與壞,何去何從?上帝,你錯勘賢愚,誤作上帝專家說,實際上竇娥很聰明。竇娥三次下毒誓,都大有來歷,但凡成就了一次便可洗刷冤屈。最初的誓言,竇娥要自己的血一滴不落,全部灑在高懸的白衣之上。

「孝婦名周青」是《列女傳》中的典故。青衣將死,車上十尺杆,以懸五幡。誓言對眾說:「青若有罪,願殺掉它,血當順流而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而下。」說起這番話,便有一名叫周青的女子在被殺之前發誓,如果自己是被殺的,斬首之後她的血就會逆流,結果她被行刑後,血果然順著十丈高的旗杆逆流而下。還在竇娥冤中關漢卿借著竇娥的口吻,說出了萇弘化碧和望帝啼鵑的典故。

竇娥對於她所做的問心無愧,只因為她所受的委屈。劇集以鮮紅的血色和純淨的純真作為鮮明對比,單從字面上就能感受到巨大的視覺衝擊,而這兩種元素其實都是在顯示竇娥的純真。

第二個是竇娥發誓要降三尺雪,把屍體藏起來。這個誓言化用的是齊國的鄒衍含冤下獄,燕國突然間在六月飛雪的典故下,竇娥此言一出,旁邊的監斬官也笑她荒唐,以為三伏天不會下雪。可是竇娥卻對他說自己有一腔怨氣,一定會有大雪降臨,為她遮蓋屍體。此處以潔白的雪花從側面顯示了竇娥的清白無辜,此外,竇娥不願讓自己的屍體在荒野暴屍,只願天降大雪把自己掩埋。就像竇娥第一次宣誓時所說的那樣,炎夏與冰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是增添了戲劇的張力。

竇娥的第三個誓言是要楚州大旱三年。竇娥不相信老天爺看不到她的冤情,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將當地官員降職,因為這裡的官員根本就不秉公辦事,竇娥相信老天爺會為自己的冤情主持公道,她對無良官員的怨恨就像自己的冤情一樣強烈,她要以這種天象異常的方式讓每個人都看到這些人的罪過。這三年的大旱,將使整個楚州的百姓顆粒無收,這一情況,必將引起朝廷的關注,然後這些無賴的官員,就將承擔相應的責任。

竇娥的冤情終於被她自己立下的三樁誓言洗淨,罪魁禍首張驢兒最後被判凌遲處死。幹壞事的人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些異乎尋常的竇娥口中的現象,其實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怨恨,而作者關漢卿卻要借著竇娥的口吻來表現一種樸素的反抗精神。

整部戲劇故事曲折,人物描寫生動,故事激勵人們不畏強權,奮不顧身,最終雖人不離不棄,但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他說:「竇娥臨行前的誓言和對天地的呵斥,字字珠璣,猶如一顆憤怒的子彈,射向了那個黑暗不公正的社會。作為元雜劇代表作之一的《竇娥冤》,至今仍被人們讀得津津有味,發人深省。

