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威尼斯電影節公布競賽單元名單的前兩天,多倫多電影節搶先公布了展映影片名單。幾十部重量級展映影片的大名單一亮相,很多人心裡就涼了半截。因為大家都明白,當好片都跑去多倫多展映,威尼斯的競賽名單難免又會捉襟見肘。
如今,威尼斯電影節的大名單一放出來,也確實證明了大家的猜想。20部競賽名單裡並沒有幾部真正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影片。相比之下,宮崎駿的《起風了》都要算其中的大牌,卻還是已在日本本土上映的非世界首映電影。除了特瑞-吉列姆《零點定理》與喬納森-克雷則《皮囊之下》,主競賽單元裡的很多影片恐怕大家連聽都沒聽過。阿貝託• 巴貝拉上任第二年,後馬可-穆勒時代的威尼斯電影節繼續革新著主競賽單元,讓商業遠離競賽單元,支持真正的藝術或先鋒影像。於是噱頭越來越少,很多年輕導演或帶實驗風的作品得以入圍主競賽,甚至紀錄片就有兩部。只是,觀眾和記者們可能很難吃得消。
多倫多熱門雲集 搶奪威尼斯眼球
威尼斯電影節的時間總是有些彆扭。從8月28到9月8日,恰好與多倫多的9月5日到9月15日撞車。多倫多如今已是世界公認的電影交易大市場,目標奧斯卡以及北美市場的電影都會去那裡展映賣片。從歐洲到北美馬不停蹄很辛苦,去年的《大師》就是一路狂奔,連最後的頒獎都只能讓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做代表一人留守。於是,今年的《為奴十二載》、《第三人》、《八月:奧色治郡》、《鐵路人》等等熱門影片都選擇了多倫多而放棄了威尼斯。這一直是威尼斯的尷尬,哪怕它們在去年也做起了電影市場,但在多倫多面前這只是個笑話。
今年畢竟是威尼斯的70周年大慶啊。作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反而越來越找不準方向,哪怕今年要請70位大導演為它拍攝一部賀歲短片集,可惜媒體和觀眾的心思卻遠不在那裡了。幸好今年還有阿方索-卡隆的年度科幻大作《地心引力》為威尼斯開幕,再加上金基德的《莫比烏斯》、李相日《不可饒恕》以及保羅-施拉德、埃託爾-斯科拉、安德烈-瓦依達以及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等老牌導演的新作參與展映。也算給這個最古老電影節的70大壽挽回了些許顏面。
名導部分:宮崎駿撐場面,準大師展開競爭
作為國際電影節,大師就是硬通貨。每個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都要請那麼個有資歷、名頭響的大師,才能顯出電影節的實力。這屆威尼斯也勉勉強強挑出幾個實力級的導演,其中最大牌的無疑是宮崎駿,闊別影壇近5年的他,帶來最新作《起風了》。宮崎駿一直是威尼斯的老朋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早就入圍過威尼斯,之後還拿過終身成就獎。新片《起風了》根據世界著名的工程師和飛機設計師堀越二郎的傳記改編,是一部帶著舊味的動畫。對影片的質量我們很有信心,只是在影片日本上映一個多月之後才能在威尼斯上映,這無疑影響了該片在威尼斯的受關注程度。
特瑞-吉列姆的《零點定理》應該是這屆威尼斯的另一部熱門。同樣是四、五年沒有新片出現的老導演,將再次帶來一部天馬行空式的反烏託邦電影。從之前曝光的劇照我們就能大致了解,這仍是一部很特瑞-吉列姆的奇幻黑色幽默,再加上有克里斯多福-沃爾茲、馬特-達蒙、蒂爾達-斯文頓、本-衛肖等明星的加盟。另外,聽說姜文也會擔任威尼斯的評委,如果真能如願以償,《零點定理》無論是題材還是形式,顯然都非常符合他的玩心與口味。至於菲利普-加瑞爾,他也是威尼斯的常客了。這位法國新浪潮精神的傳承者,大部分的國際獎項其實都來自威尼斯。當其他人不再為這裡撐場,他仍會如約而至。而他的新片《嫉妒》,則仍由他的兒子路易斯-加瑞爾主演。
史蒂芬-弗雷斯(《女王》導演)的《菲洛梅娜》也是今年威尼斯的一個重量影片。本片講述一位老婦尋找少女時期在修道院被迫放棄的兒子的故事,由朱迪-丹奇擔當主演,情節聽起來應該還是溫情感動系,拍好了或許也是部佳作。
吉安尼-阿梅利奧是今年主競賽單元非常值得關注的一位,他還是主競賽中真正的大牌義大利導演。90年代就拿過威尼斯金獅,其他的小獎更是不知拿了多少。他的作品多以展示親情為主,感情真摯細膩則是他一直很受尊重的原因。這回,他帶來新片《強悍》。