現在看來,竇娥冤,冤在自己的弱小。照書上所寫,若非竇娥父親竇天章身居高位,怕也難還其清白。即使是竇娥的三個誓言一一應驗了,而她在死後的命運卻是由別人決定的,這個故事看起來讓人欣喜若狂,但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相關焦點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我們知道她被冤枉,我們也沒有加害於她,為何要受3年大旱之苦?
    張驢兒在給竇娥婆婆的羊肚湯中下毒,想害死蔡氏之後,將孤苦無依的竇娥霸為己有。可蔡氏嫌羊肚湯腥羶難聞,不想喝。卻被張氏端去喝了,馬上一命嗚呼。張驢兒威逼蔡氏和竇娥,要認蔡氏為母,娶竇娥為妻,否則要報官,誣陷蔡氏下毒,害死自己的母親張氏。
  • 有人比竇娥還冤!他死時出現地震、死人復活等神跡,有漢字作見證
    如果一個中國人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人們常用比竇娥還冤來形容。竇娥是誰?《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六月飄雪 竇娥冤的歷史真相
    歷史上,在淮安地區曾經出過兩大名案,一為元代的竇娥案,一為清代官員李毓昌被害案。據說兩案皆驚動全國,成為當時的新聞熱點。李毓昌的案子有詳細的史實可查,沒有爭議,然而竇娥案的詳細情節不為世人所知。《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竇天章因為欠蔡婆婆高利貸,無錢歸還,將小女端雲給蔡家當童養媳。
  • 2020年的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也是會出現的,只不過比較罕見而已,需要滿足特殊的條件才能實現。六月末,南方的小夥伴們都在被炎熱困擾時,位於我國西北的新疆局部地區竟然出現了罕見的雨雪天氣,真的是實現了穿著T恤打雪仗的情形。
  • 統編語文必修四《竇娥冤》課件
    張驢兒企圖霸佔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後將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後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後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於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
  • 竇娥冤死前,為何會許下三個願望?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圖片:被冤枉的人劇照第一件,自己的血不會落在地上,而是全部撒在上方的白綾上,第二件,是六月飛雪,大雪會將自己的屍體覆蓋,不讓屍體暴露在外,這兩件事當場就可以得以驗證。第三件事則是當地大旱三年,莊稼顆粒無收,為什麼心地善良的竇娥要許下這第3個願望呢? 這第3個願望影響面太廣,而且最受影響的還是百姓,會讓很多人挨凍受餓,還會有很多百姓因飢餓致死,竇娥許下這個願望的時候自然知道後果,可她為什麼還會許這樣的願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吧!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竇娥臨死前許下3大願望,前2條合情合理,第3條太殘忍卻還是實現了
    當地有個地痞流氓叫張驢兒,張驢兒的父親張老兒看中了蔡婆婆,非要蔡婆婆嫁給他,蔡婆婆為人軟弱,且無依無靠,只能嫁給張老兒,張驢兒看中了小小的竇娥,但竇娥性子不像蔡婆婆一樣軟弱,她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張驢兒,還痛罵了他。
  • 繪寫部落優秀作文——《六月雪,開花了》張博涵
    那是六月雪,即使天氣寒冷,他們也不肯屈服,向寒冷低頭,一小朵一小朵的六月雪,宛如一小片雪花,一如既往的雪亮。六月雪好像永遠是陪襯,在嬌豔的花朵身邊,他是附屬品,在河邊的青草地上它是點綴。他總勤勤懇肯,樸實無華,沒有他專門的主場,沒有讚頌的歌曲,他好像永遠不是主角,永遠不起眼。再微小的花朵下藏著細碎的期盼與點點閃光的愛,正所謂書架新逢六月雪。惡洋人話一年之。
  • 人教課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1單元學習指導——《竇娥冤》
    第二折:竇娥蒙冤入獄。驢兒下藥,誤殺己父;竇娥蒙冤,被判斬刑。第三折:竇娥含冤被斬,臨刑前發三樁誓願。竇娥怨恨,指天斥地;三大誓願,昭示清白。此後的情節是:楚州大旱三年。竇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巡查,竇娥的鬼魂向他伸冤。竇天章重審案子,為竇娥平反昭雪。
  • 來來來,讓咱們重溫一下《竇娥冤》,看看聶樹斌22年前曾經怎樣的絕望!
    但我們不妨重溫一下曾出現在高中課本中的《竇娥冤》,從竇娥臨刑前的唱詞,揣度一下聶樹斌那一刻的心情。只是,聶樹斌初中畢業後沒能考上高中,不知道他在生前是否讀到過課本中節選的那部分,是否知道竇娥的冤情曾讓當陽縣六月飛雪、亢旱三年。《竇娥冤》的故事與聶樹斌的案子一樣,都不複雜,只是後來都被搞得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