記錄片大導演埃羅爾-莫裡斯則有記錄力作《The Unknown Known: The Life and Times of Donald Rumsfeld》入圍,這是關於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紀錄片。該片將從他60年代早期擔任國會議員一直講到攻打伊拉克,也算是對美國國防風雲數十年的一次回顧。
中堅力量:蔡明亮領銜,格林「二進宮」
去年威尼斯的主競賽單元華語電影零入圍,今年終於有了一部。新片《郊遊》距蔡明亮的上一部劇情片《臉》也有四年時間了,不過這幾年的蔡明亮已經離主流觀眾,影片更像是先鋒藝術,且逐漸摒棄敘事,之前的短片《行者》則看暈了一批人。導演說《郊遊》講的是城市與人的心境,故事講述李康生帶著家人出外郊遊,連他的侄子侄女都有加盟。聽起來這部電影倒不那麼實驗,甚至有點蔡明亮早期電影的感覺。
在拍完《菠蘿快車》、《王子殿下》這種惡搞喜劇之後,大衛-戈登-格林正進行著全面洗白。先有《雪崩王子》入圍柏林且拿到最佳導演,新片《喬》則在毫無關注的情況下在同一年中入圍威尼斯,讓導演瞬間成為影展達人。何況片中還有中國觀眾的老朋友尼古拉斯-凱奇,也讓影片關注度劇增。
喬納森-克雷則上一次入圍三大的經歷就來自威尼斯,那次是妮可-基德曼的《重生》。這次的《皮囊之下》又找來一位大美女——斯嘉麗-詹森。斯嘉麗要演一個裝成人類的外星人,以美色誘惑人類並進行獵殺。故事聽起來像科幻版的《畫皮》,而它的真正核心應該是自我認同以及相應的掙扎。
還有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無論在坎城還是威尼斯都是老資歷、老導演,新片《ANA ARABIA》能夠入圍主競賽也並不讓人意外。
年輕勢力:弗蘭科首入競賽單元
或者是認準自己無法抗衡坎城等實力級電影節,索性扶持一些年輕的新導演。小帥哥澤維爾-多蘭一直是公認的坎城系,之前的三部作品從導演雙周到影評人周再到一種關注,正好是三級連升。誰都認為他的新片《湯姆的農場旅行》會擠入坎城主競賽,結果卻一轉頭來到威尼斯。無論到哪,第四部作品就能進入三大的主競賽,實在是莫大的榮譽。畢竟,他今年也才只有24歲。
詹姆斯-弗蘭科如今已是公認的影展咖了,年初有《SM片場實錄》與《失調》入圍柏林全景單元,5月有《我彌留之際》入圍坎城一種關注,這回的新片《神之子》就成功擠進威尼斯的主競賽單元。本片改編自科馬克-麥卡錫(《老無所依》作者)早期作品,一個暴力傾向的男人離群索居的故事。
《帕克蘭醫院》是Peter Landesman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他一直是個文字工作者,曾因一篇關於性奴的文章引發無數爭議,並最終被拍成電影《交易》。不過,首次擔任導演就能請到扎克-埃夫隆、保羅-吉亞瑪提、比利-鮑伯-松頓等人的加盟,也能看出他在好萊塢的影響力。
在做電影導演之前,Emma Dante的身份是一名戲劇導演以及劇作家,她活躍的舞臺也主要集中在先鋒戲劇上。《Via Castellana Bandiera》是她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根據她的小說改編,並將由其自編自導自演,相信這部作品也摻雜很多先鋒劇場的經驗在其中。
還有1977年出生的希臘導演Alexandros Avranas,大學專業是雕塑,畢業之後也一直是個先鋒藝術家,影像藝術也主要集中於實驗影像,而他的新片《暴力小姐》應該也是一部先鋒作品。
潛力股:紀錄片或成黑馬
凱莉-雷查德其實在美國獨立電影界很有聲望,尤其是上一部《米克的近路》,曾獲得《電影手冊》、《電影評論》以及羅傑-伊伯特的年度好評。新片《夜色棋著》由傑西-艾森伯格、達科塔-範寧、彼得-薩斯加德等人共同出演,關於三個環保主義者密謀炸毀大壩的故事。
德國導演菲利普-格羅因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叫《大寧靜》,並在聖丹斯以及歐洲電影獎上獲得榮譽。所以對於他的新片《警官的妻子》我們也該給予足夠的關注。
莫扎克-阿洛維奇是阿爾及利亞的老導演,很多年前就有過柏林和坎城的入圍經歷,這回他的新片叫做《ES-STOUH》。約翰-卡蘭是《面紗》的導演,新片《蹤跡》根據Robyn Davidson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講述她獨自一人橫穿千裡大荒漠的故事,這幾年人氣暴漲的小姑娘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出演女主角。
義大利知名的紀錄片導演Gianfranco Rosi帶來新的紀錄片《SACRO GRA》,並讓今年威尼斯主競賽單元收穫兩部紀錄片,這在三大也是比較少見的。